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老师,80后,湖南省首批初中青年精英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十百千万工程”的学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科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黄佑生先生为其书作序。
黄佑生先生认为:念想,念思教育路,想忆初心坻。书名及表达作者寄常思、回忆与希冀,蕴含的是回忆是反思,是初心也是远方。
本书分四个部分:
国培念想,真实展现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轨迹及国培学习的带来的成长与提升;
教育念想,呈现了作者在班主任管理中的故事,记录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与思考;
课堂念想,踏上课堂改革的专项列车,有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整合,在课堂中实现专业飞跃;
离别念想,给每个毕业的孩子写一封信,道出了对孩子三年的守望与期盼。
这本书是作者工作20年来的工作随笔,有着教育的用心。每一部分都可见,一个老师的对孩子的爱与教育的初心。
谢老师坚持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记录,反思和改进,而且一做就是20年。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坚持20年谈何容易?
从谢娜老师身上,我学到什么呢?
一、坚持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念想”是一种工作和研究方法是,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生动注解。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表面上看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实际上是因为“坚持”背后的反思和提高,是不同的新尝试和反思。
教师的工作看似繁琐无新意,其实背后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智慧,需要很多的付出和用心。教师只有善于思考、反思、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智慧,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
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
众多教育前辈或在教师各类培训中,总会有声音告知:写作是教师成长最快的方式之一。
中国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曾发起过一项实验,大意是“一个教师若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还没有成为名师就来找我。”
长沙名师卢望军就是一个“写出来的名师。”
写下来!写下你的思考、疑惑,写下与学生成长的点滴;叙述教育教学的故事、独特的经历与体验,呈现成长的足迹。在叙述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入认识并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写什么呢?
教学反思。可以是一堂课的课后反思,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日积月累,抓破头皮的论文就可以在此处诞生;
教育叙事。写和学生的故事以及教育教学中的重大思考与发现;
教学日记或教学札记。每日一记,不限长短,比较随意。
时事或热点思考。教师不能只关心三尺讲台,闭门造车。适当关注时事,能让老师保持敏感度,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轨,更好引导学生。当然,并非要关注各类八卦消息。言论得体也需要时刻把握。
生活随笔。老师也可写写生活感悟的随笔。文体不限的随笔,更能体现教师的审美和文化底蕴——会生活、精神底蕴高的老师,职业幸福感更强。
二、做有梦想的教师,不忘初心
谢老师用行动与理念传达了——
“作为一名教师,不希望自己只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思考者和研究者;不希望自己仅仅完成教学教学任务,而是以最好的自己做最美的教育。
有了这份初心和梦想,热爱专注、用心坚守,一直做逆生长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成不一样的教育。”
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最朴素又最真诚、最崇高的想法。
有理想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理想、有文化的学生;
有理想的老师,才能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实现育人的目标;
有理想、不忘初心的老师,才会真正得到职业的幸福感。
三、教师,应当是一生的学习者
本书的四个版块,道出了实现教师成长的重要方面——
国培,是教师成长的直通车,广度与深度的专业打磨与提升;
教育,身为班主任与学生心身耳鬓厮磨,教育智慧与教育初心深刻体现;
课堂,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地和修炼场;
离别,与学生的情感链接中,体验教师的幸福感。
谢老师也是这么做的——
谢娜老师遴选为2014年青年精英教师国培计划的学习,获得了专业的成长与蜕变。聆听导师的课程后她都能进行反思:从沈旎老师讲座中感悟到“轻声教育”远胜于“请看大屏幕”的学习方式,学会不断整合课程资源;
无论是身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还是课堂的大胆改革,都体现出了谢老师不断学习的毅力和睿智学习的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是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学习能力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实现成长,要深心钻研课堂、耐心教育学生、用心学习(包括培训)、用爱心与学生交流。
这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