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 路边窜出一群羊,我差点没追尾。

image

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057个城市故事

去年10月份的一个深夜,

我在深圳出差,

开车经过一个路口时,

路边有一群绵羊冲入视线,

吓得我急刹车,差点追尾。

等我缓过神来,

才发现这群绵羊,

大小不同,动作各异,

只是绿化带里的雕塑,

虚惊一场。

image

这些路边的绵羊,

是大运会期间打造的城市雕塑。

在滨河大道福田区路段,

总共有60只,

成群结队地在这“吃草”7年了。

image
image

它们从诞生之时就引发不少质疑。

尽管设计师的初衷是:

绵羊务实、勤快、群居互助,

象征了深圳的城市文化,

用羊群单纯可爱的形象,

可以为繁忙的都市人减缓压力。

但事实证明,

image
image

不过,我也算是躲过一劫,

英国有位女司机,

运气可就差了点。

在威尔士的小镇里,

有一座3米高的木制熊雕像,

女司机驾车经过时,

误以为是真熊向她冲了过来,

慌乱中将车撞上了路牌。

image

事故之后,当地政府判定,

这个雕塑有影响驾驶的风险,

决定撤走。

这座熊雕像作为小镇的地标有15年之久,

尽管小镇居民强烈反抗,

雕像依然难逃被撤走的命运。

毕竟,

image
image

2017年8月31日,

上海松江断头路尽头,

一夜之间,出现了一堵“城墙”。

上面有三个门洞,

逼真得完全看不出来是画。

image

在图案的左旁,

有一个真实的门洞供车辆通行,

不熟悉路况的司机,

很容易直接冲着城画撞过去。

而图案的背后,

是一堵实实在在的墙。

image

涉事公司解释说,

这是临时模型,仅供测试视觉效果。

image
image

市民的质疑和不满,

迫使模型当天就被拆除。

image

但是,从安全出发的仿真设计,

人们也不一定买账。

从2010年开始,

国内不少城市添设“仿真交警”雕像,

置于事故多发的路口,

24小时“上岗执勤”,

引导过往车辆文明安全行驶。

image

仿真警察,身高约1.8米,身穿深色制服和反光背心,举手示意慢行。

仿真交警和警车的形象逼真,

远远看去足可以假乱真。

image

不少路口在试点期间,

鲜有交通事故发生。

image

曾有一名醉酒司机,

夜里行至路边,

突然看到有“交警”向他敬礼,

醉醺醺的以为是真交警,

急忙把车停在雕塑身边,

下了车,双手抱头,

一动不动,等候处罚。

image

不过也苦了另一些司机。

仿真交警过于逼真,

反而容易诱发事故。

image

有时候晚上看不清楚,

会因“交警”招手而急踩刹车,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放置的时间久了,

也会失去效果。

image

仿真交警的出发点固然没错,

提高交通安全性,

提醒司机文明行驶,

但是,将仿真雕像放在公路边的设计,

却忽略了使用者,

也就是司机们的感受。

image

这也是城市雕塑设计的通病了。

image

不知从何时起,

城市雕塑变得让人们越来越不明所以:

要么太过于前卫抽象,市民不能理解,

要么极其丑陋,让人们不忍直视。

image

郑州某广场的“流氓猪”雕塑。

image

福建一公园展出中学生舌吻雕塑。

image

乌市飞天女神雕塑,已被撤除。

城市雕塑不应只是政府的门面装饰,

或者艺术家们激情的理想,

而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

也应顾及民众的感受。

image

比如美国的瑞秋猪,

雕塑本身可以作为募捐善款的容器;

比利时的“撒尿小童于连”雕塑,

背后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深受市民喜爱。

小童于连也被比利时人民誉为

“布鲁塞尔第一市民”。

image
image

当代城市公共雕塑要有某种精神指代,

通过雕塑达到情感、理念的共识。

这不仅要设计师在艺术上追求创意,

又要尊重公众的审美。

一个雕塑该不该建立,

该如何建立,

公众常常缺乏表达渠道。

与其到时被批雕塑丑陋、不雅,

劳民伤财地把雕塑拆除,

不如事先征求民意,

避免无人监管的城市雕像,

突然冒出来“吓人”,

酿成大祸。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 | 路边窜出一群羊,我差点没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