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董

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淌过时间的缝隙里,映在岁月的清波里,他也是。

打我记忆中起,父亲就一直住在农村。初一那年,他因为我读书而搬到城里。带着仆仆的尘和乡下闲适的节奏,他很难适应城里生活,干什么也都土里土气的。有一年中秋节,家人聚完餐很开心,嚷嚷着拉他去唱歌,硬是被他拒绝了,说这是年轻人的乐子,他在家候着就行了,活生生地扰了一家团聚的兴致,还被母亲嘲笑说是上世纪留下的“老古董”。

图片发自App


就拿身边的家常便饭来说,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闸蟹、糖醋里脊、蒜爆鱼……但是,父亲有他自己的“老三样”,他喜欢吃糖醋蒜、洋葱、辣椒酱……现在生活质量好了,冰箱里的鸡鱼肉也不断,可总能看到他跑到厨房,找他的“老三样”。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父亲展示着他“老古董”一面。单拿我学习来说,就能聊好大一会。他和很多父亲一样,不喜欢说话,也算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有着中国人普遍性格的一面。从小起,不管学习上碰到什么难题,我都会第一时间找到母亲,即使找到了父亲也没有多大作用,因为我知道那个彪炳自己为“文化人”的父亲压根没读过几本书。

有一年夏天,刚搬进县城没几年,父亲找的工作股东欠账,工资迟迟没有发下来。不巧的是,母亲所在的单位被政府收购了,面临着失业的困境,家中生活一度拮据。喜欢看书的我经常在新华书店带回几本书,一些杂书包括《小王子》《王子与贫儿》《十万个为什么》《议论文写作大全》等相继出现在书架上。那天,一套珍藏版的四大名著吸引了我,只听到父亲坚定地说:“买,我给你钱。”住校留宿期间,回家机会很少,每每给家里打电话,他都是在电话那边沉默寡言,很少交流几句话都是“吃饭了吗”“最近冷吗”“还要钱吗”类似冰冷的问候。也许这就是父亲,甚至千千万为人父最朴实的地方,用简单的言语表达着无尽的爱。

图片发自App


(二)

16岁那年,面临着初中毕业留校问题,我一度陷入去留的难题。一方面,母校是所私立学校,教学管理相对来说较为严格,班主任也多次劝导我留校继续读高中。另一方面,我想去在县城南关的梅村中学,是全县公认最好的中学,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氛围,都是一流的水平,但相比较教学管理属于“宽松式”,对于我这“圈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惆怅了好几天的我不知所措,突然接到原来母校高中的招生电话。我才知道他早就私下给班主任说让我留校。事实证明,三年私立学校生活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的长进,还有生活的自律、同学关系的相处。

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高考报名时,向来沉默的他硬是让我报名军校,他分明知道我从小就想学医,他分明知道我从小梦想着穿白大褂,他分明知道我从小就期待着救死扶伤,他说自己虽然读书少但知道部队是好地方,他说那里能锤炼我的意志,他说服了我。我抱着“有枣无枣打一杆”的态度,从面试到体检,一路“斩杀”全省的豪杰,幸运地来到武警学院。一直到强化训练结束,我还时不时觉得他有点绝情。我甚至想着退学,想着去医学院,想着白大褂的圣洁。那晚,队里发手机,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他主动要求给我聊天,“二强,军校就是你们年轻们作为的大舞台,有什么能耐尽情的施展,男子汉就应该有男子汉的样子。”简短几句话震聋发聒,他虽没读过几年书,但话语却熠熠生辉。我相信他的想法很朴素,只是望子成龙罢了。

图片发自App


(三)

警营的生活多姿多彩,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专业学习,还有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写写东西、拍拍照片等等。可以说,我很成功地转变了最初的想法,而且从一名地方青年转变成了一名军校学员、一名大学生。

一次与家人聊天又说起“老古董”,母亲从未有过地夸起父亲,说他每次看到部队的消息,都两眼放光,每次看到军报上的新闻,都看看有没有我的署名。今年父亲节,应《齐鲁文学》编辑邀写了一篇主题为“赞颂父亲·感恩父亲”的小诗,刊登出来后,杂志社寄了一份样刊给家里,父亲看了之后,正儿八经给母亲读了很多遍,还指着杂志说:“这杂志得劲,真不孬!”小诗的内容为:“感恩·父亲/穿着橄榄绿的军装/仰望着微弱的星光/我仿佛看到父亲的背影/大雨滂沱中他在焦急等待……”我不知道逝去的岁月里还有多少感动可以记载,苍老的印痕里还有多少温馨在弥漫,但我相信他是一本书,扉页里是爱的无言倾诉。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