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真旅游,假旅行吗?|小山涧里藏着免费的5A级景区

作者:韩金量,微信公众号:韩金量(id:han-mind)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美好的景色总是在不经意处。


仲夏的周六下午,一行7人驱车到溪口游玩。一进山口,便是另一个世界,真应了“一山一世界”。华阳河浅浅地从路上漫过,前面车欢快的车轮溅起圆弧形水花,空气中弥漫着细细的水雾,不沾轻尘,不像城市里汽车通过后灰尘扑面。


沿山路蜿蜒而上,盛夏体验四季变换。渐行渐远,恍若春天,到竹林深处,气温降到初秋。茂密的竹林舞动修长的身影,沙沙作响地把绿绿的清凉投到我们身上,也投到我们心里。


我们在茶园停车。采过春茶和夏茶,茶园正在恢复生长。心叶已经抽出,叶缘锯齿明显,叶脉显现,这是夏茶和春茶的区别之一。轻摘一芽两叶细嚼,口颊生香,但回味略苦。夏茶的茶多酚含量低于春茶,但由于氨基酸含量不如春茶高,盖不住苦味,因而口感不醇。这是夏茶和春茶的区别之二。夏季茶叶生长较快,所以叶柄比春茶长,这是第三个区别。

这时,大家听到隐隐的山泉声音,若有若无地勾引着大家的好奇心。素有生活情趣和激情的老王提议一探“问涧哪有清如许?”

01 寻声:问涧哪来清如许

离开大路,小桥引入林深处。往山里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独木桥,也就6个脚掌的宽度,下面是深2米多的山间小溪。3位美女在左架右扶下,横着身子像螃蟹一样过了桥。小桥隔开了凡尘与世外,浓浓的树荫下,长满平时难得一见的蕨类植物,提醒我们这里享尽自然雨露的滋润。而无名的野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蕨类植物,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再前处,我第一次见到野外状态的粽叶,美女们采了些,说是回去做粉蒸肉,让粽叶的清香飘满家人的餐桌。


过桥是一段仅有30cm宽的小路,而且遍生青苔,湿滑无比。我们攀着树枝先过去,家里的强势群体到了野外一下成了弱势群体,她们像被托运的行李一样,被我们拉扯着过了小路。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青草香,这是大自然的味道,再深吸几口,会不会醉氧?


看了下手机,已经没有信号了,没有电话的感觉真好。如果在这个幽境中呆一周没人打扰会是一种感觉?

02 听声:老夫聊发少年狂

历经几重障碍,下得河滩。山里的水是灵动的,泉水缓缓地从细砂碎石上抚过,细细的涟漪象一张流动的鱼网,终究留不住逝水的年华,流走了多少青丝白发?


到了这里,水流的声音清晰了,水也清得可以看到河床上的细砂,水流细碎的潺潺声像千古不变年轮扩散到我们耳边。但峰回路转,溪水在前面几米处转了弯,看不清上游。老王又打鸡血似的,要把大家“拉下水”。


见大家犹豫,老王且发少年狂,第一个跳到水里,接着我们3个人也壮着胆准备下水,还有3个人决定留在岸边看戏。

脱掉鞋袜,卷起裤腿,才一下水,满身清凉,脚下的细石给我们免费做一次足底的按摩。水渐渐深了,没到腰部,前面小伙子脚踩到满是绿藻的大石头上,摔倒在水里,浑身尽湿。他爬起来,提醒我们要踩小石头,不容易滑倒。


转过一个角,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一个瀑布!瀑布是断裂的河床,需要多长的时间或者多么强烈的地质运动才能造就瀑布!所以,瀑布是时间和变迁的见证。

03 赏景:小山涧和大风景

云之下,水之上,天上人间!山间清风送来瀑布的弥雾,夏日的阳光照着身上居然是春天般的温暖,水声潺潺,虫声四起,偶尔鸟鸣,这是一曲适合闭目聆听的自然私语。青秀山水间,朦胧烟雨闲。我走过浮生,却偷得半日闲,换取一颗宁静通透的心。

老王建议继续向前。好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对景当歌,不狂还无味。”越往前走,瀑布的声音越响,水流冲击到巨石上,化成微雨,清风将和着青草香的微雨洒到我们脸上。我们一直爬上瀑布下的巨石,抬头一看,真是别有洞天。从远处看,瀑布是从郁郁葱葱的树丛里倾泻而下。但身在瀑布中,抬头可以看见天空,瀑布是从树下流出。“不畏绿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石。”

我们在高中学过王安石的名作《褒禅山游记》,其实以当时的阅历根本不能理解文中的深意。当他感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时候,是不是和我现在是一样的心情?从北宋到现在,时光擦肩而过,居然是1000年!时光的新欢和旧爱在树影、虫语、水声和清风中交织在一起。功名之心,至此一凉,愿幽溪暖阳清泉洗尽了半身疲惫半身尘。

04 再思考:真正的旅行是摆脱一切束缚

历史在前进,文化更凝重。我们远眺世界,凝视内心的目光应该超越北宋的王安石。

我们通常参加的旅游是什么?两个“双归”:在规定的时间,沿着规定的路线(包括购物点),听着规定的解说词,观赏规定好的景点。而旅行的本质是欣赏自然的风景,不是按别人规定的路线时间,不是欣赏被人工改造的风景,不是看网上无数人介绍过的景点,不是听导游套路化的讲解词,不是啃被别人咀嚼过的蛋糕。

淘金客(微信公众号:韩金量,id:han-mind)认为,旅行是为了认识世界,更是为了摆脱束缚。印度的婆罗门教认为:其实我们看到的全部宇宙都只是婆楼那神施展出来的幻术。叔本华的哲学异曲同工,他认为世界是意志控制的表象。

仔细想想,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被我们人类感官认识的世界,而我们的感官是有很多局限的。比如,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以为是折断的;我们感觉铁比木头要凉一点,其实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我们看到世界和动物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猪是看不到绿色的,那么植物本身是什么颜色;我们听不到很多波段的声音,而这些我们误以为的无声世界,动物却可以听到。

现代脑神经科学和基因科学的发展,似乎可以部分证明他的思想,人的行动是受基因的控制,而基因是出于繁殖的驱动,本质上是自私的。

回到旅游。我们先被旅游公司控制,到了景区,又被人为打造的风景控制,“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来什么都不知道”。更为严重的是商业已经把风景异化了。

回到商业化之前的时代,李白说:“清月朗月不用一钱买”。他在敬亭山独坐,相看两不厌地欣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再看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这是多么令人怀念的风雅时代!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但古人眼中“山川明月本无主”的自然,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风景,而是被当成资源来卖门票。同样是在路上,旅游中的我们像木偶一样处处被有形无形的绳索绑着,而旅行中的我们总能在途中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由于商业化,旅游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旅行的本质才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所以,叔本华提倡通过艺术摆脱各种控制,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言:“遗其关系、限制之处。”而旅行既摆脱生活环境中的熟悉环境和熟人的控制,让你处于陌生的环境,处处皆是新鲜感;又摆脱了景点公司和旅游公司的各种限制,自由探索陌生的、尚未被人改造的景点,正如我们今天下午之行,正如刚刚拐角的遇见。当我们静坐在水边的石头上,才能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旅行象极了人生,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情怀。

无探索,不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在真旅游,假旅行吗?|小山涧里藏着免费的5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