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尘埃,铮铮作响——15岁

(这篇文章是我15岁生日那天写的,今天下载了,就将它发表一下吧。)


      今天是5月19日,突然就15岁了。

      说一段偏离主题的话。去年和前年的生日,是和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起过的,她的生日和我只相差一个星期,首先很感谢她陪伴我度过十三、十四和十五岁,只是今年我想一个人过生日,而且马上要中考了也很忙,对不起呀。

        就说一下十四岁到十五岁我的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和一些过程吧。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目的:找寻自我。

      首先说一下找寻自我的原因。

        我觉得我比大多同龄的人想法更多更丰富。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我所认为的阅历和经历不同,经历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阅历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和领悟,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我思考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读书。十五年的经历不多,但是我有努力将它们变成阅历。所以一些人早熟的原因大概就是比同龄人更会思考。不会思考的人是平庸的。我觉得平庸的人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没有想法,没有个性,像烂泥一样,稍经别人的踩踏,就变成别人鞋底的模样,而且 就像鲍勃迪伦说的,他们很少做他们认为对的事,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也许你想反驳我:生活中有几个人是不凡的?平庸和平凡不一样,不是平凡的出生或是经历,它是精神上的贫瘠和空洞。平庸的人以平庸的眼光看世界,想将一切都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庸来达到心理平衡。甚至有一部分人他们因为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扭曲如蛆虫。我憎恶狭窄的灵魂,那些灵魂既不生善,也不生恶。我绝对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不断找寻自我的目的,其中之一为了与他们精神上的隔绝。

        补充一下,我经常有很多的想法,但我并不孤僻。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知音难寻,和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而且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一样兴趣一望无际的人。

        我一直将找寻自我当成灵魂努力向上的探索。人的成长需要过程,我一直在寻找自我的途中磕磕碰碰。小时候看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后来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比如,初二上学期的时候我迷恋韩寒,还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没有形成正确成熟的三观导致我思想偏激,特别中二,语文很烂,并且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说来也实在讽刺,后来随着自己语文成绩慢慢变好,也渐渐恢复正常了。我想那段时间也是我从空心开始变得思维独特的过渡时期,我记得有句话挺适合我的:所有的人,起初都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等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渐渐变成实心人。

        后来让我感触较深的是《飘》,因为我很佩服媚兰那样的女人,可却感觉自己有着和思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喜欢马尔克斯、海明威、王小波、龙应台、汪曾祺等作家。我对他人对我没意义的看法总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能就是来源于我以前所信仰的叔本华哲学。很喜欢汪曾祺写的栀子花:“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初看时被逗得哈哈大笑,我也想做个真性情的人啊。这一年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些现代诗,中国的有林徽因、艾青、郭沫若、舒婷等,外国的就是泰戈尔,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诗,遇到自己喜欢的诗就摘抄下来。最喜欢的还是舒婷的《致橡树》。读诗除了因为觉得语言很美,更多是因为“只有诗人和圣徒才相信,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生活太枯燥了,总要有点幻想和没有结果的期待,可能也是想要隔绝一些事情或者说是逃避吧。

        这一年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特别努力,也许这是相对别人而言的。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睡几个小时。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有自怜悯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是请看清每个字,我是针对看似努力的人。其实也没必要解释。说花美就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于是就写既有美丽的花又有不美的花,这基本是废话。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学习方面值得说的就是,我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远比自己认为的更多更强大。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宋代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在这年,我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做一名物理学家。一个暑假我学完了初中的知识并着手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我不断探索更多更深的知识。初三上学期自学了导数微分,并且经常偷偷在数学课上看《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初步了解了微积分还能解简单微分问题。有时候晚自习能用半小时只为解一道难题。我会在上体育课和一起回家的时候给zw讲物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从微粒到地球,地球到月亮,风和潮汐,乐此不疲。有时候思考问题到走路突然忘记应该出哪条腿,自己被自己绊倒。那段时间虽然因为痴迷数学物理从年级第三退步到年级三十几名,但是真的很充实,经常可以感受到琐碎的快乐。冯·诺伊曼说:“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数学物理简洁有规律可寻,生活却没有。

下面的内容,我想了很久才决定写下:

      人的疾病分两种,一种是肉体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孤独亦是,我属于后者。

        十四岁这年我生病了,经常情绪低落,绝望孤独。我以病态的高傲和自负掩盖我内心的颓废和丧气。好在我会思考,本质如此。

        现在看来,能鞭策我不断向前的,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不服输不言败的倔强,我愿意相信她是与生俱来的,但实际她也是我痛苦的来源。她一次次伤害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她是我身上的刺,让他人不敢接近我。在寂静黑夜中,黎明将至前,我总能听见她的声音,她会责骂我,鞭踏我的灵魂,唾弃我是个弱者,她让我的思绪不断翻腾,和凌晨四点的海棠花一样无法入眠。我总是想着,熬一熬就好了。很庆幸自己是对的,我熬过来了,在回环往复中,我学会了尝试与她和解。

      我曾经尝试着和别人解释我的情绪,可是那又怎样呢,只会让人觉得我比较矫情,我不想将自己的负能量传播给别人,何况我自己也是个讨厌负能量的人。我不奢求他人的理解和同情,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何况我本应该是个活泼有趣的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很喜欢马良《坦白书》里的一段,“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是虚空而生,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这里是人间,也是炼狱,有人在大笑,同时有人在痛哭。我们趋行在人生的亘古旅途,坎坷中奔跑,挫折里涅槃,却无从止歇,无法回避。明天各人又将各奔前程,没有时间因此徘徊原地。所以万象流动不居,生活本身还是牢不可破。

      电影《间谍之桥》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每次被打倒,他都会站起来,再次成为一个屹立不倒的人。”我将它抄下来放在书桌边。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你的生存环境是一片荆棘林,那你一定要成为其中最坚强 最勇敢的一只荆棘鸟,绕飞其间。

      因为我知道,只要一息尚存 就不得不战,我只需要不断深呼吸就好,继续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我今年15岁了,人生大约20%的时光已经过去。每一点光芒都提醒我世界万千,没看到的还很多。生命短暂,没有时间可以浪费,想要追求的东西一定要努力去追求,别人如何想我便是无足轻重的。跨过那些沉沦的时光,我依旧会锲而不舍地用生命去努力,保持我个人的心怀意念,不放弃自己的热爱和执着,努力登上我所能到达的最高的地方,真正看到世界的浩荡与博大。

      我不知道15岁之后我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一切都是未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不会放弃本该有的对生活的热爱。我努力保持善意温暖和真诚,努力做一个很好的人,我相信这些迟早会融入我的性格,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力量的只是时间。


最后以Ruelle的一句歌词结尾吧:

This is our time

No turning back.

愿我们彼此听见。

                                            Written By Seeker镜羽

                                    2019年5月19日最后一次修改


PS: 今年是2019年,15岁是人生一个小小的分水岭,还有25天我将坐在考场中。2019年我也将踏入高中,面对更多人,更多事,更多的挑战。未来真的很近,我要直奔向前。

至于标题,来源于毕淑敏的一句话:“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而是让自己原本就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15岁,祝我们都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拂去尘埃,铮铮作响——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