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世间因

总说

《大乘密严经》:“若内外世间,互力而生起,

此法似于彼,彼从于此生,

虽离趣丈夫,得有轮回者,

如言石女子,威仪而进退,

免角有銛利,  沙中能出油。”

遮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爾時,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四大悉非我,非我所,云何眾生或受苦、受樂,或作惡、作善,或內端正、或外端正,或受少報、或受多報,或有現報、或有後報,然諸法性無善無惡?」

爾時,寶首菩薩以偈答言:

「隨所行諸業,  受果報亦然,

 造者無所有,  諸佛如是說。

 猶如明淨鏡,  隨其面像現,

 內外無所有,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作因,  業性亦如是。

 亦如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種種色,  業性亦如是。

 如匠造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出㲉音不同,

 能作種種聲,  業性亦如是。

 如親因緣會,  受生無來者,

 諸根各別異,  業性亦如是。

 如大地獄中,  眾生受苦惱,

 苦惱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亦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彼無所從來,  業性亦如是。

 亦如諸世界,  有成或有敗,

 成敗無來去,  業性亦如是。」」


表诠:

《大乘密嚴經》卷2:「爾時普賢眾色大光菩薩摩訶薩,與諸同類,持世菩薩、持進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神通王菩薩、得大勢菩薩、聖者月菩薩、金剛齊菩薩、大樹王菩薩、虛空藏菩薩等,乃至摩尼寶殿無量諸天、密嚴土中諸佛子眾,并餘佛國來聽法者,聞說密嚴微妙功德於法尊重,決定轉依恒居此土不生餘處,然皆愍念未來眾生,普欲為其而作利益,遂共同心白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尊者!願為我說。一切世間若干色像誰之所作?如陶工埏埴而造瓶等世間眾像,為如是作、為不然耶?又如伶人擊動絲竹匏木之類繁會成音,一切世間豈亦如是?如隨一物有三自性,世間眾物已成體相、若未成者,此豈咸在一物中乎?為夜摩天、兜率陀天、他化自在及以大樹緊那羅作?為是善現、色究竟天、螺髻梵王、無色天作?為是一切諸天主等同心勠力而共作耶?為是此方及他方中諸佛菩薩以變化力作是一切世間眾像,而於此中起諸迷惑,是迷惑見如陽焰水。譬如瓶處為德所依,一切世間住於處者,非諸德者繫屬於德,亦非是德依於德者,展轉合故眾德集成。如是世間若干色像,為唯惑亂、為有住耶?或有言是大梵天王、那羅延天、自在天作,或謂力沙迦拏提那、劫比羅仙自力而作,或有妄執從於勝性、自然及時、無明愛業而得生起。諸天仙等及餘一切修世定人悉懷疑惑,為無有體如幻如夢、如熱時焰、如乾闥婆城,無始分別有能所取,如蛇二首、如起屍行,亦如木人因機動轉、空中垂髮旋火輪耶?」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世間眾色像,  不從能作生,

 非是矩鞞羅,  因陀羅等作,

 亦非大施會,  祠祭之福果。

 毘陀所說因,  互違無定義,

 亦復非無有,  能持世間因。

 所謂阿賴耶,  第八丈夫識,

 運動於一切,  如輪轉眾瓶,

 如油遍在麻,  鹽中有醎味,

 亦如無常性,  普遍於諸色。

 沈麝等有香,  日月光亦爾,

 非能作所作,  非有亦非無。

 遠離諸外道,  一異等眾見,

 非智所尋求,  不可得分別。

 定心無礙者,  內智之所證。

 若離阿賴耶,  即無有餘識。

 譬如海波浪,  與海雖不異,

 海靜波去來,  亦不可言一。

 譬如修定者,  內定清淨心,

 神通自在人,  所有諸通慧,

 觀行者能見,  非餘之所了。

 藏識亦如是,  與轉識同行,

 佛及諸佛子,  定者常觀見。

 藏識持於世,  猶如線貫珠,

 亦如車有輪,  隨於業風轉。

 陶師運輪杖,  器成隨所用,

 藏識與諸界,  共力無不成,

 內外諸世間,  彌綸悉周遍。

 譬如眾星象,  布列在虛空,

 風力之所持,  運行常不息。

 如空中鳥跡,  求之不可見,

 然鳥不離空,  頡頏而進退。

 藏識亦如是,  不離自他身,

 如海起波濤,  如空含萬象,

 藏識亦如是,  蘊藏諸習氣。

 譬如水中月,  及以諸蓮花,

 與水不相離,  不為水所著,

 藏識亦復然,  習氣莫能染。

 如目有童子,  眼終不自見,

 藏識住於身,  攝藏諸種子,

 遍持壽煖識,  如雲覆世間,

 業用曾不停,  眾生莫能見。

 世間妄分別,  見牛等有角,

 不了角非有,  因言兔角無,

 分析至微塵,  求角無所有。

 要待於有法,  而起於無見,

 有法本自無,  無見何所待?

 若有若無法,  展轉互相因,

 有無二法中,  不應起分別。

 若離於所覺,  能覺即不生。

 譬如旋火輪,  翳幻等眾事,

 皆因少所見,  而生是諸覺,

 若離於所因,  此覺即無有。

 名相互相繫,  習氣無有邊,

 一切諸分別,  與意而俱起,

 證於真實境,  習氣心不生。

 從於無始來,  沈迷諸妄境,

 戲論而熏習,  生於種種心。

 能取及所取,  眾生心自性,

 瓶衣等諸相,  離心無所有。

 一切唯有覺,  所覺義皆無,

 能覺所覺性,  自然如是轉。

 習氣擾濁心,  凡愚不能見,

 如海風所擊,  波浪無停止。

 心為境風動,  識浪生亦然,

 種種諸分別,  自內而執取。

 如地無分別,  庶物依以生,

 藏識亦復然,  眾境之依處。

 如人以己手,  還自摩握身,

 亦如象以鼻,  取水自霑沐,

 復似諸嬰兒,  以口含其指,

 如是自心內,  現境還自緣。

 是心之境界,  普遍於三有,

 久修觀行者,  而能善通達,

 內外諸世間,  一切唯心現。」」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世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