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一个讲座,是陈静老师的“静谈养生”我本人也是其粉丝。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陈静老师的理论,弘扬祖国的中医传统文化,造福于渴望健康的中老年朋友,我把陈静老师每天讲座的精彩回顾和部分学员咨询摘录下来放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能获得中医知识,获得健康。首先介绍一下陈静老师:
陈静老师是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中医。早年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师从曹东义、刘亚娴二位名医,受老师推荐。从医三十余年,一直以黄元御理论为主要诊疗方向,在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骨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慢性炎症等慢性病、老年病当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疗效。为了给中医正名也为了让广大的老百姓能够了解中医,让天下无数慢性病、老年病患者能够用中医让自己重获健康,陈静医师利用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开设中医公益课《静谈养生》以一代宗师黄元御的医学理论为基础,传授大家用食疗、针灸、刮痧、按摩等中医手法减轻痛苦、治疗疾病的巧妙方法。行之有效的偏方、验方,为每一位老年病患者送上祛病养生密法。
接第八部分:【静谈养生】第256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脾胃是治好一切病的前提,想要治好病一定要先调理好脾胃。糖尿病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脾虚,脾虚不能运化食物导致湿重,最后的并发症一个是由于气血亏虚,一个是湿邪严重,糖尿病初期时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饭量比较大,身上却没有力气,虚胖,实际上在糖尿病的初期阶段,就是脾虚以后,对食物当中的营养利用率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表现得没力气,中医就说这是气血亏虚了,中医有个说法,这人是胃强脾弱。糖尿病人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其实很少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这是三多,吃得多喝得多是早期、中期的症状。而体重减少,说明这个病到了后期。对于糖尿病患者,一个非常有效的调理方法就是少吃多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运动,糖尿病人的运动是一定要做的,中医讲动而生阳,人一运动起来,气血运行才能通畅起来,能帮助正气挥发,对于脾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和静平衡也就是阴阳平衡了,动起来有利于气血的运化,减少湿邪。但是运动的量要讲究,究竟要运动多少有一个标准,记住一个字“酸”。运动会消耗糖,糖在分解时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乳酸,乳酸积累多了,会让肌肉感觉发酸、发胀,所以感觉到肌肉发酸了就刚好合适,可以停止了。
(二)
总结一下管理血糖、控制血糖的方法,第一,要少吃多餐,每次少吃一点,多吃几次,总量不能少。第二,什么都要吃,但什么都不能吃多了,永远都要记住均衡这两个字。第三要运动,举胳膊、抬腿,每次运动到全身发酸,每天两到三次,这个方法总结成了八个字是少吃多餐,运动到酸。这样控制好的血糖跟用药物、胰岛素控制好的血糖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不会刺激胰岛,不会伤害脾胃,反而可以让脾胃得到一个很好的休息。因为没有药物伤害,吃得少,脾的运化压力小,再加上运动的帮忙,脾阳可以顺利升腾,祛湿的能力也会加强,坚持这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一年,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胰岛功能都能恢复过来,重新获得真正的健康。现在西医把糖尿病的根源归到胰岛是不对的,糖尿病真正的根源是脾虚,是五谷精微不能转化成气血,而体内负责把五谷精微转化成气血的正是脾,脾虚导致气血亏虚、湿重,是后期会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用的中药方、食疗方,要健脾、温阳、补气。血糖控制好了并不代表糖尿病控制好了,如果控制血糖的方法不对还是会造成并发症的。其次绝对不可以用苦寒的药物去控制血糖,反而会增加并发症。
【静谈养生】第257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纯粹的中医高手对很多大病并不感觉治起来有多难,补气血,调阴阳。但是对于一些生活中常常会忽略的小问题,中医高手却很重视,那么现在说的大便溏稀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一个现象。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奸臣对赵王诬陷忠臣廉颇说,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失。就是说廉颇虽然年纪大了,还很能吃,但是坐了这一会儿跑了三趟厕所。之后赵王觉得廉颇已经不行了,没有给他领兵打仗的机会,后来赵国灭亡跟这件事有很大的关系。廉颇其实并没有拉稀跑肚,但是就这么一句假话让本来挺强盛的赵国灭亡了。古人、中医重视拉稀的问题,按照营养学的理论来说,是肠子吸收功能太差,连水分都有相当的一部分吸收不了。水是最容易吸收的东西了,而且水几乎是吸收所有其他营养的一个媒介,不管什么营养素能溶于水就好吸收,不溶于水就不好吸收。这个道理用中医的说法是你脾的能力差,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运化,所以常年拉稀的人一定体力很差,气血不足,身体弱了,免疫力低了,会得很多病,而且得了病以后治不好或者多病,根源在肠胃上。
(二)
大便溏稀的患者一部分是功能障碍,用培元散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那有一部分是肠道炎症导致的,中药有治疗肠道炎症的方子,但是都是带毒性的,所以可以到医院去消炎,抗生素用上去确实效果也比中医快。炎症消下去了,症状没有了后再用培元散,可以防止它复发。实际上所有的炎症是因为感染了病菌,同样是感染了病菌,得了炎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年轻人和老年人治疗的结果,很多时候会完全不同。年轻人,治好了就是治好了,但是老年人就容易落下病根。年轻人脾好、肾好,所以气血充足,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都比较强,新陈代谢很旺盛。但是老年人首先脾胃弱了,运化食物的能力下降,气血的来源就少了,然后肾再有点问题,存不住正气,所以气血虚衰,抗病能力弱,破损的粘膜迟迟不能修复,所以就容易反复感染。老年人反复感染的炎症,靠医院的抗生素、消炎药是可以杀灭病菌的,却无法修复受损的肌体,无法提高人体对炎症、疾病的抵抗能力,任何药物都是没有办法的,只能靠人体自身旺盛的气血来完成。
【静谈养生】第258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阴阳是气血的两个方面,人体积累气血、存储气血为阴,消耗气血、增强生命力是阳。那么阳亢阴虚是气血消耗太多,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常年低烧的人服用培元散是很有必要的,好处很多,发烧要消耗很多的正气,脾胃好了至少可以让运化能力增强,从食物中得到的气血多一点,让因为发烧损失的气血得到一点弥补,哪怕是对病本身没有什么好处,对炎症没有消除作用,让气血亏损少一些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培元散不是退烧药,但是它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实际上是气血充足的结果,凡是发烧一定是身体里有病菌病毒,不一定有炎症,但一定有病菌,发烧的过程是元神调集免疫力去消灭病毒的过程,发烧是身体提高免疫的方法之一,中医说免疫力就是肺管的,肺主肃杀,整体的气血充足了,肺气自然也就充足了,免疫力就高了。所有的胃病最早都是起源于胃壁的力量不足,研磨食物的速度太慢,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是胃动力不足,食物研磨得慢,消化不好,身体就要缺乏营养,身体多分泌一些胃酸,胃酸可以腐蚀食物,是胃壁研磨食物的一个辅助。但是胃酸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腐蚀食物,另一方面,太多的胃酸对胃壁、胃粘膜也有腐蚀作用,时间长了,胃粘膜被腐蚀坏了,胃壁肌肉直接暴露在胃酸环境当中,就开始溃疡。
(二)
一旦发生胃溃疡之后细菌就要繁殖,往往一说起胃病,大家都会想到幽门螺旋杆菌,好多人包括好多医生都认为是这个病菌导致了胃病,却不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每一个人体内都有的,胃病难治的根源不是病菌杀不死,而是粘膜恢复不了。所有的胃病其实都是从胃动力不足,胃排空不好,也就是腹胀、反酸开始的。所以要在培元散的晚方里面加上一味鸡内金,而且鸡内金的用量还很大,是基础量的一倍半,鸡内金是消食化积最好的药材,它的效果比焦三仙、黄酒、山楂这类消食化积的药材都要强大很多倍。如果说胃动力不足是胃病的根源,那么胃粘膜不能修复,就是胃炎、胃溃疡以及后来的一切病变不能治愈的原因。要想让粘膜恢复,就是要给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要想气血充足就要健脾补肾。身上有炎症的人,这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首先要把培元散吃上三个月。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很多比较轻的病不需要用药,充足的气血自己就可以治好,当然要是比较重的病肯定是还需要用药。
【静谈养生】第259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未知原因的持续性低烧和胃炎这种炎性反应,我们一般统称为有菌性炎症,除了这些有病菌的慢性炎症之外,人体还会得一种炎症,医学上叫无菌性炎症。像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老寒腿、前列腺炎都是无菌性炎症。早期的、中期的关节病其实都是可以治疗的,理论上就是一个方针叫内补气血,外通经络,首先是体内气血要充足,在中医上来说,气血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根本,补气血一个是靠脾胃,脾胃好了才能从食物中运化出更多的气血,所以还是要用培元散,培元散调理脾胃是健康的基础。那么外通经络有一个外用的方子用来快速缓解症状,这个方子是附子、黄芪、白术这三味药等量打成粉,用适量的药粉和鲜姜捣的泥和到一起捏成薄薄的小饼,用粗一点的针在上面扎一些眼儿,注意扎得密一点,用这个药饼做艾灸。艾灸的特点首先是热,热能祛寒,现代科学研究,艾草点燃之后发出来的那种热量跟其他燃料是不同的,穿透力特别强,可以非常深入地穿透皮肉到达脏腑的深处,帮助驱逐风寒湿邪。三年之病,必寻七年之艾,艾草有很独特的炮制工艺,必须要存放七年以上,效果才好。姜是一个很强的药材,它的作用是驱寒,白术是祛湿的,黄芪是补气的。附子是一味大热的药,现代医学的研究,15克附子的提取物就能杀死一头牛,毒性很强,所以这个方子要嘱咐大家一定不可以内服,重点强调一下这是一个外用的方子,千万不要内服!
(二)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可以艾灸三个地方,一个是三阴交,第二个穴位是足三里穴,还有第三个穴位叫阿是穴,阿是穴没有固定的位置,哪儿疼、肿,哪儿就是阿是穴。前列腺炎艾灸主要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小肚子,下丹田的位置,包括两个重要的穴位关元穴和气海穴,同时里面是肾所在的地方,另外一个地方是肾腧,其实前列腺炎还可以灸一灸会阴穴,好处非常大。痛风也会表现出肿、胀、疼,它也是因为关节的毛细血管堵塞引发这些症状,但是它堵塞的原因跟风湿、类风湿有很大的区别,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的分类是代谢性疾病,人的营养代谢是四个步骤,摄入、吸收、利用和排泄,痛风的本质跟高血脂、糖尿病一样是因为蛋白质不能正常代谢,利用率太低造成的。痛风最关键的调理其实是健脾,要是在痛风发作期间服用培元散是不能减轻症状的,现在还有一种药物叫作秋水仙碱,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可以治疗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现代科学对于秋水仙碱建议谨慎使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但是服用培元散的确对痛风根本的调理,就是防止复发这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服用培元散三个月以上,痛风的发作就会受到很大的抑制,要是用到一年以上,痛风几乎就不会再有了,饮食的禁忌也可以适当放开,这一点对于恢复体质很重要,调理疾病还是要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从饮食上控制营养的摄入。
【静谈养生】第260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培元散作为一个基础方,健脾胃、调阴阳是健康的基础,培元散是根据一个八珍糕的方子改良过来,除了健脾胃之外还分成了早晚方,早上用人参和姜扶阳,让正气上升更有力,晚上用阿胶、大枣滋阴,让正气下降更顺畅,形成了一个健脾胃、调阴阳的方子,这个方子建议大家是要长期吃。脾胃的功能是贯穿人终生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脾胃强,人就健康,生病就少,寿命就长。培元散作为一个健脾胃、调阴阳的基础方,不管有什么病,不管有没有病,吃一点调调脾胃总是有好处的。这个产品在服用的时候,第一个月的用量要加倍。因为老年人普遍的脾胃虚弱,第一个月多吃点补一补。这一盒是60袋,早方晚方各30袋,一天早晚各一袋,刚好是一个月的。要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多吃点也可以,它没什么副作用,它的成分基本上还都算是粮食的范畴,属于药食同源的东西,当饭吃都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二)
培元散的全名叫做稼穑培元散,肝属木,木曰曲直,全身那些能屈能伸,有弹性的东西,都是归肝管的,中医说,心脑血管病要从肝论治。心神属火,火曰炎上,一个人整天手脚冰凉或者无精打采,甚至发生抑郁症、老年痴呆之类的问题,这是心火不足的功能。肺属金,金曰从革,管的是免疫力。肾属水,水曰润下,干燥症、骨质疏松、上火以及体力衰退都是肾虚。脏腑要有正气才能运行,那么正气来自于脾。黄元御留下的八字真言,培植中土,扶阳抑阴,非常直白的告诉大家,要想治病,治任何病,一个大方向就是健脾胃,调阴阳。对于脑萎缩和心脏病,看上去好像这两种病没有什么关联,可是本质上是同一种病,就是血管堵塞的病。血管里面的过氧化物造成的堵塞,从中医的脏器来讲,肝主疏泄,所有清理管道的事情都是肝管的,肝完成清理工作需要有能量,肝的能量就是气血,其实所有的老年病、慢性病都跟脏腑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有关系,想要让病好起来,就要调好脏腑,想要调好脏腑,首先要让气血充足,想要气血充足就要有一个好的脾胃,所以推崇培元散,健脾胃、调阴阳是人人都需要做,都必须重视起来的事情。
【静谈养生】第261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实际上中医历来重视大便溏浠的问题,因为一旦大便出现溏浠现象了,这说明肠子吸收功能太差了,连水分都开始不能吸收了,水是最容易吸收的东西了,而且水几乎是吸收所有其他营养的一个媒介,不管什么营养素能溶于水就好吸收,不溶于水就不好吸收,一个人如果长年大便溏稀,这个人的体力一定很差,气血不足,那么身体虚弱了以后,免疫力低了,当然会得很多病,而且得了病以后治不好,这个多病的体质一直改变不了,根子在脾胃上面。所以说当一个人身上有好几种病的时候,优先改善的就是大便问题,便稀和便秘问题改善了,脾胃好了,身体其它的问题才有治好的可能。中医有句话讲,正气足,百病除,身体里面的脾胃运化好了,气血都充足了,很多小疾小病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疾病,症状也能够减轻,为彻底调理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黄元御的医书当中,记载了很多药方子,绝大多数的都是十味药之内解决问题。
(二)
病是长在人身上的,它的每一个变化都跟人的整体体质息息相关,中医看病,看的是气血的异常变化,先不去管病灶,先调理根本,健脾胃、调阴阳就是中医调理最根本的措施。脾胃是一切脏器健康的基础,是一个人长寿的基石,所以说用培元散的话,相当于先打基础,把脾胃调好,培元散至少吃上三个月,脾胃强了,气血足了,到时候治什么病都会变得容易很多。其实心脏病发作需要一个诱发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缺氧,所以肺心症的病人比一般的心脏病更危险,因为肺上有了毛病,格外容易缺氧。陈静老师提到了一个老大姐的病例,她能够从严重的病到最后恢复健康,地龙参须汤和调肺肾的方子功不可没,但是培元散在这里面的功劳也是不小的,用培元散打底子,体力改善了,而且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这种健康的、活力十足的状态,培元散也是功不可没的。
【静谈养生】第262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和风、寒、湿三个邪气有关,包括风湿关节炎、老寒腿、哮喘、气管炎、老慢支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和风、寒、湿三种邪气有密切的关系。其实健康与疾病,在中医看来就是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所有的病都是邪气侵害的结果。邪气一共有六种,中医把它们称为六淫邪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又分成三类,风自己是一类,风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游走性的,第二个特点是风不能单独危害人体的,必须要跟其他的邪气纠结在一起,风的穿透力比较强,是给别的邪气开路的。第二类是寒湿,寒湿邪气,第三类就是暑、燥、热,这三个邪气统称为火,凡是火症都是急性病,急性肺炎、各种急性感染、传染病、流行病大多数都是这个特征,都是热毒引起的,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寒湿导致的。凡是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像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椎间盘,还有失眠便秘、肝病、眼病、哮喘咳嗽、肾虚、老年性的妇科病、前列腺炎等等,只要是很长时间迁延不愈的这类病全部都是寒湿邪气导致的。
(二)
那么想要治疗这些病,想要祛除风寒湿邪,我们应该培植正气,把正气培养起来,把经络疏通了,就能避免将来会得的病,而且防病永远比治病要容易得多。要治好老慢病,一个最基础的事情就是要把正气培养起来,让它壮大起来,俗话说正气足,百病除,正气充足,运行通畅,人才有可能是健康的。那么想要正气充足,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保证脾胃是好的,脾胃是气血的唯一来源。健脾胃、调阴阳的食疗方培元散,是根据传承了一千年的名方改良配置的,见效快的学员可能三天两天效果就出现了,有的可能效果稍微慢一些,十天八天后效果才会慢慢现显。这些效果往往都是先从排便方面、精神活力方面一点点改善,慢慢睡眠也好了,食欲也起来了,再慢慢发现很多慢性病的药量可以减一些了。甚至有一些轻微一点的疾病,服用三四个月培元散后就治愈了,不用吃药了。
【静谈养生】第263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算卦的人开口闭口的都讲易经,但是古人告诉我们,擅易者不卜,真正擅长易经的人是不会给人家算卦的。易是变化的意思,更替、变化,那么易经是讲述变化的学问的一本书,所以易经的本质就是变化,每一个卦都是一个现象。《易经》中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一共这四条都做到了,差不多就是天人合一了。以前曾经有一位高僧这样解释过心经,说禅宗作为佛教最重要的支派,各种典籍浩如烟海,把所有的典籍都总结起来,归纳、简化,提取核心意思浓缩成五千字就是金刚经,把金刚经再次简化总结浓缩成260个字就是心经,其实心经还可以简化为四个字是五蕴皆空,就是把所有能够扰乱心境修行的东西都放下,放空自己就能得到大自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总结归纳,它的精髓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归纳总结成简单易懂的东西,比方说中医归纳总结起来的话就四个字,分别是气、血、阴、阳,所有病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所有的糖尿病人都是虚的,血糖高是因为脾失运化,吃进去的食物都不能转化为气血了,这是脾虚,视力不好是肝虚,睡眠不好是心神不安,心气虚了,皮肤瘙痒刺痛是肺气不固,下肢浮肿、阳痿是肾虚,五脏都虚了,当然要补,从脾胃开始,均衡地大补元气。糖尿病降火的结果就是患者服用久了会发现,不仅没有控制好血糖的症状,而且病情还越来越加重了,而且不仅如此,苦寒的药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伤脾。
【静谈养生】第264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中医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系统,这些成体系的中医知识和文化一代一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终于有人把中医的理论给编著成册形成了今天的《内经》。实际上,要是能把气、血、阴、阳这四个字搞明白了,中医也就学得差不多了,中医所有的理论疗法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字来的。中医说的血跟现代医学说的血是一样的,血是一个运输工具,除了运输之外,是没有其他功能的。中医说,人体所有的功能都是气来推动,西医说人所有的营养以及体内产生的各种垃圾都需要血来运输。呼吸吸进来的氧气、吃食物吸收进来的营养都是要靠血来运送到大脑、心脏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去。凡是血到不了的地方,细胞就会缺血缺氧,会萎缩,甚至坏死,绝大部分脑萎缩是脑血管堵塞造成的。血的作用是运输,中医说,它运输的是气,人活着就靠着这一点气,气很旺盛就健康,气不旺人就要生病,一切的生理变化其实都是气的变化。
(二)
中医的气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是所有营养的组合,六大营养素在体内各有各的作用,蛋白质构成人体生成细胞,脂肪提供能量保持热量,糖也是提供能量的,维生素、矿物质都是催化人的一些生理化学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并且让能量运行顺畅的东西,它们都跟中医描述的气很像,都是气的一部分。所谓气血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还有它在体内的运输过程,用黄帝内经的原话来说就是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有的疾病在中医来讲,病因无非是两种,一种叫做虚,就是气血少,另一种叫做瘀,气血不通。很多中医大夫治病时总是给人要补气血,用很多大补的药,但是效果总是不稳固,病总是治不好,身体总是不能彻底康复,原因就在黄元御的八个字,培植中土,扶阳抑阴里面,如果没有把脾胃这个中土调理好,让正气运转的更通畅,那么即便补充很多补益气血的药也只是临时抱佛脚,起不了大的用处,所以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
【静谈养生】第265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身体里的正气从脾胃运化出来再加上一部分肾里面存储的正气,先到了肝,肝消耗掉一部分,剩下的正气顺着肝之气一路向上,进入到心当中去,这叫肝主升发,把正气推升到了心脏那里,心脏在最高处也要消耗掉一部分正气,消耗完之后剩下的正气开始向下走,进入到肺脏当中,肺也用掉一部分,余下的正气继续向下走进入到肾脏当中,存储起来,身体里面的气就是这样的一个运转的流程。上升为阳,下降为阴。从五脏上来说,阳的一面包含肝和心,阴的一面包含肺和肾,从脏器功能上来说,肝和心是正气刚从脾和肾出来的最旺盛、有活力的阶段,但是到了肺和肾的时候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就到了要收藏的阶段。身体里的气,阳的一面消耗的过程,消耗气给身体带来温暖,推动全身每一个器官的运行,增强免疫力,这都是正气发挥了作用。如果一个人的阳不能正常发挥,升腾不起来,就会阳虚。反过来,毫无节制的去消耗气,没有储蓄就会出现阴虚,阴虚的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一定会火旺,这种人睡眠一般也不会太好,而且普遍的脾气比较大,往往会比较虚胖,体内气血早就亏得不行了。阳虚其实就是肝、心出问题了,阴虚是肺、肾出问题了,要想把病治好,要想健康,除了培植中土,保证气血充足之外,还要保障气的运转顺畅、正常,所以黄元御说还要扶阳抑阴。
(二)
早上吃姜对身体好,晚上吃萝卜就有好处,如果吃反了,危害很大。萝卜是降气的,姜是升阳的,早上吃姜能帮助正气升腾,早上本来是升阳的时间,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加彻底,这就是扶阳。晚上,正气要下降,要收敛起来,萝卜是降气、收敛、滋阴的,所以吃一点有好处,这就是顺应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临睡前用生姜泡脚,结果会越泡身体越虚,睡眠越不好,阴虚火旺,特别高血压患者,本来泡脚是可以缓解高血压的,可是晚上用生姜泡脚就会加重高血压。牛奶是寒性的,跟萝卜的性子一样是降气的,所以不能早上喝。可是临睡觉前喝,又会刺激胃,应该在晚饭前一小时也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喝杯牛奶,既补钙又帮助阳气降下来。是药三分毒,用药关键是对症。医生治病,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病人到底是寒症还是热证,然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管是扶阳还是滋阴,必须要注意的就是脾胃,要想治病,培植中土,扶阳抑阴是一个大的纲领。所以培元散首先是以健脾为主,有扶阳抑阴的作用,使气进入正常循环的作用,所以培元散是比较完整地贯彻了黄元御八字真言的一个产品,长期用,坚持用,积累起来的好处是很大的。
【静谈养生】第266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中医把这些邪气归为六大类,分别是风、寒、湿、暑、燥、热,叫作六淫邪气,身体里面所有的疾病都与这六种邪气的相互作用相关。这六种邪气还可以再简化归成三类,风是一类,它很难单独导致人生病而是必须跟其他的邪气纠结在一起,身体表面有一层卫气,中医认为肺宣卫气,卫气大约等于现代说的免疫力,卫气越强,人就越不容易生病,但是风可以破开卫气的防御,把邪气送到体内。六淫邪气当中,寒湿这两个算是一类,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湿邪导致的,寒邪是湿邪一个很重要的助手,首先寒邪自己可以造成病,但是这些病都是急性病,而且寒邪会造成湿邪病,也就是老慢病的突然加重。所有的老慢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堵,痰瘀堵塞了经络和血管造成的。最后一大类邪气就是火或者叫热,它包括三种,分别是暑、燥、热,他们都造成急性病,中医有一个流派叫作温病派,实际上,瘟疫在中医的分类里面就属于温病。温病学派最早就是通过研究人温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包括安宫牛黄丸,它最早其实就是治疗瘟疫的药物。
(二)
中医有个说法叫做火性炎上,热证一定是往上走的,不管在身体什么地方的火毒一定会往上窜,那么火往上窜,往往就要伤害到元神。陈静老师讲到一个例子,香港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刘海若成为植物人,住进了北京宣武医院后,大夫给她用了7粒安宫牛黄丸,短短几天工夫,就把昏迷100多天的刘海若给救醒了,过了三个月后,刘海若痊愈,这个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安宫牛黄丸能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它通窍、降火,滋养元神的能力很强。其实暑、燥、热这三种邪气,也有轻重之分,肺脓肿用现代医学的话说,就是肺内发生了炎症感染,形成了一个脓腔,用很简单三味药,桔梗4.5克,贝母4.5克,巴豆1.5克,组成治疗肺脓肿的一个特效方叫二白散。这是散剂,不是用来熬汤药的,肺里有比较严重的炎症就用二白散,先把坏的脓、痰泻出来。桔梗是宣肺利痰的,贝母是清热润肺、散结消痈的,巴豆是寒凉泻下的,把里面的热泄出来,泄出来之后,患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平稳了。但二白散方子是寒药,寒凉药也有寒凉药的优势,就是见效快,在合适的时候用一下可以非常快取得惊人的效果,关键就是不要让患者长时间的吃,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否则就容易伤到脾胃,用完寒凉药之后一定要把脾胃调理起来,把寒凉给驱除掉。
【静谈养生】第267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风这种邪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并不能单独危害人体,必须要跟其它邪气纠结在一起才会让我们生病。夏天时小孩儿晚上蹬被子,第二天感冒流清鼻涕,咳嗽出来的痰都是清痰,一般这种感冒叫风寒感冒,实际上是风邪带着寒邪导致的感冒。家里大人怕小孩儿受凉,捂的严严实实的,也感冒了,发烧、头疼、汗多、黄痰、咽喉肿痛,一般这种感冒叫风热感冒,实际上是风邪带着热邪导致的感冒。突破身体的免疫力进入到身体偷走健康的风,在黄帝内经中叫贼风。所谓的贼风就是指当人的精神或者意识放松时,也就是在失去防守的情况下吹进来的风,这样的风对人体的伤害最大,人体本身有一股保卫身体的力量或是能量叫做卫气。在中医里有一种叫头风,就是头受风了,在不注意的时候,风邪带着邪气进来了,以寒邪、湿邪为主,热邪也有,但都是一过性的,不会形成顽固性的头疼。风邪有一个特点具有窜行、游走的特性,所以头疼的时候总是不固定。想要善头风问题可以贴姜片,对于头晕目眩,黄元御给出的解释是湿盛上逆,浊气充塞,所以说黄元御用的往往都是发散之药,比方说生姜的姜片。(二)
在中药当中,姜有温中散寒的效果,把生姜切成片贴在带有风的穴位上,后脑的风池穴。后脑还有一个风的聚集地叫风府,后脖子下面,第二胸椎位置上的风门是风在身体里面的出入口,再加上风池,总共三个穴位,用生姜切片贴上,每天早上贴30分钟。除了贴姜片之外就要多注意运动,动则生阳,让气血动起来,尤其是在头疼时可以出去尝试一下慢跑,跑到出汗为止。除此之外,还是要调脾胃,脾胃强大了,对于外感而来的湿邪能够很及时的被脾胃运化出去,脾胃是后天之本,正气运化之源,脾胃强大了,正气足了,投入到身体表面的这层卫气也就随之多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第一要“避之”,不是去正面迎对它、征服它、改造它,而是要躲避它,第二要“有时”,就是虚邪贼风侵袭人体是有时间规律的,可以通过这个规律,尽可能的规避掉它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平时规避风邪的做法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提高身体自带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正气满满的身体,使之百邪难侵,想做到第一方面,就要补充正气,在补正气的同时还要把脾胃调理好。还有一方面就是明白了风邪的这些性质之后要对虚邪贼风有所提防。
【静谈养生】第268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身体寒大导致局部的体温偏低,如果有这种问题的出现,可以多晒晒太阳,补充阳气。实际上晒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驱寒方法,太阳所散发出来的能量进入身体可以迅速瓦解表面的寒凉。有些人到比较阴凉的房间里很不舒服,喜欢蹲在墙根下晒太阳,手脚冰凉,这些都是寒症的表现。寒症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叫寒主收引,收缩的疼是寒症造成的,还有胃痛、肠痉挛的痛甚至包括岔气,实际上都是因为受了寒,凡是经络的堵塞全部都是被寒湿堵住的,主要就是因为寒主收引的这个特征。像开窗睡觉的做法,一方面给了贼风机会,另一方面保卫我们身体的卫气收敛到体内,这两个因素互相影响,此消彼长,导致受到寒、湿、热等等邪气的机会就大大加强了,疾病就出现了。陈静老师提到的病例中,小辛的病在中医里面算是中风的范畴,不过还没有到特别严重的地步,神情、说话都挺利索的,说明大脑没什么事情。陈静老师用黄芪、人参、甘草、茯苓、半夏、生姜六味药煎一大碗,小辛趁热喝下去,马上脸色就上来了,喝药的同时陈静老师对三个穴位,一个是屁股侧面的环跳穴,还有委中穴,再有是脚心的涌泉穴,每条腿上拔了三个罐子,一共六个罐拔上去,之后给她盖好了,过了大约十分钟,小辛感觉腿有点感觉了,又给小辛用刮痧板刮了半小时的肝经。之后每天一服药,喝了三天后,基本上己经看不出来有毛病,这个方子停了转而喝了两个星期的培元散,调理调理脾胃,把正气补起来,以后才能少生点毛病。
(二)
一个用来治疗偏瘫的一个名方叫黄芪姜苓汤,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茯苓、半夏、生姜六味药,其中甘草6克,其它的都是9克,煎一大碗,趁热喝下去,一天一服,三天左右。黄芪是君药,补气的,搭配人参、茯苓、甘草、半夏、生姜,这是很明显的一个热药散寒的补气方子,里面没有一味通瘀的成分,但是对于右侧的肢体障碍尤其是右侧的偏瘫有奇效。左侧偏瘫也有一个独创的方子叫桂枝乌苓汤,也是6种成分,分别是桂枝、芍药、甘草、首乌、茯苓、砂仁,其中同样甘草是6克,其它都是9克。这个方子虽然也是热药但特点就变了,要养血通瘀。以桂枝为君药,通阳化气,解表散寒,尤其是针对寒凉侵入人体之后导致的不通的现象,桂枝能够把堵的地方给温化开。白芍和首乌都是补益精血的,同时,白芍还能够稍稍中和一下桂枝的发汗作用。茯苓是健脾利水的,砂仁是化湿开胃的,甘草同样,调和诸药。这个治疗左侧偏瘫的特点就是在热药散寒的基础上,以养血通瘀为主,兼顾脾胃。左侧发生偏瘫多数并不是因为气的问题,而是血的问题,是血管血液被寒邪给凝住了,造成正气在这里堵住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寒凝给温化开,这样气自然而然就能流畅运转了。而右边发生偏瘫又不一样了,一般来讲,右侧肢体发生障碍的时候,正气往往都是不太够的。黄元御在针对右侧偏瘫的时候采用的方式和左侧养血通瘀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了,了解身体其实是需要更多的正气参与的,所以用的是以补气为主的热药方。针对身体里面一些慢性病,寒湿二邪积累日久,就需要按照黄元御培植中土,扶阳抑阴的八字直言来进行调理,调脾胃,顺阴阳,把培元散要补起来,这才能够根除我们体内的积寒。
【静谈养生】第269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寒和湿之间往往是共生的,湿气的来源主要就是两大来源,第一类是从外界而来的湿气,还有一种就是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农药残余、重金属超标,包括化学药品,这一些在中医来讲也属于是湿邪的范畴。除了外部因素会产生湿邪,还有一部分是身体每天也会产生出来湿邪,这些湿邪就是细胞每天代谢出来的垃圾毒素。从中医来讲,脾主运化,一方面是运化水谷,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各类营养物质,把它们运化到每一个需要的细胞中去,另一方面就是运化水湿,把细胞中的垃圾毒素及时运化出来,经过肝分解,肾排毒,最终以大小便的形式或者出汗的形式,湿邪就出来了。用现代科学的说法,湿邪都是油性的,属于是脂类废弃物。正是因为它的油性才不溶于水,在正常条件下,无法轻易排出体外,就会挂在细胞上,让细胞变性,带来疾病。中医有个说法叫寒湿趋下,火性炎上,寒气和湿气一定是往下走。平时的一些现象像爱翘二郎腿、起床以后后背发硬,这些都是湿邪积累了不少,但是还没有到了特别严重的程度。湿邪的第一个特点是重,第二个特点是黏,像大便黏,在体内挂肠子,拉出来以后挂马桶,中医叫湿性黏腻。
(二)
体内的湿邪会聚集,聚集在哪儿,哪儿就有病,白内障会反复发作实际上就是身体整体上湿邪太重,湿邪的问题没解决又聚集起来。预防白内障的关键在于祛湿,而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要调理脾胃,一些早期的白内障患者喜欢点眼药水,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点了这一类的寒凉药物进去,寒凉势必会生湿,短期内感觉好像有效果,但是从长久来看的话,它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起到的是反作用的,反而会加重白内障的病情。针对早期的白内障有一个方子,总共八味药,桂枝、丹皮、首乌、甘草、茯苓、半夏、干姜、龙眼肉。其中龙眼肉每服用十个,甘草6克,其余都是9克,煎汤服用。其中桂枝这味药是君药,通阳化气,给方子定下了基调;丹皮清热凉血,通肝瘀,同时可以中和方子的热;首乌和龙眼,一个是补益精血,一个是养心安神;茯苓健脾祛湿;半夏入胃经,燥湿化痰;干姜温中散寒。整个方子以热药通瘀祛湿为主,兼顾脾胃,这个方子也不仅仅适用白内障,像飞蚊症、玻璃体浑浊,都是适用的。湿邪太多给现代的中老年人造成困扰最多的还要说是心脑血管病,中医有句话说,倦怠懒言,懒得连话都不愿意说,这种情况多半也是湿重造成的。
【静谈养生】第270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上火下寒是湿浊痰瘀堵住了中焦,导致正气在肺经这儿逆着经络窜上去,导致身体出现上火的现象了。秋天在五行里属金,对应五脏的肺,秋天是肺气下降的时候,古人认为春夏具有升发之气,万物生长繁茂,秋冬具有燥金肃杀之气,这股燥金之气不仅会影响天气,同时也会影响身体,让上火下寒的症状加剧,也就是说干燥、上火的问题更容易出现。一到秋冬,从换季开始,鼻子就一直有干燥的问题,甚至鼻翼两侧还会红肿,长一些火泡,根源在中焦有寒,水火不通,可以用一个方子,有生姜、黄芪、白术、防风,每一种用三五克,当茶饮,泡着喝。这个茶方针对的还是比较轻的问题,有一些过于严重的,作用就有限了。另一个中药方的名字是下气汤,有甘草6克,半夏、茯苓、去皮去尖的杏仁各10克,去心的贝母、芍药、橘皮各6克,五味子4克,一共是八味药,这是一天的量,煎成一小碗,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喝下去。下气汤的作用是打通中焦,疏通肺经,让气能正常补充到肾里面去,凡是觉得阴虚上火的人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当身体五脏与五行的循环非常顺畅时,火不会太热,水也不会太凉,全身都是温的,是中性的,就得到了中庸之道,循环好的情况,中医有一个词叫做水火相济,肾水和心火能互相照应,互相沟通,到了秋季容易上火的问题,核心还是在于,润燥、祛寒和除湿,茶饮方和下气汤都是润燥祛寒湿的,同时培元散要坚持用,真正能够长久祛湿的还是要靠脾胃。脾胃强,气血足,寒湿邪气就排的快,同时脾本身就可以运化水湿的,脾阳旺盛才是对付寒湿邪气的根本。
【静谈养生】第271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秋天的气叫燥金之气,一方面具有金的肃杀,另一方面,秋天随着雨量开始逐渐减少,很容易出现干燥的烦恼。在五脏当中,肺是喜润恶燥的,喜欢湿润的环境,厌恶干燥的环境,和心神正好相反,到了秋天,出现干燥犯肺症状的人就很多了,实际上和津液的调节有关。凉风来袭,于是汗液立刻就收敛,津液不往外发泄,可是如果身体的调节力太过,收敛得太厉害了,就让体表感觉干燥,具体的表现就是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等等。在身体干燥的状态下是很容易被外邪侵袭的,这种侵袭是因为干燥引起的,统称这类病因为燥邪。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秋梨膏了,秋梨膏的方子是秋梨2斤,蜂蜜50克,麦冬10克,川贝2克,百合10克,茯苓1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这个量大约能熬出2两秋梨膏,一般来讲用主要原料的梨来算,比例在10:1左右,按照比例进行增加。首先把麦冬和百合用水泡软,至少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把除秋梨和蜂蜜之外的其它药材打成粉,秋梨榨成汁,去渣之后大火煮,全程不要加水,梨汁开锅后,撇去浮沫。
(二)
熬到梨汁总量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把除川贝、蜂蜜之外的其它所有药材倒进去继续熬,先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不断搅拌,防止糊锅。熬到汁液只剩原来汁液的五分之一,把药渣过滤出去后,倒进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用中火熬,一边熬一边把川贝粉倒进去,边搅拌边熬,注意把小球碾碎彻底融入到梨膏当中,熬到锅里开始鼓起大泡的时候,把火调小,收膏。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了健脾利湿的伏苓,养阴润肺、止咳的麦冬、川贝和百合。整体上对秋天遇到的各种燥症,还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是不错的,是秋天养生很好的滋补品。蜂蜜虽然甜,但是这个甜是糖尿病病友可以服用的甜,不会增加血糖值的,里面含有一些果糖,不会升高血糖的,相反蜂蜜本身是具有降糖作用的,好一点的天然蜂蜜,尤其那种不容易结晶的或者结晶比较少的蜂蜜,不仅不会升糖,还有降糖的作用。秋梨膏制作确实比较麻烦,但是效果好,有些轻微的哮喘咳嗽就能吃好了。要是不愿意自己做,去药店找个大品牌买一点也行,品质有保障,不要贪便宜。
【静谈养生】第272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中医治病大体分成了两类,一类,治病的重点放在了正气上面,不断培植正气,让正气越来越足,这种疗法叫扶正。另一类把治病的重点放在了邪气上面,让邪气迅速灭亡,但同时对正气也会有影响,比方说,现在西医的抗生素疗法,在中医看来就属于是祛邪疗法。有一些患者身体有炎症之后,经常服用消炎药,发现消化吸收不太好了,实际上是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那么这种西医式的疗法,从中医角度看就属于祛邪疗法。陈静老师提到了一个肝硬化晚期的患者在一个民间老中医的治疗下,病情好转了,实际上这位赤脚大夫用的中医的疗法是以祛邪为主,下重药、猛药、甚至毒药,中医叫虎狼之药,发重兵去攻打体内的邪气,在治疗期间,如果身体能抗得住祛邪药物对身体的伤害,那么这个人就能被救活了。如果身体抗不住,祛邪药物对身体的伤害,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会死。很显然,这位患者也算是福大命大,抗了下来。
(二)
其实也不是所有祛邪的方子风险都大,比方说现在很多清火的中成药,风险并不大,但是一些重症、救命的方子,想要有效果就需要不拘一格,大剂量用一些毒性比较大的药,比方说芒硝、附子,甚至还有用砒霜的。同样是肝硬化问题,可以在初期甚至中期的时候,一边用西医的对症治疗,稳定病情,一边用中医的扶正疗法去培植正气,调升正气的运转动力,用正气去打败邪气。肝不好的人,手上有肝掌,肝掌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了肝掌之外,肝硬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在的表现叫蜘蛛痣。如果肝脏正常的话,它会灭活雌激素,使雌激素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一旦肝脏受损,灭活雌激素的能力下降。那么,雌性激素升高,蛛蛛痣就会出现了。同样是肝硬化,有的人三两年就发展到晚期了,有一些人三四十年也完全没有问题,全凭日常的养,养护得当了,延缓肝硬化发展的脚步,如果肝硬化得到了彻底的逆转,这就是奇迹,奇迹太有可能发生了。
【静谈养生】第273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祛邪的优点是见效比较快,但是缺点是它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都是寒凉药物,以祛邪为主,一副药吃下去可能立竿见影,但是从长久上来看,不利于身体的长治久安。扶正疗法的优点在于对身体没有伤害,以培植身体正气为主,让正气去攻邪,缺点是见效比较慢。陈静老师提到奶奶的婶婶所生的病,在中医讲属于是月科筋骨病中风的范畴。女人在生完小孩儿之后,中国人传统习俗里有坐月子的习惯,产后一个月里不能洗澡,不能受风,不能吃生冷咸硬的食物,要多喝小米粥,在月子后至少要发几次大汗,产后七天要捏骨缝。实际上,从中医角度来讲,这是很有必要的,等到十月期满,孕妇临盆的时候,这时全身器官同样要为生下来作出努力,这时的努力方向总结起来一个字是“开”,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生产激素,帮助把全身的关节打开,全身的关节因为生产激素的关系都处于打开的状态,甚至全身的毛孔也都是打开的。分娩以后,孩子出生了,松开的皮肤、毛孔、关节会慢慢复原。但是不可能是一瞬间就复原的,在由张开到闭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闭合的过程中,一旦不小心受到了风、寒、湿就麻烦了,哪怕是很轻微的也会长驱直入,进到骨缝里面,落下病根,这些病根盘距在骨缝里面,通过平时的一些常用的办法很难拔出来,有可能就会伴随一辈子。
(二)
奶奶的婶婶因为月子没坐好,导致身体里面的筋短了,实际上就是风邪把寒邪送进骨缝里面,钻进筋骨当中,有一种特定的表现用一句话来形容叫作寒主收引。针对这种情况,大方向上,第一要从肝着手,肝主筋,让肝气升发出来,第二,要用热药去散寒。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不用祛邪的方子,服用地龙参须汤配合培元散也可以调理过来,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当然想要坐好月子,最关键的还是要防护,最好在坐月子期间,别受风,别着凉。作为中国人,不坐月子的方式不可取,但是坐月子也别过度,以适度为宜。实际上宫廷御医们发展到后来,往往是慢病的话用扶正疗法比较多,针对一些疾症有时也会开一些祛邪的方子,但是每次祛邪的手段一用完,立刻就会给补上扶正的方法,尽可能让患者减少毒副反应对身体的伤害,让身体迅速恢复。在清朝,所有御医当中作的最好的是黄元御,因为深切体会到祛邪方法的弊端,所以治病的核心是培植中土,扶阳抑阴,从脾胃着手,理顺气血阴阳。黄元御的方子当中也能看到祛邪方子的身影,不过即便是一个祛邪的方子也会在方子当中加入调理脾胃的药物。因为脾胃不好,哪怕药物效果再好,也不一定被身体吸收,所以治疗一切疾病的前提是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脾胃。
【静谈养生】第274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在实际上的应用当中,好的中医大夫看病时,考虑的会比较多一些,往往在组方子的时候会兼顾扶正和祛邪。颈部动脉有斑块是非常可怕的,会导致一个慢性的危害和一个急性的危害,慢性危害是它影响脑供血,脑供血不足,人就要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就出现了。长期的影响是脑细胞长期供血供氧不足,会萎缩,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肢体活动能力不行,再严重就是帕金森。另外颈动脉斑块的急性损伤是因为下面直接连通心脏,当颈动脉里出现血栓时,心脏收缩,有很大的力量把血栓往上冲,一下把脑血管堵了就是脑梗。对于比较大的颈动脉斑块建议立即手术,但有时病情反复是因为血管里面的脂类物质的含量太高了,所以在西医院,做完手术之后,还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液当中的脂类物质的含量。他汀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三个,伤肝、伤肾、伤害心脏,所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心激酶的指标,防止药物副作用对于重要器官肝、肾和心的影响,以此评判药物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二)
另外,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和一些药物共同服用,比方说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胺碘酮、地高辛、替格瑞洛、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红霉素、环孢素等,可能会和这些药物发作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不光是颈部动脉斑块,包括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斑块,肾损伤是肾小动脉斑块,这些斑块又叫粥样斑块,一些有支气管炎、肺炎的朋友咳出来的痰也具备黏稠而且抱团的特点,这其实在中医里面统称为痰。其实痰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湿的特征,湿久成浊,浊久成痰,这就是中医痰的一个形成规律。痰在血液中就是血栓、动脉斑块,在肺中就是咳出来的痰,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个病的调理思路实际上做到两步就可以,第一步叫疏肝化瘀,第二步叫健脾除湿。在身体里面有斑块的时候,要在化瘀、降脂的同时做到疏肝,这样斑块才有可能缩小,血管才能恢复畅通。脾主运化,主要运化两方面,一个是水谷,一个是水湿,疏肝化瘀这方面可以用地龙参须汤,健脾除湿方面用培元散。不管是什么病,在对症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进行相应的调理,中医有句话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六淫邪气统统被正气驱赶出体外,身体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好转。
【静谈养生】第275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肝喜欢酸味的东西,比方说醋,很多人听说醋能软化血管,其实醋不能直接软化血管,而是增强肝的力量去清除斑块,另外酸味儿的东西还有好多水果,比方说梅子、山楂、蓝莓。其实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说,效果比不上醋,但是要买酿造醋,不要买勾兑出来的醋。其次是绿色的食物,基本上就是蔬菜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要多吃蔬菜,酸味和绿色的都是日常的食物,它的作用比较小,健康人用来保养是可以的,如果是已经生病的、有了大量的湿浊、血管里已经有了痰瘀、斑块的人,光靠食疗保养的话就不够了,还是需要服用疏肝的药物,或者服用地龙参须汤。地龙参须汤的疏肝化瘀作用是比较好的,但是大家在疏肝化瘀的同时还要健脾除湿,要消除痰瘀形成的根源,所以需要搭配培元散一起服用。脸上的五官跟内腑脏器有很密切的关系,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眼睛最前面是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在瞳孔的后面是晶状体,负责把周围的光线收集起来,集中成很细的一束。眼球叫玻璃体,穿过玻璃体之后落在最后面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上面有一层感光材料,这些感光材料感受到光线以后会把光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去,人的眼睛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收缩和舒张,形状发生变化完成对焦,老花眼是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弹性不行了。
(二)
肝的特性是木曰曲直,有弹性、能伸能缩的东西归肝管,弹性减弱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肝胆的气血亏虚了。所以中医所讲的能够有明目功能的药材基本上都是能补充肝的气血的东西,比方说枸杞,枸杞本来是补肾,但是肾为肝之母,肾气充足,肝气也可以得到补充,还有决明子,是疏通肝经,补充肝气的。白内障是瞳孔后面的晶状体里面多了些白色的或者是黄色的垃圾,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也是一种氧化损伤,那么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湿邪,湿邪积累多了以后所形成的痰瘀,清肝瘀,去痰湿,是治疗白内障的根本措施。无论清肝瘀也好,还是补肝气,都要注意脾胃的统一补益功能。心脑血管或者眼病都要做健脾的调理,培元散是一定要用上的。有些人出现一个症状是经常感觉看东西模糊,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就会好转,现代医学说是视神经缺乏营养。青光眼这个病最后是会致盲的,视力完全丧失,而且到了后期没法治疗,所以早期时一定要重视起来。没有症状的青光眼是气血不足,供应不上去造成的。另一个可能性是眼睛里面的毛细血管堵了,气血通不过去。比方说眼压高,眼眶发胀,这些症状是因为压力升高造成的。对于青光眼的调理用培元散和地龙参须汤也是可以的。地龙参须汤偏向于对症,祛邪,搭配一些青光眼的药物、食物,减少症状,培元散扶正,从脾胃出发,不断的给身体补充正气,脾胃好了,正气足了,对于消除任何疾病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静谈养生】第276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同学的姐姐因为家里面遭遇变故,导致精神恍惚,两三个月还没缓过来,而且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其实中医来讲,这是心神极度不安的体现,有些中医管这种状态也叫作魂不守舍,这种情况其实小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出现,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夜里面突然哭闹不止,实际就是小孩儿的心神发育的还不成熟,容易不安。一般有经验的人会给收一收,就真的好了,其实这个叫魂的过程就是安神的过程。叫魂是中医很古老的一个专科祝由科的传承,在古代,祝由科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就是灵的方面的沟通。对于符咒,画符的颜料是朱砂,本身就是一味极强的安神剂。中药安神的药物有两种,第一叫养心安神类的,安抚心神类的药物,一种叫重镇安神类的药物,就是用武力镇压,强行把心神给安定下来,朱砂属于是重镇安神类的药物。有时小孩子夜里面哭闹得厉害,用叫魂的办法也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用朱砂5克,伏龙肝10克,伏龙肝其实就是过去农村家里面的柴火灶的灶心土,再加上1克麝香,研成末,用蜂蜜搓成绿豆粒大小的药丸,然后用桃树枝熬水,用这个水送服药丸,一次服5丸,基本上一次见效。中医判断一个人是否得了失眠症,主要是看三个方面,一个是入睡的速度。第二个是睡得沉不沉,是不是会做梦,如果做梦很多,动不动就醒,这个睡眠也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是第三点,看第二天是不是有精神,脑子是不是清醒的。
(二)
想要真正的有效果还是解决心神安稳的问题,先用安抚心神的药物,像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夜交藤、远志、合欢皮等等这些养心安神的东西,因为它不会对心神和身体造成伤害,比较温和,把心神给稳定住,稳定住之后要找到心神不安稳的根源进行调理,对于平时遇到心神不安的问题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受寒、受湿引起的,要用充足的正气去散寒。针对同学姐姐的情况,需要用重镇安神类的药物,两盒朱砂安神丸,一天吃三丸,连服三天。三天以后基本恢复了正常思考的能力,幻觉没有了,只是睡眠还不太好,需要长时间的调理,用点培元散逐渐改善。一些同学经常感觉迷迷瞪瞪、神志不太清楚的,尤其是受到了巨大的惊吓或者情绪波动导致的这种迷瞪,也可以用几天朱砂安神丸试一下。但是注意这个药用的时间不要太长了,它属于比较寒凉的药物,用的时间长了损伤脾胃,得不偿失。同时把培元散用上,一方面保护脾胃不受寒凉药物的损伤,另一方面气血充足以后,对元神的恢复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未完待续。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