本文讲解 Hive 的数据存储,是 Hive 操作数据的基础。选择一个合适的底层数据存储文件格式,即使在不改变当前 Hive SQL 的情况下,性能也能得到数量级的提升。这种优化方式对学过 MySQL 等关系型数据库的小伙伴并不陌生,选择不同的数据存储引擎,代表着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对于数据库的表现会有不同的影响。
Hive 数据存储常用的格式如下:
注:RCFile 和 ORCFile 并不是纯粹的列式存储,它是先基于行对数据表进行分组(行组),然后对行组进行列式存储。
我们看下这几种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以下表格为例:
水平的行存储结构:
采用行式存储时,数据在磁盘上的组织结构为:
行存储模式就是把一整行存在一起,包含所有的列,这是最常见的模式。这种结构能很好的适应动态的查询。
比如:
select a from tableA 和 select a, b, c, d, e, f, g from tableA
这样两个查询其实查询的开销差不多,都需要把所有的行读进来过一遍,拿出需要的列。
而且这种情况下,属于同一行的数据都在同一个 HDFS 块上,重建一行数据的成本比较低。
但是这样做有两个主要的弱点:
当一行中有很多列,而我们只需要其中很少的几列时,我们也不得不把一行中所有的列读进来,然后从中取出一些列。这样大大降低了查询执行的效率。
基于多个列做压缩时,由于不同的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不同,压缩比不会太高。
垂直的列存储结构:
采用列式存储时,数据在磁盘上的组织结构为:
列存储是将每列单独存储或者将某几个列作为列组存在一起。
好处:
弱点:
这种结构在重建行时比较费劲,尤其当一行的多个列不在一个 HDFS 块上的时候。比如我们从第一个 DataNode 上拿到 column A,从第二个 DataNode 上拿到了 column B,又从第三个 DataNode 上拿到了 column C,当要把 A,B,C 拼成一行时,就需要把这三个列放到一起重建出行,需要比较大的网络开销和运算开销。
混合的 PAX 存储结构:
PAX 结构是将行存储和列存储混合使用的一种结构,主要是传统数据库中提高 CPU 缓存利用率的一种方法,并不能直接用到 HDFS 中。但是 RCFile 和 ORC 是继承自它的思想,先按行存再按列存。
本文重点讲解最后两种:Apache ORC 和 Apache Parquet,因为它们以其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性能得以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大量运用。
TextFile 为 Hive 默认格式,建表时不指定则默认为这个格式,导入数据时会直接把数据文件拷贝到 hdfs 上不进行处理。
stored as textfile; -- 可不指定(默认格式)
TextFile 优缺点:
TextFile 格式因为不对导入的数据文件做处理,所以可以直接使用 load 方式加载数据,其他存储格式则不能使用 load 直接导入数据文件。所以 TextFile 的加载速度是最高的。
TextFile 格式虽然可以使用 Gzip 压缩算法,但压缩后的文件不支持 split。在反序列化过程中,必须逐个字符判断是不是分隔符和行结束符,因此反序列化开销会比 SequenceFile 高几十倍。
SequenceFile 是 Hadoop API 提供的一种二进制文件支持,其具有使用方便、可分割、可压缩的特点。
SequenceFIle 的内部格式取决于是否启用压缩,如果是压缩,则又可以分为记录压缩和块压缩。
无压缩(NONE):如果没有启用压缩(默认设置)那么每个记录就由它的记录长度(字节数)、键的长度,键和值组成。长度字段为 4 字节。
记录压缩(RECORD):记录压缩格式与无压缩格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值字节是用定义在头部的编码器来压缩。注意:键是不压缩的。
块压缩(BLOCK):块压缩一次压缩多个记录,因此它比记录压缩更紧凑,而且一般优先选择。当记录的字节数达到最小大小,才会添加到块。该最小值由 io.seqfile.compress.blocksize 中的属性定义。默认值是 1000000 字节。格式为记录数、键长度、键、值长度、值。Record 压缩率低,一般建议使用 BLOCK 压缩。
stored as sequencefile;
设置压缩格式为块压缩:
set mapred.output.compression.type=BLOCK;
SequenceFile 优点:
支持基于记录(Record)或块(Block)的数据压缩。
支持 splitable,能够作为 MapReduce 的输入分片。
修改简单:主要负责修改相应的业务逻辑,而不用考虑具体的存储格式。
SequenceFile 的缺点:
RCFile 文件格式是 FaceBook 开源的一种 Hive 的文件存储格式,首先将表分为几个行组,对每个行组内的数据进行按列存储,每一列的数据都是分开存储,正是先水平划分,再垂直划分的理念。
首先对表进行行划分,分成多个行组。一个行组主要包括:
在一般的行存储中 select a from table,虽然只是取出一个字段的值,但是还是会遍历整个表,所以效果和 select * from table 一样,在 RCFile 中,像前面说的情况,只会读取该行组的一行。
stored as rcfile;
在存储空间上:
懒加载:
如:
select c from table where a>1
针对行组来说,会对每个行组的a列进行解压缩,如果当前列中有 a>1 的值,然后才去解压缩 c。若当前行组中不存在 a>1 的列,那就不用解压缩 c,从而跳过整个行组。
采用字典编码,最后存储的数据便是字典中的值,及每个字典值的长度以及字段在字典中的位置;
采用 Bit 编码,对所有字段都可采用 Bit 编码来判断该列是否为 null, 如果为 null 则 Bit 值存为 0,否则存为 1,对于为 null 的字段在实际编码的时候不需要存储,也就是说字段若为 null,是不占用存储空间的。
ORCFile 在 RCFile 基础上引申出来 Stripe 和 Footer 等。每个 ORC 文件首先会被横向切分成多个 Stripe,而每个 Stripe 内部以列存储,所有的列存储在一个文件中,而且每个 stripe 默认的大小是 250MB,相对于 RCFile 默认的行组大小是 4MB,所以比 RCFile 更高效。
下图是 ORC 的文件结构示意图:
ORC 文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stripe 结构同样可以分为三部分:index data、rows data 和 stripe footer:
rows data 存储两部分的数据,即 metadata stream 和 data stream:
ORC 在每个文件中提供了 3 个级别的索引:
程序可以借助 ORC 提供的索引加快数据查找和读取效率。程序在查询 ORC 文件类型的表时,会先读取每一列的索引信息,将查找数据的条件和索引信息进行对比,找到满足查找条件的文件。
接着根据文件中的索引信息,找到存储对应的查询条件数据 stripe,再借助 stripe 的索引信息读文件中满足查询条件的所有 stripe 块。
之后再根据 stripe 中每个行组的索引信息和查询条件比对的结果,找到满足要求的行组。
通过 ORC 这些索引,可以快速定位满足查询的数据块,规避大部分不满足查询条件的文件和数据块,相比于读取传统的数据文件,进行查找时需要遍历全部的数据,使用 ORC 可以避免磁盘和网络 I/O 的浪费,提升程序的查找效率,提升整个集群的工作负载。
Hive 在使用 ORC 文件进行存储数据时,描述这些数据的字段信息、字段 类型信息及编码等相关信息都是和 ORC 中存储的数据放在一起的。
ORC 中每个块中的数据都是自描述的,不依赖外部的数据,也不存储在 Hive 的元数据库中。
目前 ORC 基本已经兼容了日常所能用到的绝大部分的字段类型。另外,ORC 中所有的类型都可以接受 NULL 值。
在 Hive 0.14 版本以前,Hive 表的数据只能新增或者整块删除分区或表,而不能对表的单个记录进行修改。
在 Hive 0.14 版本后,ORC 文件能够确保 Hive 在工作时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 ACID 事务能够被正确地得到使用,使得对数据更新操作成为可能。
Hive 是面向 OLAP 的,所以它的事务也和 RDMBS 的事务有一定的区别。Hive 的事务被设计成每个事务适用于更新大批量的数据,而不建议用事务频繁地更新小批量的数据。
创建 Hive 事务表的方法:
设置 hive 环境参数
--开启并发支持,支持插入、删除和更新的事务
set hive.support.concurrency=true;
--支持ACID事务的表必须为分桶表
set hive.enforce.bucketing=true;
--开启事物需要开启动态分区非严格模式
set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nonstrict;
--设置事务所管理类型为org.apache.hive.ql.lockmgr.DbTxnManager
--原有的org.apache.hadoop.hive.ql.lockmgr.DummyTxnManager不支持事务
set hive.txn.manager=org.apache.hadoop.hive.ql.lockmgr.DbTxnManager;
--开启在相同的一个meatore实例运行初始化和清理的线程
set hive.compactor.initiator.on=true;
--设置每个metastore实例运行的线程数
set hive.compactor.worker.threads=1;
创建表:
create table student_txn
(id int,
name string
)
clustered by (id) into 2 buckets --必须支持分桶
stored as orc TBLPROPERTIES ('transactional'='true'); --在表属性中添加支持事务
插入数据:
--插入id为1001,名字为'student_1001
insert into table student_txn values('1001','student_1001');
更新数据:
update student_txn
set name='student_1002'
where id='1001';
查看表的数据,最终会发现 id 为 1001 被改为 sutdent_1002;
表的属性配置项有如下几个:
-- 注:在 Hive 中使用布隆(bloom)过滤器,可以用较少的文件空间快速判定数据是否存在于表中,但是也存在将不属于这个表的数据判定为属于这个这表的情况,这个情况称之为假正概率,可以手动调整该概率,但概率越低,布隆过滤器所需要的空间越多。
Parquet 是另外的一种高性能行列式的存储结构,可以适用多种计算框架,被多种查询引擎所支持,包括 Hive、Impala、Drill 等。
在一个 Parquet 类型的 Hive 表文件中,数据被分成多个行组,每个列块又被拆分成若干的页(Page),如下图所示:
Parquet 在存储数据时,也同 ORC 一样记录这些数据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也同 Parquet 的文件结构一样,被分成多层文件级别的元数据、列块级别的元数据及页级别的元数据。
文件级别的元数据(fileMetadata)记录主要如下:
表结构信息(Schema);
该文件的记录数;
该文件拥有的行组,以及每个行组的数据总量,记录数;
每个行组下,列块的文件偏移量。
列块的元数据信息如下:
页头的元数据信息如下:
同 ORC 的元数据一样,Parquet 的这些元数据信息能够帮助提升程序的运行速度,但是 ORC 在读取数据时又做了一定的优化,增强了数据的读取效率。在查询时所消耗的集群资源比 Parquet 类型少。
Parquet 在嵌套式结构支持比较完美,而 ORC 多层级嵌套表达起来比较复杂,性能损失较大。
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实现程序优化。
Spark 天然支持 Parquet,并为其推荐的存储格式(默认存储为parquet)。
对于 Parquet 表的压缩格式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配置:
对于分区表:
需要通过 Parquet 本身的配置项 parquet.compression 设置 Parquet 表的数据压缩格式。如在建表语句中设置:“parquet.compression”=“snappy”。
对于非分区表:
需要通过 spark.sql.parquet.compression.code 配置项来设置 Parquet 类型的数据压缩格式。直接设置parquet.compression 配置项是无效的,因为它会读取 spark.sql.parquet.compression.codec 配置项的值。
当 spark.sql.parquet.compression.codec 未做设置时默认值为 snappy,parquet.compression 会读取该默认值。
因此,spark.sql.parquet.compression.codec 配置项只适用于设置非分区表的 Parquet 压缩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