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书。作者发现大多数人仅仅将职场生活视为一份工作,而不是一段职业生涯,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条路径。而事实上,作者认为,职业生涯的持续时间长的惊人,这至少是一场45年的马拉松,而且未来很可能进一步延长。
看到45年这个说法,我不禁也为之一怔,现在有太多人进入中年就仿佛走到头了的感觉,连我自己有时也认为过了40岁甚至35岁,就不好找工作了,也很难再讲什么职业发展了。
而看完这本书,至少让我感到有些欣慰,甚至有点期待充满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老年生活。正是借用了这架横穿45年的望远镜,我才能发现,孩子也只占用我整个生涯的一段时间,经历时或许鸡飞狗跳、时而抓狂时而奔溃,但这些并不是永恒。未来的我终会迎来很长的空巢时光,需要继续我的职业生涯。
作者语:"他们更关心下周二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时拥有更好的选择。"
第一阶段 (大约22岁~37岁)强势开局
着重点:为漫漫前路装备自己,重视学习,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们需要储备3大职场燃料: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关系。
可迁移技能:在职业生涯重获取并拥有的各种基本能力。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帮助和求助的能力、情商、完成任务的能力、人才引力等等。漫长的职业生涯意味着多数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工作。
有意义的经验:例如创业、第二语言、跨国工作、志愿者项目、电子商务的经历。在某一种可控的环境中生长的职场人很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说的就是我啊~)未雨绸缪很有必要,铁饭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有但它也会发生变化,唯有提升自身的多样性,增加有益的经验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油。
持久的关系:例如雇主、上司、客户、商业伙伴、相关领域专家等等。情商很低的我在这方面真的快交白卷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够重视维持身边的关系,如果个人重视度再提高点应该会有提升。设想如果要做成一件事,一定会需要各方关系的支持,靠一己之力很难成功。
这个阶段的育儿生活:
大多数孩子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小孩确实会占据妈妈绝大多数时间,两头兼顾的情况也许有,但毕竟少见。大部分妈妈的生活就像不少公众号里写的那样鸡飞狗跳,甘苦自知,如果只是沉浸在陪读的压力、担忧孩子前途等方面,育儿自然忧虑重重,但如果放长远看,一个孩子对妈妈最依赖的年月是有限的,最长不过10年多一点。
而今后的工作却还可以持续几十年,一时的牺牲是选择做母亲的代价。这个阶段,我会更看重对孩子的培育,工作上不会冒进也不会放弃,而是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做好自己的工作。
想清楚这些,仍然不能保证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老母亲还需要:孩子的支持团队。
孩子的培养不能只靠一腔孤勇,要注意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及时沟通联络相关人员,学会请教、求助。定期补充学习方面的信息。以我的孩子为例,能帮助她成长的至少有这些人:
最顶层支持:老母亲 (全方位的教养指导)
生活方面最直接的支持:外公(负责三餐,遛弯),外婆(打打零工)
生活外围支持和替补:爸爸,爷爷奶奶
课外班指导团队:舞蹈老师,钢琴老师,表演老师,数学、英语网课老师
校内指导团队:班内所有任课老师
同事交流指导:有经验的热心同事、领导
家长借鉴:优秀生甚至普通但有特点学生的家长们
网络指导:小花生网、微信群、知乎等平台上的娃爸,娃妈
这个阶段里我已经习得的技能:
1. 对情绪的控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的好处是巨大的,何必非争个是非曲直,让彼此无法再见面。
2.沟通表达能力:自身短板,虽然还是会遇上沟通无效,或无法沟通的窘境,但毕竟因为重视些了,沟通能力有所增强。懂得表达自身需求、喜好,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理解自己。
3. 理解他人的能力:学会了解他人的需求
4. 宽容异己:好朋友也是不同的人,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求同存异,才能有更多友人。
5. 求助的能力:才了解求助也是一种能力,学会求助,和努力独立不矛盾。两者都能帮助人减少压力。
第二阶段 (38岁到53岁)聚焦长板,寻找尖峰点。
寻找甜蜜区,即你所擅长的、所热爱的和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这三者之间的交集。
作为即将迈入这个阶段的老母亲,很认同这个时段应该更专注于自己的长板,短板提高不上去就这样吧,可以找擅长这方面的人来合作。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难题:我擅长什么?我爱好什么?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需要找到大幅度超过平均水平的技能和热情,投入时间培养它,为它的价值欢呼。比如我喜欢写写东西,在阅读中学到很多,未来可以更专注于阅读写作,开发相关课程,推广英语绘本阅读等等。精通的秘方是意愿和时间。
这个阶段的育儿生活:
这个阶段的前7年,孩子虽已慢慢长大,仍需老母亲我的关心,但所占时间比应该已经下降,我可以有更多自主时间投入到事业上去。孩子大概率高中会住校、甚至初中就住校,因此再回想起曾经朝夕相处的日子,相信陪读也会变成温馨的记忆了吧。
为了弥补空虚,这个时候让自己在某个领域精通是很棒的主意,也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人到中年的各种开销陡增,但这也是保持一直向前的动力,作者在书中写道:人生的90%财富是在40随后赚得的!让人十分意外,同时也有些振奋。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54岁~85岁)
这个阶段也许会远超15年的时间,人类的寿命变化将造就一个漫长的老年。停止工作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不如把它视为新的机会时代。如果锻炼得宜,这个年龄段也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适当的工作能提高个人的身份感、自尊感,是维持生命力的一种方式。
也许职业生涯后期并不一定就得在压抑中被人遗忘,或在退休的那天遭遇突然打击,为了避免这些,应该自觉准备好接受这个阶段的挑战。合理规划后的第三阶段持续的时间超乎想象,而且回报也相当丰厚,关键就在于主动对这一阶段进行永不懈怠的塑造。
要让这个阶段过成人生的奖励版,不可或缺的是:工作和锻炼!
50岁以后,孩子已经可以独立求学。我有了更充沛的时间,可以把未来时间规划成这样:
比如:阅读古文:10% 舞蹈 10% 绘画5% 学习语言10% 写作20% 社交15% 帮助带孙辈:15% 顾问:15%
也许真正自由、忠于自我的生活是老年时代,在奋斗半生之后过上富足的生活,不只是梦想。收获的果实可能来的会晚一些,但总归会来。
能否找到顾问类的工作取决于年轻时的工作能不能达到专业高度,才能为年轻人所用。保持与行业的关联性,关注行业新兴的话题,积累足够素材就写书,开讲座。
即使已经有能力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我也会继续在社会上工作,保持活力。这个阶段要争取做到:有目标,有事做,有人陪。
这本书带给我的其它启发下篇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