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理论如何解释异常?第一节 生物学角度 异常心理学课堂笔记

一、Diathesis—生物角度

(1)基因:gene(心理异常,通常不是由单一基因造成,而是由多基因共同造成!)

                                •家系研究

                               •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异卵双生

                               •领养研究

                                •分子遗传学研究:包括表观遗传学

(2)神经科学:脑(cerebrum) & 神经系统(neuralsystem)

                                    —脑结构

                                    —神经递质


二、神经递质有哪些?

(1)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

(3)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成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

(4) 其它: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

附加阅读:

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的背后,其实我们被一些特定的元素左右着自己的情绪。科学家把这些元素称作“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流动在大脑内部,每一种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导向不同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但要注意的是:神经递质活动的变化,只会增加或者减少在特定情境下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不必然引发某种行为!与心理障碍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以下8种:

5-HT(五羟色胺/血清素)——“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在脑内分布十分广泛,对很多行为都有影响,尤其影响信息处理(Depue & Spoont, 1986, 1992)。5-HT系统负责调节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研究发现,5-HT活动水平过低,会减少行为的抑制(冲动、易激惹等),其与抑郁发生的机理已经被研究证实。

这种神经递质能触发睡眠,让情绪变得宁静、平和。不过,这种递质也不是越多越好。尽管你在醒着和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离不开它,但太多的血清素也会令你感觉疲乏,注意力涣散,甚至打起瞌睡来。血清素是调节冲动的专家,它能在平复心境的同时抑制焦虑、抑郁、攻击行为和冲动倾向,常用于抗抑郁药。

伽马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GABA))——“放松一下!”

这是大脑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减少突触后活动。它主要的功能是缓解焦虑。如果伽马氨基丁酸和血清素同时缺乏,人的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就会增加。当人目睹暴力事件的时候,他体内的伽马氨基丁酸就会减少。这种神经递质有平复情绪的作用,常用于焦虑的治疗。

多巴胺(Dopamine, DA)——“好玩就继续!”

DA是一种儿茶酚胺,是一种能让我们感觉非常愉快的神经递质。它控制动作、喜悦和行动力,对警觉意识,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兴奋感必不可少。外向者的神经系统倾向于让人“加速”,而多巴胺就是外向者首要的神经递质。在所有的神经递质当中,多巴胺也是最容易成瘾的。DA的活动与探索、外出、寻找快乐的行为有关,而5-HT则会抑制和约束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DA和5-HT的互相维持者平衡(Depuen et al., 1994)。

研究发现,DA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医学界长期认为精分患者的多巴胺活路过于活跃。但是,有些治疗精分的药物,如氯氮平,对DA受体的影响却很小,说明DA具体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有待更多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NE)——“安全第一!”

这种神经递质是人体的警钟,与恐惧状态有关。它识别危险,同时激发大脑分泌肾上腺素来做出应对。肾上腺素与紧张、兴奋和能量相关,由“加速”神经系统分泌。肾上腺素能增加生理和心理唤醒,提高情绪和警戒水平,并为行动做好准备。

乙酰胆碱——“让我想一想!”

乙酰胆碱是思考力、注意力和随意性运动的推动者。它控制着唤起、注意、意识、知觉学习、睡眠和觉醒等重要活动。内向者的神经系统倾向于让人“减速”,其主要依赖的神经递质就是乙酰胆碱。缺乏乙酰胆碱会扰乱学习和认知功能,引发记忆减退。乙酰胆碱神经元的过早退化就是老年痴呆症。

内啡肽和脑啡肽——“我不疼了!”

这种神经递质的作用与镇痛药相当,它们能减轻疼痛,舒缓压力,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平和的状态。这种能够对抗压力的神经递质也有一定的成瘾性。在疼痛、放松活动、剧烈运动或吃辣椒的时候,你的大脑会释放出这种物质。

谷氨酸——“来,一起high吧!”

谷氨酸是让大脑兴奋的“主将”,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迅速而清晰地思考。不过,如果谷氨酸长时间分泌过多,大脑就会进入耗竭状态,吸食冰毒或可卡因的人就是这样。

皮质醇——“抗压,奋起!”

皮质醇是和以上几种类似但不同的种类,它属于“应激激素”的一种。如果人的体内完全没有皮质醇,在遇到危险、挑战时,就会完全无力抵抗,只能吓得“屁滚尿流”。而合理的皮质醇水平会让人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对抗危险和伤害。

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科学家跟踪寻访了9·11事件亲历者的子女,他们发现,经历了9·11事件的孕妇所生下的孩子,总体上皮质醇水平都偏低,也就是说,他们在灾难和危险面前会更加脆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身上继承了母亲对于9·11事件的苦痛感受。

三、生物学对异常行为的干预——药物治疗

(一)先了解三个方面的情况:1. 家族史——直系三代是否有类似的异常行为;2. 病程——是连续性还是间歇性;3. 行为是否受到外界生理因素的影响,如酒精、药物等。

(二)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1.抗焦虑药物(anxiolytic):阿普挫抡(alprozolam)、安定(diazepam)

2.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SRIs(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                                            

         对大约60%的抑郁患者有效。

3.抗双相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

4.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haloperidol)、利培酮(risperidone)

Plus:针对抑郁症的电休克治疗(ECT);药物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effects)??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 不同理论如何解释异常?第一节 生物学角度 异常心理学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