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逻辑的慧眼——读《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2020.5.3

年前读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暂时放下这一本。前几天捧起这本书,真是一本小小的书,只有228页,从4.23到4.25阅读完毕。

看封面就很吸引人——美国常青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一本能让你思维“如刀锋般犀利” 的逻辑入门书。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

作者是谁呢?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担任主管,任职Caplan期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制作。

作者在书中先后提出了50个逻辑推理法则,里面还有43道逻辑推理练习题,附录部分有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学到一条法则立刻学以致用,并且看附录里的详细解答,知道对错原因,这就是即时反馈,很能带给读者成就感。

这本书共5章,一起看看这5章的主题:感知和思维模式;如何进行创意思考;如何做决策;如何进行论述分析;掌握逻辑。

读这本书,首先总体感觉很长知识。比如第一章提到的第一条法则:选择性感知。所谓选择性感知就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可观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惩戒或偏见的影响。想起这段时间对xx日记的各种反对声音,反对者基本上没看几篇日记就下断语,这些都是选择性感知。也就是说,懂点逻辑,能让使人更理性,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经得起推敲。

其次,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合理决策的办法。我们经常做决策,当然决策或大或小。如何避免决策之后会懊悔决策失误?这就是需要一些决策工具,能帮我们理性地做出合理决策。书中介绍了这些决策工具:利弊分析法(T字图)、矩阵分析法、决策树、概率树、加权排序法、效用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法则17: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已经发生的成本都不应该影响到你对未来的决策,唯一能影响你未来决策的因素是两种选择的利弊分析。泰戈尔一首小诗也形象地说明了这条法则: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你也要失去群星了。这提醒我们:决策时不要考虑沉默成本,或者说不要让沉没成本影响我们的决策。

第三,对教学深有启发的,是第四章“如何进行论述分析”,以及后面附录列举的各种逻辑漏洞。第四章作者提出三个概念:论点、论据和关键假设。关键假设是个新鲜的概念,就是作者或演讲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即“作者或演讲者认为不言而喻的东西”。或者用一种比喻的说法,关键假设就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粘合剂。论据证明论点背后的常识,观念,因果关系等。论据+关键假设=论点。关键假设的价值在于它能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初中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议论文,九年级开展更多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不讲逻辑的更多了。为什么?读了这本书我领悟到:是没有把关键假设显性化。所以,议论文写作前,把写作思路明确列出来并符合逻辑很重要。

第四章和附录部分列出来了很多逻辑漏洞。我想,如果在七八年级开了一个逻辑小课程,训练避开这些逻辑漏洞,那么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方面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思维会更加理性和成熟。

最后,这本书和它的两本姐妹篇一样,有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地方,就是抛出一条法则后立刻出现一个题目让读者练习,思考后对照书后面的答案,这本书就为读者提供了即时反馈,让读者迅速学以致用,从而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也是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知识技能的精确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给你即时反馈,学而时习之嘛。

逻辑虽然烧脑,但正因烧脑而有趣;不仅仅有趣,而且让我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更精确,更作用于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思维活跃而深入,独立而理性。总之,这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很实用的一本工具书。推荐给你!

附各章内容梳理:

第1章的主题是“感知和思维模式”,这一章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基础的推理框架,列出了4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现实型(以结果为导向),理想型(以过程为导向),分析型(以分析为导向),综合型(整体导向)。

在第1章里,作者提出了第1个法则:选择性感知。所谓选择性感知就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可观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惩戒或偏见的影响。

认同,就像这段时间对日记的观点,反对者基本上没看几篇日记就下断语,都是选择性感知。

第2章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思维方式可分为分析型和创意型两种比较简单的创意思考方式是水平思考法。

法则3:创意思考法是一种“后门”思考法。

法则4:聚合性思维让思路集中于一点,发散性思维,让思路向四方延展。(思维导图)

法则5:用魔鬼代言人帮你更客观,思维更开放。(所谓魔鬼代言人,就是那些硬抬杠拼命为相反观点辩护的人,你可以当自己的魔鬼代言人,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法则6: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儿,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三个最要命的点子杀手。

法则7:务必牢记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清单。(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

法则8: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是大家提出点子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新奇的想法要永远受到鼓励和欢迎,等所有人都提出想法之后再评估,鼓励“搭顺风车”。(搭顺风车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另一个人的思路之上进一步延伸,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

法则9:想想看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试着重新定义眼前的问题。(重述问题)

法则10:在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第3章 如何做决策

法则11:顾名思义,我们只要画个T字图,在两侧分别写出某个选项的利与弊即可。(利弊分析法,注意在进行利弊分析时,如果能够对每个利弊点进行量化,效果会更好)

法则12:矩阵分析法可以帮你更好的梳理信息,将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并梳理出4种可能的结果。(矩阵分析法,最常见的矩阵是两行,两列是矩阵,矩阵的作用是为了呈现数据,将两种物品放在两种情况下考量,从而产生4种可能的结果。记住在使用矩阵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所谓相互独立,就是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所谓完全重建是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稳定的)

法则12:决策树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决策树)

法则14:每一根树枝代表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数,所有的数值之和必须等于1(100%)。(概率树)

法则15:加权排序法可以帮你通过加权平均值找到答案,要想计算加权平均值,你需要把每个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把结果相加在处理概率事件时,我们需要把每个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概率,然后把结果相加。(加权排序法)

法则16:效用分析考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金额,而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效用分析法)

法则17: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已经发生的成本都不应该影响到你对未来的决策,唯一能影响你未来决策的因素是两种选择的利弊分析)

法则18,要想做假设测试,你至少要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假设测试法)

法则19:囚徒困境完美的说明了为什么合作要比竞争更有利。

第4章 如何进行论述分析

论点指作者或演讲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论据——包括作者或演讲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举出的事实、例子、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关键假设——作者或演讲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即“作者或演讲者认为不言而喻的东西”。或者用一种比喻的说法,关键假设就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粘合剂。(论据证明论点背后的常识,观念,因果关系等。)

法则20:论据+关键假设=论点。关键假设的价值在于它能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

法则21: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5个常见的推理漏洞。

法则22:人们在推理时最常出现的5个推理漏洞:把橘子跟苹果作比较;以偏概全;对相关的证据视而不见;混淆因果关系;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法则23:一定要留意别人“偷换概念”。

法则24:定义文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人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

法则25:如果某个论述中提到了某项“调查”,一定要仔细了解该调查的样本是否在量和质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法则26:代表性假设的基础在于,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法则27:从广义上来讲,当我们想要从部分来判断整体时,我们就是在做代表性假设。

法则28:留意对方是否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倾向性论据”的牺牲品。

法则29:在判断一句话是否有道理时,一定要留意那些“被忽略的论据”。

法则30:相关不等于因果。

法则31:因果假设认为因为第2件事发生在第1件事之后,所以第1件事是原因,第2件事是结果。

法则32:在讨论因果关系时,要首先想想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因果解释,如果论述认为a是因b是果,你一定要留意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说c才是出现b的真正原因。

法则33:有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都是源自同一个原因,所以如果有人提出是a导致b,那么你可以想想是否有其他原因c,同时导致了a和b。

法则34:如果“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说则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有可能成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法则35:考虑相反方案——比如说如果你听有人说“满月会导致犯罪率升高”,那么一定要问问不是满月的时候犯罪率是多少。

法则36:理论可能与实践脱节,计划不等于行动,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计划就一定会丝毫不差地变成现实。

法则37:能做不等于愿做,一个人拥有做某件事的能力不代表他会发挥这一能力,可能是故意不发挥,也可能是没想到去发挥。

法则38,要想让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就一定要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法则39:提出论断的一方可能会假设另一方很清楚当前的情况。

法则40: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他时能立刻认出他,很多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能再找到某一事物的同时,立刻辨认出他。

法则41:在论述过程中一旦遇到模糊的术语,一定要请对方解释清楚。

第5章 掌握逻辑

只要……就……陈述的方式

必要条件是指目标事件发生一定要具备的条件,但该条件并不足以导致目标时间发生充分条件则是足以让目目标时间发生的条件,如果必要条件不具备,则目标事件就不会发生,而只要充分条件存在目标时间就一定会发生。

Nsma陈述。No some most all。“大多数”和“有些”这两种陈述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大多数”指的是超过50%,而“有些”是只少于50%;其次,虽然有些陈述本身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参数陈述往往是不可逆的。

法则43:“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逆否命题“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也是成立的。

法则44:“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否命题“一旦a不成立b就不成立”并不成立。这在逻辑上被称为“否命题不成立”。

法则 45:“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是b成立的唯一原因,可能cde也能让b成立。

法则46: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一个人需要喝水才能保持健康”并不等于他只靠喝水就能保持健康。水是一个人保持健康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法则47:“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能让b成立”。比如说虽然“要想做一份好吃的沙拉,你就应该用土豆”这句话成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用土豆就能做出好吃的沙拉。

法则48:“每一个a都是b”并不等于“只有a是b”。打个比方,“每一只猫都是哺乳动物”这句话不应被理解为“只有猫才是哺乳动物”。

法则49:虽然“有些”式陈述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式陈述却未必可逆。

附录:

四种逻辑漏洞: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逻辑漏洞,因为糟糕的论据而导致的逻辑漏洞,因为错误的假设而导致的逻辑漏洞,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漏洞。

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逻辑漏洞:模棱两可,用不同的字眼表达同一个意思。

因为糟糕的论据而导致的逻辑漏洞:

1.以偏概全。让我们急于做出总结,只根据一小组样本就得出某个结论时,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2.循环推理。当我们根据一个前提得出结论,而该结论本身又是前提的,前提是我们就是在犯循环推理的错误。

3.反面论据。当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儿没有被证明是错的,就证明断定他是对的或者没有被证明是对的,就断定他是错的,我们的判断就出现了逻辑漏洞。

4.个人偏好。当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时,只从个人情绪出发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我们就是在犯个人偏好错误。

5.毒水井。当我们过于从一个人的背景,尤其是国籍种族性别等来判断其言论时,我们的逻辑就会出问题。

6.你也好不到哪去。如果我们因为一个人也犯了跟我们一样的错误,就拒绝接受对方的观点,那么我们的逻辑也会出问题。

7.红鲱鱼。当我们在谈话中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回避自己的弱点时,我们就是在犯红鲱鱼错误。

8.强求不相关的目标和功能。当我们因为某个规定和计划不能满足某个不相关的目标,而拒绝接受它时,我们就是在犯这种逻辑错误。

9.随心所欲。当我们因为自己极其希望某件事是真的,就就这么假定时,我们就是在犯随心所欲的逻辑错误。

9.倚老卖老。当我们想要凭资历、传统等因素,而非凭事实或证据来说服对手时,我们就是在犯这种逻辑错误。

10.诉诸公众观点。当我们因为大家都认同某个观点而去接受或支持他时,那就是在犯这个逻辑错误。

12.装可怜。所谓装可怜就是利用对方的同情心而非事实证据来说服对方的方式。

因为错误的假设而导致的逻辑漏洞。

1.非此即彼。不能因为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就认为其中一个必定是对的。

2.中间值。很多人喜欢在两个选择中间取中间值,因为它远离任何一个极端,所以有时候这种做法也被称为中庸主义。

3.大杂烩。把局部是正确的东西拼在一起,未必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4.局部错误。不能因为整体是对的,就断定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正确的。

5.连续性漏洞。有时人们会觉得一些差异太过渺小,不值得重视,这时就会出现连续性漏洞。

6.以点攻击面。很多人相信被归纳的东西很容易被驳倒,因为只要找出一个例外就够了。

7.扭曲。所谓扭曲就是指故意歪曲对手的观点,从而达到博到对手的目的。

8.错误点的类比。我们不能因为两件事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比较相似(或者不相似),就断定他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者不相似)。

9.因果错误。当我们随意把某件事情归因于某个方面时,我们就是在犯因果错误。

10.多米诺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会引发另一件事,就断定它会引发随后的一系列事件。

11.赌徒的谬误。当我们不是根据事实,而只是根据之前发生的事情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时——而且这两件事完全独立,毫不相干——我们就是在犯赌徒的谬误。

12.错误的精确。所谓错误的精确,就是指随意举出一些看似精确,但其实毫无事实根据的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推理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1.断定结果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当a成立时b就成立,就断定当b成立时a就成立,这种错误也被称为转化错误。(逆命题不成立)

2.否定强项。我们不能因为只要a成立b就成立,就断定只要a不成立b就不成立。(否命题不成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就一双逻辑的慧眼——读《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