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原著?明星?

东野圭吾先生是我在高中时就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悬疑小说丝丝入扣,特别是最后的转折,让我欲罢不能。《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先生少有的非悬疑类的书籍,整本书温情色彩浓厚,我当初是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很遗憾当时没有写下读书笔记,记忆中只留下温暖的要融化的心境。

因为对于原著极高的评价,我是很不想去看电影的。这也是我的一贯宗旨,即不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大部头名著,我能不看电视剧电影的就不看,而看过原著之后我是从来不看翻拍的电影之类的,特别是非作者本人做编剧的。



这部电影戳了我的几个雷点。

1.我看过原著,作为资深原著党,我一般不会看改编版。

2.编剧不是原著作者本人

3.流量小生太多

而这几个雷点,在电影中的表现果然不出所料,十分尴尬。


首先来看剧情的变化。故事背景将原书中的背景设置到21世纪的中国,主角也由三位男士变成了两男一女。

故事背景的变化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将风靡日本的披头士改成在中国流行的迈克尔杰克逊和崔健很好,其他很多地方也做了更符合中国的调整。导演和编剧的初心应该是想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可惜因为拍摄时长的限制和剧情本身的局限没有达到预期,但也算是可圈可点。

PS.在此解释一下为何说剧情本身有所限制:《解忧杂货店》是一部温情小说,这决定了它没有很尖锐的冲突情节,不存在高潮,更遑论剧情波折,让人揪心了。它更像是一汪清泉,滋润人心,而不是一颗辣椒,吃下去畅快万分。但是现代人追求刺激的感官享受,所以平缓的剧情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是主角性别的变化说实话我不是很懂。监制和导演对此的解释是女生天生性格的细腻可以让故事情节发展得更加流畅,对此我只想说,呵呵。不论是原著中的翔太还是电影中的小波,人物设定中都有细腻的一面,若为了女性性格的细腻而改编,我认为并不是很能说通。



其次,编剧不是作者本人的问题。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那1000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与当初作者想要塑造的哈姆雷特又是否一致呢?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微博上一个段子,讲的是一个学生文笔很好,经常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某天他们学校拿他的一篇文章作为阅读题来考试,这个同学相当高兴啊,下笔无比流畅啊,信心满满的交了卷。结果卷子发下来他就懵了,那道题分数特别低,而答案解析上给的答案和他当初写这篇文章时完全不同,他只能向苍天咆哮“作者不是这样想的啊!!”

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段子还是真实的事情,但是从这个故事总可以看出改编者总会加入自己的想法进去,而这时候就会出现与原著不符的情况。

我不是说编剧故意怎么样,而是人在写一些东西的时候,总会有自己主观上的一些看法,这时候就会产生区别。东野圭吾先生当初写《解忧杂货店》时的想法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定和编剧想的不一样。

还要说一点,是编剧努力将剧情改的更适合发生在中国,但中国和日本虽同在东亚、文化有所相同,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这部电影代入感并不如何强烈。


流量小生过多。

在此我并不是对剧中的主演有什么意见,也不否认商业电影需要依靠当红小生去吸引票房甚至我本人会看这部电影也是被热巴的迷妹们拉去的。但是这部剧,看过的应该都知道,所谓“主演”,在整部剧中出现的频率,或者说出现时间并不长。而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即电影中出现人物过多,剧情无法成分展开就匆匆转入下一个人,让观众产生混乱之感。

以上呢,就像我在评论中也提到的,是我的主观看法,大家可以真的去电影院体验一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PS.我是真的觉得王俊凯最后那一个面向镜头的笑容很暖啊,当时和我一场的一个女孩子,可能是王俊凯的粉丝吧,都尖叫出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忧杂货店》——原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