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在教育学生减负的看法

今天朋友圈有篇文章挺火,《白岩松:请不要再给国内孩子减负了!》。看到标题我就暗自认可,默默地点进去认真看完了全文。虽有个别论述我不太认同,但大部分观点与我个人还是非常一致的。

感觉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素质教育了,近些年又不停的在宣扬为学生减负,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看社会采取的措施,不得不说有点南辕北辙。说好的“减负”,却是孩子们三点半放学,被转移到另一个“学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的孩子继续更辛苦的学习,经济实力略差的孩子只能大把时间玩耍。对前者并非真正的减负,而对后者减负的结果却使寒门与贵子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关于减负,如果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变相剥夺了他追求向中层跨越的最有力资源。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酸溜溜的表示,某某学习再好、学历再高有什么用,不还是不如某某二代混的好。这种观点的背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起跑线,显然贫困孩子的起跑线是零甚至是负的,除了努力奔跑,不停奔跑,他们才有可能追赶上落后的那一截,若非教育,若非高考,或许大部分贫困家庭孩子连与他们并肩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对于贫困孩子来说,减负是在减少他们跨步人生的机会。

而对于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来说,这样子的减负只是表面文章,这些孩子的父母尚处在无限的焦虑中,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他们又怎么能让三点半就回家的孩子只是玩耍度日呢?于是各种培训班接踵而至。对学校来说,看起来给孩子减负了,可孩子到家里又跑到社会教育机构背负重担。学校该行使的责任没有履行,都让度给了私人机构,无疑不是失职和缺位。

那难道所谓的减负就完全错了吗?其实也不全是。我认为,减负的出发点是对的,是符合前些年一度应试教育的现状的。但减负的方式方法用错了力。减负不是单纯学校时间上的减少,作业量的减少,而是一种适合孩子年龄成长阶段的更有弹性、更面对个体特性的教育方式,减少的是过去粗放型的“负”。孩子们仍然需要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交流,学习个人成长。这些不是简单的减少在校时间和课业量就能满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现在教育学生减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