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总述

语文高考试卷,要带着欣赏、品味读进去,对所有的试题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让思维活跃起来走进试卷,这事所有的解题技巧能起作用的基础。

考前5分钟大致浏览卷面。"量菜吃饭" 作文要给够时间,一小时为限。

题型分说

论述类文本阅读

口诀:一快品、二圈定、三对比

先看文章最后右下角的标题,了解文章大致写作方向。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争取读懂。

第二遍: 阅读题干和选项,有重点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审题主义题干中对象、原因、现象、影响等关键词语。

记住八大设误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曲解文义、张冠李戴、因果混乱、无中生有。

比对选项与原文的过程中,会发现句子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和原文中的句子相差很小;第二种和原文中的句子相差很大,在原文中甚至找不到原话。

面对第一种句子的时候,要抠字眼

面对第二种句子的时候,要找到原文对应的区间,认真阅读理解。

image-20200709135814722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前两道选择题做法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方法一样。 第六题考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做题时:

  1. 先审清楚题干中让找的内容

  2. 回到材料再读材料,确定答案分布,边读边勾画筛选出的内容

  3. 将勾画出的内容整合起来,分角度、合并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步阅读法

  1. 快速阅读并整体感知全文(5分钟)

  2. 再次扫视全文,深入理解(1------2分钟)

  3. 带着问题再读文章,一边答题(12------15分钟)

小说

形象题
  1. 总说:他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的身份代词

  2. 分析:性格+情节

性格题

总说:性格(关键词)+ 分说(概述情节)

心理题

总说:【心理状态】 + 分说(行为表现)

作用题【3+1+1】
  1. 人物 = 形象+性格+心理

  2. 环境 = 时代+地域+氛围

  3. 情节=照应【上】+铺垫【下】+转换【上下】+线索【贯穿】------答题时要注重针对性,就题论题。

  4. 主题=揭示+突出+彰显

  5. 读者=悬念+思考+想象

手法题【形式】【鉴赏】
  1. 人物类【手法,赏析】=手法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 效果 心理,性格

  2. 环境类【景物,特点】 = 侧面描写烘托 + 效果作用题

  3. 情节类【记叙,特点】= 写作视角人称 +描写手法环境,景物叙事方式情节:顺序,插叙,补叙,自叙

主旨题
  1. 理解题 = 表层+深层

  2. 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时代】

寓意题

象征性词语 = 人物【词语与人物的关系】+主题+情节【结尾结局】+环境

备注:

  1. 形象特点类:内在性格(性格题)+外在形象技能(技艺高超,年轻等)

  2. 心理变化过程:情节+心理(不同)

散文

理解题【引号文字=原词原句】
  1. 原词 = 表层【字面:景,事】+深层【主旨:情】

  2. 原句 = 分层次(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分析(景,情)【可以抄原文】

作用题

语段 = 结构(位置)【开篇: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主题:承上启下,结尾:收束全文,呼应标题】

主旨题

意蕴(情感)=物质层面(景,事)+精神层面(象征)【文化】

形象题

叙事散文(追忆对象)=性格(关键词)+事件(表现)

手法题【赏析划线句子】

手法=名称(修辞)+表达效果(景------描写对象的特点,情------主旨)

语言题
  1. 语言特点(题干):内容(景物)+形式(文)

  2. 赏析语言特色:词:叠词:韵律美 口语化: 语言质朴

  3. 句:手法:生动形象 句式:长短句,整散句:句式灵活

积累

长句

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问题+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短句

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自然环境描写(小说)

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自然环境描写(散文)

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

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文学作品的形象

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第一人称

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第二人称

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第三人称

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

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插叙

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倒叙

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直接抒情

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开头段

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过渡段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结尾段

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线索

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照应

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举例

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多方面比对的作用

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侧面烘托

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引用

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X观点

长短句间杂

读起来错落有致

叠词

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记叙文中的议论

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

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人物对话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引用传说故事

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引用诗歌

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引用名言

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描写方法包括

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1
2
3
4
5
6
7

文言文阅读

断句题

把选修分为两组,先利用一处排除两个项,再利用另一处排除一个选项。

关键点:

  1. 找名代(主语前面断,宾语后面断),定句读

  2. 找虚词,定句读。注意下列6类虚词

    1.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前断

    2.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后断

    3. 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后断

    4.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前断

    5. 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前断

    6. 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不断

  3. 看对话,定句读 借助"曰、云"等词。

  4. 按句式,定句读:倒装句式、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

    1. 判断句:"......者""......也"等。

    2. 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等。

    3. 被动句:" 为......" "见......"等。

    4. 固定句式,如......何""何......之有""......乎" 等。

  5. 凭修辞,定句读:对仗工整,对称,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文化常识题

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

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

概括分析题

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6个角度进行设误。

  1. 整体阅读,把握文章

  2. 比照原文,准确定位

  3. 细致比较,正确抉择 从以下几个方向比较

    1. 是否夸大或缩小事实

    2. 是否颠倒了时间顺序

    3. 是否张冠李戴

    4. 是否曲解文义

    5. 是否无中生有

    6. 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

    7. 是否事件杂糅

    8. 是否强加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或关系不当

文言翻译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逐字对应翻译,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注意特殊句式。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古代诗歌阅读

客观题

客观题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主观题

意境类

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 +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手法类

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语言特色类

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炼字类

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 +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关键词类

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感情类

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XX感情

概括主旨类

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鉴赏类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 +表达效果(感情)

形象类

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 +作用效果

诗歌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积累

修辞手法
  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 借代: 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 比拟: 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 夸张: 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 对偶: 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 排比: 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 设问: 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 反问: 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 反复: 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 起兴: 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表现手法
  1.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 象征: 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 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 借景抒情: 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 融情于景: 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 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 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 虚实相生: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 化用典故: 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 意象组合: 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其他
  1. 拟声词: 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 表颜色的词: 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3. 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4. 景物描写角度: 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8

名篇名句默写

复习时注意:

  1. 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整篇背诵和片段突击相结合

  2. 动口动手。

  3. 注意方法,边诵边写。

语言文字运用

成语题

切成语,猜词;

易错类型:使用对象,褒贬,望文生义,语法有误

病句题

成分残缺【注意介词:与在对】,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得体题

填空题

语段(信息):分层次(话题+事件)

语句(构成):内容(词语):每个空通过上下文找两个关键词

形式(语法):关键词搭配,句式一致。

逻辑题

【仿写】

作文

看清作文要求,展开联想

材料运用

熟悉,新鲜。

开篇出彩

起承转结。

文体要固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中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