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15 进藏准备工作须知

进藏

最应当准备好的

是自己的心态

——※※※※※※——

引子

“我的袜子呢?”我问同宿的相公(题图右)。

“不知道。”相公道。

“我的内裤呢?”我在被子里翻。

“我怎么知道?”相公不耐烦道。

“你是不是穿了我的内裤?为什么我一条换的都没有了!”我在包里继续找。

“见鬼,我怎么会穿你的内裤!”相公显然恼火了。

还是找不到。我的本命年红短裤呢?

年纪最大的华哥走进来,默默地看着床上乱七八糟的大包小袋。

“教授,你丢了多少东西?”华哥开口问道。

“嗯……一个镜头遮光罩,两顶帽子,三条内裤,两双袜子,还有……”我回忆着。

“才半个月就丢这么多?”华哥皱着眉头看着床上地上的一滩东西,“平时出门都是你老婆给你收拾行李吧?”

“你怎么知道?”我问。

“那你出去后老婆不在身边怎么办?”峰哥不回答我的问题,接着问。

“什么怎么办?”我不太理解。

“经常丢东西么?”

“伞和帽子基本上百分之百丢,其他的不一定。”我回忆道。

华哥叹口气,摇摇头走出房间。

“教授,你是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到门口他撂下这么句话。

这话太伤人了。我每天都在认真收拣,为什么总会少点东西?为什么队伍中只有我在丢东西?这里有鬼!有贼!

“相公!把我的内裤交出来!”我吼道。

01 从敦煌到格尔木

从敦煌进藏有两条路。一条是向西进入新疆,横跨南疆到达喀什后从叶城转入新藏线。另一条从敦煌南下走215国道,到青海省格尔木市,接驳青藏线。前者比后者多出两千多公里。如果那么走,相当于我们绕着西藏转一圈,数次靠近,就是不进去。

这么撩人玩,我们不急,西藏也受不了。

于是我们选择第二条路,向南开往格尔木,行程约550公里。

再回青藏高原,沿路戈壁、沙漠、秃山,靠近省界,渺无人烟。过当金山口,海拔3650,气温10度,约上午10点,进入青海省。

大路笔直通天,一望无际。

之后,愈加荒凉,数十公里不见一棵树、一间房、一个人。仅有的生物就是戈壁上不黄不绿的一团团芨芨草,色彩就在黑色、灰色、褐色、土黄色、金黄色之间整体转换,景色极为单调。

艳阳高照,空气燥热,在这种道路上开车,极易昏昏欲睡。午后,主司机相公极为气愤:“我一个人开车,你们三个都在打呼噜!”

是我们不应该,但这就是催眠路。西北的道路很邪气的,若是夏日酷暑,则远处热气蒸腾,飘飘渺渺,犹如天堂,极易发生司机睡着觉这类恶性交通事故。

重发说明:两年后我独自驾车七天穿越南疆,也是夏天。在那种比青藏高原更催眠的氛围中,遭受了强烈的心理刺激,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在这种昏昏然无欲无求的路上,举起相机的兴趣都没有。

行车400公里后,公路右侧才有了黄绿相间的小草,蓝色的海子,但不见牧民,不见牛羊。这些海子定是咸水湖。

车过察尔汗盐湖,这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最核心的地带。如果你听说过美国的盐湖城,或许会知道那是全世界第一大盐湖,察尔汗是第二大,据说盐的储量可以供全世界食用1000年。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物流不畅,某些地域很难获得盐。由于盐是人类必须的生活品,盐税就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税种。本质上,盐税是一种人头税,人人要吃盐,也就意味着人人都要向国家缴税(也可以理解为是体重税或者吃货税)。由于是国家专营,必然成为暴利行业。盐税曾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税种,正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因此就有了经营盐业为主的徽商,盐商用银子堆出来的扬州,贩卖私盐而起义的黄巢。

重发说明:2016年,中国正式取消已实行2600年的食盐专营制度。

即便是世界第二,盐场也没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四个都懒得举起相机,等到写游记时才发现一张照片也没有。

遍地盐池,生产盐无法就是把盐水咕嘟咕嘟灌进去,等着青藏高原的烈日与干风将其吹干蒸发结晶,铲走,重复。

我们的车子行驶过“万丈盐桥”。这一段几十公里,公路和铁路都建筑在盐湖上。其实四周没有特异之处,一个个盐池,黄白色的食盐犹如冰晶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

重发说明:在这些年火爆的青海甘肃大环线上,有个乌兰茶卡盐湖,据说很漂亮。

下午两点半,到达格尔木入住。格尔木市是青海南北交通的枢纽,国道215接入国道109,也就是青藏线。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但格尔木却是个新兴的城市,它的发展依赖于青藏线和辖地内的矿产资源。盐湖并不仅仅出产盐,还伴生着各类轻金属,比如钾、镁、锂等,价值更高。附近的唐古拉山脉,矿产更多,具体有啥,我也不知道。

今天是半个月来行车时间最短的一次,单调之至,没一个景点,没一个值得逗留的地方。一天下来,拍摄的照片只有十张,去掉重复,仅余四张。

生活就是如此,不能要求天天精彩。

明天,就要进行800公里的大跨越了。

西行15天,行程五千余公里,途径六个省,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兜了一大圈。

重发后记:后面几天的行程,就是这些年火爆的青海甘肃大环线,仅差青海湖——大柴旦一天多的旅程,漏掉的景点是上文提到的乌兰茶卡盐湖。

02 入藏准备工作

今天游记没什么内容,就写写西行相关的旅行知识。

上回总结过高反。以我现有的经验,这回谈谈入藏需要准备些什么,哪些是必备的。这里只探讨夏季入藏,别的时间段我也没经验。

绝大多数第一次进藏的游客都会觉得西藏要什么没什么,于是带上一大堆东西,就像是我这样,最后看着发呆,发愁怎么扛到楼下。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带这么多东西很可能一半以上用不到,或者偶尔用一两次,完全不值。

以下分类说明必带的物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a. 钱

一般而言这是必备的。当然,如果你对自己长相有足够自信,不带钱也行。本系列第二篇提到的我那个徒弟,明摆着是个穷光蛋,却跑过两次西藏,他长得比较帅,你懂的。冯老师这么老了,就要带点钱,你应当达到或超过我兜里放的这些才行。

b. 证件

谁都知道要带身份证。如果你在西藏多转转,能把一辈子被检查身份证的次数用掉一半。结婚证、离婚证之类可带可不带。如果要出国,大家都知道必须办护照。一点提示:如果去西藏某些靠边境的地方,比如珠峰大本营、察隅、阿里等地方,务必在本地办好边防证。到拉萨再办就要委托旅行社,花一百多(在自己家办理不收费),还耽误时间。据我了解,一百多是押金,理论上你回来后可以还的,哦,那只是理论上。

友情提示:老年人证、残疾人证、脑残证之类的可好用了,能办就办。

c. 衣物

不要把西藏的夏天理解为你们家的夏天。在这里,南方过冬的服装是必须的。建议不要带冲锋衣,太重,西藏的雨不大,时间也不会很长,薄羽绒服最好用,轻且暖。里面穿的抓绒衣或者秋衣裤也是必须。外套最好是抓绒或者速干。西藏不是西北,衣服洗了后一个晚上干不了。至于鞋子,一双夏季透气旅游鞋足够了。别带高帮登山鞋,太重又闷脚,除非是徒步进藏。

如果你有冯老师的记性,建议带多带点内衣和袜子,一次性的最好。你根本没法想象藏区有些宾馆的水是什么颜色,用那种水洗过内衣后你就不会想再穿了。

d. 防晒

墨镜、雨伞、遮阳帽、魔术头巾或口罩。防晒霜不是必须的,因为藏民都不用,如果你不是藏民,不防晒就等着变成刚果人民共和国的原住民吧,普通人被烤焦一般不会超过三天。防晒霜的防晒指数越高越好,对于女性,保湿唇膏或许有用。有人推荐那种防晒外套一类的东西,我觉得必要性不大,因为你不太可能穿很薄的衣服。

题图和上图都是我的日常穿着,薄羽绒服、摄影背心、加厚的全棉衬衫、秋衣、遮阳帽、墨镜、魔术头巾。基本就够了,除非你要在外面露宿。实在太冷可以抽烟斗,捧手上取暖。

随便说一句,这帽子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e. 相机

你可以携带各类顶级优质国产手机,扛个自拍杆。如非自驾不建议带单反等专业相机,因为无论你拿着多专业的相机,到处都会遇到冯老师这种比你还专业的,你会自惭形秽。而且单反容易引起严重高反,前文论述过。

f. 个人卫生用品

带些个人用具是必要的。藏区的住宿条件比内地降低一个等级还不止,也就是标明为四星的宾馆可达到内地两星水平,旅游旺季价格还很贵。可能你花了400块住的条件还不如内地200的快捷酒店,是否卫生,是否有热水,是否有电,自己猜。刷牙时建议戴上墨镜,这样就可以看不清水的颜色。

g. 药物

也别把藏区想得太差,其实哪里都有医务所和药店,你不用带扛个药箱子过来。这么说吧,你去北京玩要带什么药品,去西藏也带那么多就行。唯一需要的是带点去痛片、芬必得,用来对付可能的高反头痛。别带氧气袋,藏区哪里都能吸氧,到处都有得卖。请记住,只要你开始吸氧,就意味着你向高反投降,那么马上打道回府即可。

h. 书籍

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藏文化,买些书籍、杂志,都是很棒的决策,比较值得推荐的有《故事会》和《知音》。多带点没坏处,扛着可以锻炼身体,我敢保证你路上不会打开来看一眼。

重发说明:建议从网上下载冯老师写的《西行漫记》和《问道》两个系列西藏游记,打印几百页,每天早上起床后读个万把字,看完留在村口厕所里,以方便后来人。

i. 通讯设备

据说藏区联通和电信都不好用,你也别以为移动的就会好。西藏到处都是移动4G广告,却是全国唯一没有4G信号的省份。我猜测西藏移动分公司做4G广告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太懒,总公司只有4G广告模板,自己这边几年前的2G和3G广告都找不到文件了,于是就只好宣传4G。

在旅途中,除非遇到城镇,一般地方信号也不会有。我曾在藏区遇到一位小店老板,他告诉我自己儿子在川藏线上骑行,十五天他只打通过两次电话。我觉得这位父亲还是有点懒,换了我起码可以打通四次。记得带移动电源。

总体而言,进藏真没那么麻烦,和到别的地方旅游相比,也就是多带几件衣服。如果你走的是经典线路,只去最有名的景点和城市的话,能简单就简单,扛行李是很痛苦的事情,有钱什么都有。如果你去比较偏僻的地方遇到麻烦,有钱可以呼唤我去救你。

路上匆匆写就,一时想不出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有问题的读者请留言。

修订版后记

本文描述的是2014年藏区情况,两年后再次入藏,拉萨有了4G,别的变化并不大。西藏是个慢吞吞的地方,但总在跟随着现代的脚步,在主要的旅行线路上,什么都不缺,上文介绍所有物资都能在任何一个县城获得补给,除了证件。

进藏最应当准备好的是自己的心态,不兴奋、不担忧、不抱怨,以平视的眼光看待一切,风轻云淡才能享受旅行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漫记·15 进藏准备工作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