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王辑思《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本书简介:2018年9月出版,不同国家的国情、政情、民情不同。中国跟西方国家、伊斯兰国家在政治话语体系方面有很大区别。这个区别不在于是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在于国情、文化和历史经验的不同,对政治终极目标的理解也就大有区别。

本书通过归纳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政治主题,寻找了五个跨越时空的政治终极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对世界政治的多样性和同一性做出详细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任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等。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亚太安全。著有《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大国关系》、《大国战略》等。

本书共9章,下面分四部分进行分享。

一、什么是“世界政治

在了解世界政治前,先必需明确什么是政治。作者的认为政治是指一个社会对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价值包括货币等有形的价值,也包括文化、宗教等无形的价值。权威性分配是国家与政府的决策及执行。

1983年,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在北大讲学时,举例说,如果干净的空气在某种社会环境下成为稀缺资源时,那么如何分析干净的空气就成了政治问题。30多年后气候变化成了世界政治的热点,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权威性分析”的典型案例。

世界政治研究的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比通常的国际关系更深更广。比如2016年特朗普为什么能当选总统,属于世界政治的范畴,与国际关系无关。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偏好会大大影响国际关系。

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否喜欢,事实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政治之外。一个公民,在国家、城镇、企业,政府等机构中,都会碰到政治。更不用说,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要求我们“讲政治”,要有“政治意识”。

二、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

1.为什么[和谐][平等][尊严]没有列入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一些中国学者已经从《古兰经》、《圣经》等文明中查证过“和谐”观念的存在。

但是,2006年,,作者认为“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终极目标”。但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将军却认为,和谐只是一种形势(situation),一种状态(state),取得成功才是目标。由此看来,在美国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不会以建立和谐世界为已任的。

亚里士多德明确说过,“不公正即不平等,公正即平等”。

从自然法则来说,人人生而就是不平等的,智商和体能生来就有差别。一般人所说的平等,只能靠后天的人际关系、社会政策、人个努力来实现,这更多的是社会公正问题。所以“平等”涵盖在“公正”和“自由”之中。

平等是弱者追求的目标,强者往往享受不平等。在国际关系中,小国企望大国平等对待,强国在更强的国家要求平等。在公司里,员工要求老板平等待人,做到同工同酬,领导“平易近人”会受到赞扬,。而老板不会要求员工平等对待他,也不会夸员工“平易近人”。

因此,尽管人人都会承认“平等”是好东西,但在具体事情上,特别是涉及收入分配上,他们心目中“平等”的含义完全不同

尊严”同平等类似,一般是弱者在强者面前的诉求。富人无须对穷人要求尊严,压迫者不必向被压迫者要求尊严。有了自由和公正,保护并尊重人的信仰,尊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世界终极目标之-安全

安全的最低标准是生存,也就是生命安全。

对一个行为体来说,安全即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的状态,主观上免于恐惧的感觉

安全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经历过中国饥饿和动乱的老一代人,时常担心物质匮乏,容易保持节约的习惯,对政治较为敏感。有问题,找组织,在集体中寻找安全感。而生活在物质丰盈的青年人,衣食住行安全感会高于他们的父母,但在职场和婚姻方面的安全感差一些。

再以朝鲜为例,从客观上讲,今天似乎没有哪个国家有主动对朝鲜发动进攻的意图。但朝鲜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先军政治”,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坚决研发核武器。作者推断,朝鲜强烈的不安全感同外部威胁大小不直接相关,而更可能来自国内政治和社会变化。

当代全球90%以上的国家,包括许多大国,既没有核武器,也没有朝鲜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许多国家都有较大的安全感。

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比如哥斯达黎加、冰岛。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民主法治进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安全感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安全感较低。

不可否认,维护国家安全是各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美国学者约翰·柯林斯认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是生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具体在中国表现为:防止境外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稳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反对国家分裂,维持社会稳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维稳”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美国,随着国内种族和宗教的多元化,美国的文化多元主义逐渐上升,冲击了“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引起了美国传统保守主义者的忧虑和批评。2016年特朗普总统的当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在这种政治安全的忧虑。

当国内稳定,国际和平的传统安全还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非传统安全又接踵而来,国际恐怖主义、生态环境恶化、传染病等。安全的概念又变为更注重于人的安全。安南指出,人是一切的核心,国家主权的概念本身即是为保护个人而设计的。个人是国家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反过来。我们再也不能接受一些国家的政府以主权为借口无视公民权利

3.世界终极目标之-财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中共十九大报告又一次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其中的发展,主要指的就是经济发展,也就是财富积累的过程。

财富包换物质资料和劳动,一种是实物形式,一种是价值形式。

犹大为了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招致两千多年的骂名。

延续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宗教信仰固然是一个强大动力,但掠夺财富也是强大的诱因。

1476年,教皇西斯笃四世宣布,赎罪券也适用于正在炼狱遭受煎熬的灵魂,正是“钱箱一响,灵魂出狱”的真实写照。

虽然财富是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重要驱动力,但并非是唯一的驱动力,有时甚至不是主要的驱动力。中国学者梅然提出德国发动一战的动机是,基于政治-军事目标的预防性战争动机是德国走向大战的首要动机,即使他们也有意从大战中获得经济收益,应是附带和随机性的。

财富与政治五大关系:第一,财富是获取政治权力的目的之一,赢得政治权力又是人们获得财富的目的之一,互为因果。

第二,政治是对财富的权威性分配,也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政治掮客的真实写照。

第三,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与财富密切相关。

第四,劳动创造财富,政治分配财富。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克洛斯基统计,两个世纪前,全世界人均每天的收入是3美元,而现在达到33美元,增加了10倍。

世界银行2015年10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为7.0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由1990年的40%下降到9.6%,进步非常显著。在过去数十年里,东亚及太平洋、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占全球人贫困人口的95%左右。但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占全球人口的一半,东亚只占12%,东亚贫困人口的下降,首先归功于中国

为什么近现代人类财富大幅增加,答案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全球化结果,世界和平

中美会有一战吗?

美国学者格雷厄姆·阿利森认为美中两国类似雅典和斯巴达两国一样,必有一战-修昔底德陷阱。

一个基本事实是,2000年至今,中国在美投资累计达109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超10万个。2016年,中国双边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对美直接投资达456亿美元,到美国旅游的中国人超过300万。

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财富,大大降低了两国之间的战争风险。

相比之下,美俄之间2016年双边贸易额仅2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30,美国以所以敢在乌克兰危机后严厉制裁俄罗斯,双方经贸关系薄弱是原因之一。

必须指出,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最低的生活需求仍没有解决。比如始于非洲北部突尼斯的青年布瓦吉因经济负担而自焚,最终扩大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之春”政治运动。

4.世界终极目标之-信仰

有人也许也会说,政治的本质是争权夺利,同信仰有什么关系?

而信仰恰恰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政治生活中各派力量都要争夺的一种精神资源。作者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后,发现至始至终贯穿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信仰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而未必是客观事实之上

(1)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与意识形态信仰一般是合一的,都想改造、建立和维护某种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都属于政治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支柱。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要把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共产主义信仰是全球性的。冷战结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但除了中国以外,越南、老挝、古巴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俄罗斯共产党仍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国内许多人都以为,朝鲜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于201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尖锐地评论道:朝鲜早就放弃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建党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并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

朝鲜在1972年宪法中还规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现实的朝鲜劳动党的主体思想,作为自己活动的方针。但到1980年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就把“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主体思想作为唯一的指导方针”,“领袖是赋予人民的恩人和慈父”,这时朝鲜已经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13年朝鲜劳动党在建党《十大原则》中,明确在主体思想指引下,应深化树立党的唯一领导体制事业,并世代延续。并规定,应将党和革命的血脉白头山血统(金氏血统)永远延续下去产,并坚决保持其绝对的纯洁性。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朝鲜劳动党的党徽同苏共、中共的党徽设计差别很大,体现了“主体思想”的中心地位。

法西斯主义由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提出,鼓吹种族主义、专制和扩张的政治理论。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领袖意志至上。

“法西斯”一词有时被泛化,用以称呼后来出现的军国主义国家或独裁政权,比如东条英机时期的日本帝国。

纳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衍生的一个分支,属于德意志民族,不具备普世价值。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目标强调中央集权,纳粹主义不但强调极权,还强调德意志“民族”及其“民族共同体”至上,认为德国“优先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

(2)宗教信仰

恩格思指出:一切能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宗教。宗教信仰是超验的,其笃信的激情与尊崇的内容未必是理性认识和感性经验的积累。

哈佛2003年的一项报告指出,拥有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多数国家都处于宗教复兴之中,涉及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中亚、高加索地区、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中国、东南亚等。全球宗教复兴的表现是,一方面宗教组织和信徒数量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宗教在公共领域的凸显,即宗教政治化,并呈现跨国界现象。

中国宗教研究者加润国2015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当前国际宗教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世俗化进程加速发展,原教旨主义异军突起,宗教极端主义恶性膨胀,宗教的网络化势不可挡,宗教非政府组织日益活跃。

(3)民族信仰

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整治意义上的共同体,它不是许多客观社会现实的集合,而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不是民族产生民族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

本书的民族信仰泛指对本族群、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认同、尊崇和忠诚。

民族信仰需要同文化传统相一致,“儒释道”是对中国人文化信仰的一个概括。美利坚民族信仰最重要的内容是个人自由,及对民主、法治的崇尚。

日本是一种混合文化,融合了古代中国文化、近代欧洲文化、当代美国文化,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当日本婴儿出生和人生喜庆时,以本土的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祛除;举行婚礼去基督教堂。但日本人又不失其传统的主体文化,比如原封不动地传承了茶道、相扑等传统文化形式。

以色列信仰犹太教,不欢迎外族信仰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执著于自己的传统。

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罗尔克认为,宗教往往被看作世界政治动荡不安的根源,但宗教在本质上,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和平、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根源。

书中引用一本中国人写的关于伊斯兰教的著述:它的宗旨是提倡和平、友爱和创造。它教诲人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关爱,为实现天下和平、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做出实际的贡献。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除了对真主的崇拜以处,看不出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价值观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有多大区别。

除联合国以外,成员最多的国家间组织不是欧盟,而是伊斯兰合作组织,是联合国常驻机构。现有57个成员,分布在亚、非、欧、南美四大州,覆盖人口约13亿。它致力于在促进国际和平与世界各类人民和谐的精神下,保卫和维护穆斯林世界的利益。

此外,“代表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还有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享有非政府性咨询机构的地位。履行向全世界宣传伊斯兰教义的义务。国际上有人怀疑伊斯兰世界联盟有极端主义倾向,支持过恐怖活动。

民族信仰的诉求一旦极端化,并与暴力结合起来,便成为世界动乱和冲突的重要根源。民族主义具有“最高的合法性”,战争一旦披上了民族信仰的外衣,就被其发动者描绘为一种“解放”或“维护民族最高利益”的正义行为。

印度著名诗人泰格尔认为,民族主义的概念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最强烈的麻醉剂,在这种麻醉剂的作用下,整个民族可以实现一整套最恶毒的利己主义计划,而一点也意识不到他们在道义上的堕落

如果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每个族群都建立自己的国家,那么这一过程不但充满了痛苦的灾难,而且永远不会终结

无论是政治信仰、宗教信仰还是民族文化信仰,其政治功能都是区别“我们”和“他们”,由此产生了关于“我们是谁”的“认同政治”。

在中国,作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导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同“他们”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思潮进行斗争。这样,“我们”同“他们”的区别,就成了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4.世界终极目标之-公正

作者认为,第一,公正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公正的标准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比如,在西欧农耕时代被认为神圣的罗马教皇和教会的统治,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受到质疑,政教合一被认为是不公正的。

毛泽东一直认为,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八级工资制是一种与资本主义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因此,限制等级制度和破除特权思想,避免社会因贫富悬殊而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他一直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公正标准可能是十分宏观的,但也可能是十分具体的。如果本国的一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得荣誉后,被本国人员发现赛前服用兴奋剂,是应该揭发还是维护体育的公平性?

第三,全球范围的公正总是影响世界政治。“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在主权意义上正确的,但在实践意义上,大小国家、强弱国家之间的平等,既不现实,也不公平联合安理会常任理事的设立,就说明国家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主流观点是国家主权应优于个人权利,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是国家必须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行使主权。这是全球正义问题上产生纷争的主要焦点。

(1)公正与收入分配

当今世界一个普遍认识是,经济收入差距扩大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不公正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被认为同贫富悬殊的扩大有直接关系。

但中国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社会稳定固然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却并不是收越平均,社会就越稳定,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民众对正义与公平的理解。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民众有可能容忍、接受甚至欢迎收入差距的增加,倘若如此可以提升个人福利水平的话。因为收入差距一方面为社会精英提供了创造财富的激励,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能够积累资本,投入创新等高风险的活动中,努力促进经济的增长。结果是可供分配的饼做大了,虽然普通民众个人的份额下降下,但得到的绝对量增加了,因而愿意支持这样的收入分配“恶化”。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2)公正与法治

法律公正由两方面组成 ,一是立法公正,二是执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本书讨论的是司法公正,其基本内涵就是在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中都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2016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获得232张选票,特朗普获得306张,从这一结果看,特朗普获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实际上,在全国选民中,特朗普获得6298张选票,希拉里得到6585张,比特朗普多287万张。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一人一票的方式计算,希拉里明显获胜。​

对这一结果,民主党选民群情激愤,走上街头抗议。但根据美国宪法和相关规定,特朗普是符合程序规定的。除非司法部门能取得确凿证据,说明特朗普团队在竞选期间违法获得俄罗斯的实质性支持。这就是美国司法独立的原则,法大于权,是法律程序重于政治的结果。

许多人(包括美国人)认为,从2000年和2016年两次总统选举看,美国的选举制度造成多数选民属意的候选人落选,为什么不修改宪法?改为一人一票选总统的制度?

原因是程序不允许。

《美利坚全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应在2/3议员认为必要时,方可提出宪法修正案。现行的宪法,在参议院和选举人团的设置上有利于人口较少的州。9个人口较多的州占总人口一半还多,25个人口较少的州拥有的人口占比不到1/6。但无论人数多少,每个州都产生两名议员。要想让2/3以上的议员同意对小州不利的方式修改宪法,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5.世界终极目标之-自由

自由即个人或群体不受外在阻碍而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个人自由受到若干方面的政治制约。

(1)群体自由的制约

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政府及领导人、参与立法和行政,实际上是把自由的原始意义运用于作为整体的人群,从而形成一种群体自由。个人自由的倡导者也会怀着同样的热情来支持民族自由和国家独立。但是,对于民族主义和国家独立的追求并不必然增进个人自由。

(2)政府和法律的制约

(3)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的制约:大数据的滥用可能会引发巨大的政治危机。

(4)政治禁忌和宗教、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比如非穆斯林妇女到沙特访问,如果不按当地习俗在大街上和公共场所戴头巾、穿黑袍,会遇到诸多麻烦。

自由为作世界政治的五大目标中,是唯一一个可以派生出一个“主义”,叫“自由主义”:是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当今世界政治范畴中的自由主义,其对立面主要是社会主义、专制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当代欧洲、北美各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其政治倾向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被视为“专制”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思想形成鲜明对照。

近几年,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兴起了民粹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形成猛烈攻击。本书对“民粹主义”的定义是:在社会中下层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潮,其特点是对政治精英和精英思想的叛逆,对公正缺失、贫富分化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平等思想的追求。民粹主义又称平民主义,同精英主义相对立。

民粹主义本身不能成为政治信仰,但它同传统信仰一样,有其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感召力,也有其政治上的颠覆性破坏力。在西方民粹主义的眼中,本国的弊病是给予外国商品和外来移民的自由太多了,给予提供族群平等、同性恋合法性的权利太宽了。

西方过去几十年各个领域自由化速度程度的快速提高,为自己积累了潜在的反抗力量 。特朗普有效发动这些反抗自由化的力量,力图遏制各个领域自由化的速度。

民粹主义为什么流行?

第一,世界人品发展失衡,跨国人口流动加速。人口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青年的高失业率,孕育着社会动荡和暴力行为。

第二,全球财富分配不公,加重政治分化。

第三,全球经济失衡现象难以扭转。新兴国家的制造业资源日益发达,但仍依赖发达国家的投资、服务和技术创新。新兴大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新兴国家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在加大,造成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

第四,社交媒体迅猛发展,个人和群体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力量上升。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加强教派、族群、国家的身心力,又能促成多元社会里更深的思想分化和群体分裂。

网络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不同群体可以和个人可以对同一事件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做出迥然不同的价值判断。

三、五大目标的相互关系

本书的五大政治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是一种基于当代全球范围内政治活动的学术思考,不等于具体的个人、群体和国家没有目标排序的考虑。所以作者认为,这五大目标不能按重要性排序。

因为这不同于外交辞令。

什么是外交辞令?

比如,美国总统到日本访问,会说,没有一个国家比日本对美国更重要,没有一个双边关系比美日关系更重要。到中国外访问时,又会说,对美国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要,没有一个双边关系比美中关系更重要。

1.安全与财富

安全与财富相互促进,和平与发展也是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要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贫困国家想致富,走向现代化,其过程更容易产生动乱。20世纪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政治动乱,就是因为想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欧洲和美洲在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现代化进程。

安全与财富也可能产生矛盾。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前分别是亚洲和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两国的工业相当发达,尤其是重工业。财富的迅速增长伴随着扩张野心,最终必动了侵略战争。

财富是有限的,安全需要是无限的。

朝鲜是个穷国,却一直采取先军政治。因业他们认为,国家的命运不是取决于幅员大小和人口多少,而是取决于军事力量。更是基于朝鲜国内政权和维护领导人权威的政治考虑。

以损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发展军事力量,同时对外炫耀武力,是利于国家安全还是损害国家安全?

2017年6月,普京表示,俄罗斯在未来三年国防开支由国内生产总值 的3%降低到2.7%-2.8%。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安全,同它将多少财富用于发展军事力量没有直接关系。

“落后就要挨打”正确吗?​

这是是许多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纵观世界历史,不难看出这一观点的片面性。一个来自蒙古大草原的草莽英雄成吉思汗,既没有雄厚的资产,也没有先进的武器,“只识弯弓射大雕”,居然不仅打到中国的北方,还远征到中东欧和黑海、地中海沿岸,难道是因为那时的宋朝和诸多欧洲比蒙古“落后”,才挨打?

日本偷袭珍珠港,难道也是美国比日本弱吗?

国力不强就要挨打,落入简单的的丛林规则,忽略了政治制度优势等软实力在世界政治中的权重

2.安全、信仰、公正与自由的困境

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的祖先希伯来人就来到巴基斯坦并建立国家。后来外族不断入侵,在二战时期,又遭到德国人的迫害。战争结束后,在英美等国家支持下,又返回故土巴基斯坦。

但是阿拉伯人在巴基斯坦居住的时间也长达千年,在犹太人强行迁居到巴基斯坦后,导致大批巴基斯坦阿拉伯人流亡在外。巴基斯坦人不应为历史上犹太人所受到的破坏承担责任,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至今巴以冲突也无法找到适当的解途径。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白人中的蓝领阶层是支持特朗普的重要力量。这些群体长期以来被政治精英、知识精神所忽视。他们对美国的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人的信仰,忍无可忍。难道唯独可以肆无忌惮地冒犯白人吗?这符合自由、公平的的原则吗?

所以特朗普宣称:今天我们不仅仅是把权力从一下政府转交给另一个政府,而是将权力从华盛顿权贵的手中归还给你们——人民。​

四、理想国的标准

作者认为,令人向往的国家应具备的五个条件是:第一,没有严重的内外部安全威胁,国内政治稳定;第二,国家和民众都较富裕,经济稳步增长;第三,国家有相对统一的信仰体系、道德准则和主流价值观;第四,贫富差距较小,公民平等在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较好体现,不公正现象能通过法律和政策得到调整;第五,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以充分保障。

比如丹麦,有法治,又民主,政府高效及廉洁。1969,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色情书刊合法的国家,198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2012年使之合法化。

较次之的是挪威、哥斯达黎加等。

追求人类大同政治理想的努力,永远在路上。

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道将行还是将废既不取决于我们的理想,也不应当是命中注定。“道”就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王辑思《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