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的马虎,真的是粗心吗?

考试中会做的题丢分,真的是因为“粗心”吗?

很多同学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总难免要一声叹:

“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想到?!”

“这么简单的计算我居然错了?!”

“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卷子上却写错了?!”

……

有的同学会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并且还在心里有意无意地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你会发现,等到下次考试,你努力地想要仔细地做每一道题时,发下卷子,还是会出现本该会做的题却做错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表示你存在学习上的缺点或弱点:正确率没有保证!这不是仅仅靠考试时的极力小心所能解决的。

列举两种典型:

一、似曾相识

很多同学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

原因一:心态不端正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对策: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你只是“假会做”“假听懂”

(1)试题一般考单纯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基本上都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只要一个知识点出现差错,这道题就做不对,因此,就会出现听懂了课却做不出题的现象。

(2)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

(3)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

(4)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

(5)以数学为例,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连加连减、图形认识等都讲的有做题方法,只要严格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去做,就会减少错题率。

对策:做学习上的“三好学生”,三好凑一好(成绩好),缺一不可。

养成好习惯受益终生

1.好习惯

①勤奋

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耳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②深入

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用?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

2、其他

a)戒掉恶习:网络、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b)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家长、老师是厨师,只能把饭菜做得更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但只有你爱吃才会有效果。所以,作为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

3、好基础

基础知识要扎实,想提分必须有本钱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像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润,但若投资1万元,哪怕只盈利10%,利润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学习成绩有大的提高,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所以,你若有20分的基础,提高100%,只能考到60分,却很难得到满分。这里为怎样打好基础提几点建议:

a)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困难的知识,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如何辅导,隔行如隔山,有时候你知道一道题如何做,但是你不一定能给孩子们讲明白为何这样做。

b)资料:借助书店里的某些资料,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快速补充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是万能的,没有基础知识是万万不能的。这是讲知识与解题的关系,知识点懂了,不一定会解题,但用到的知识点没掌握,则100%不会解题。

✅下狠心走出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累积不懂的知识太多,家长要一定要抽出专门的时间陪着孩子补上,还要给给孩子说明白,当时学的时候他没学懂,所以现在别人玩的时候他不能玩,要把耽误的路补赶上,耽误的知识补上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以后问题变会变得很容易。特别是过去好,忽然变差的那种,这样很管用的。

3.好方法

①预习很重要

往往被忽略,理由:没时间,看不懂,不必要等。预习是学习的必要过程,还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②听讲有学问

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注意记录。

③做好错题本

每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有。最好再加个“好题本”。发现许多同学没有错题本,或者是只做不用。这样学习效果都不好。

④用好课外书

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⑤接受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

要注意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学生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1.粗心,是因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

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对策: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粗心,是因为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对策: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粗心,是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对策: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同学痛心不已。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而且粗心这个坏毛病“貌似”由来已久,总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能改掉!之前尝试过却没有成功的同学,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下面总结出来的几招,渴望彻底改掉粗心习惯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一、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标示在题目的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

如果在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再检查时比较容易发现错误,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还可以教育孩子检查时再把试卷在演草纸上再做一遍,两次答案一致视为对。

三、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学生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四、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后再去玩,休息。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你。

五、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将彻底离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试中的马虎,真的是粗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