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崔家村
黎青屏
陕州区菜园乡崔家村地处莘野原东北部,含崔家村,段家村两个自然村。崔家村人崔姓为主,间杂王姓马姓数户。段家村人段姓,秦姓。祖辈传言及族谱记载,他们都不是村上的原著居民。根据耕种土地上的坟塚判断,这两个村落曾经都是多姓氏村落。崔氏段氏都自称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过来。那时候村落还不叫崔家村,段家村。
两个村落里的人都说他们的村落原来是叫东阳村。
崔氏族谱记载崔家村原名古东阳村,1950年村民崔士廉家有线织布袋,上书东阳村楷体黑字;井桩石上刻东阳村三字。;1962年崔平照在刘家地犁地犁出一方石砚,上书东阳村。
段家村有嘉庆年间墓碑记载,朱家原东东阳村。根据方位判断,朱家原就是崔家村。
莘野原上连年干旱,庄稼歉收。有通晓易学的人说原不大,东阳西阳南阳北阳都叫全了。咋能不旱呢?于是东阳村改名叫崔家村,段家村;西阳村改名叫杜村,刘村。
到底崔家村,段家村哪个村叫东阳村呢?如今北阳村有大北阳村,小北阳村。曾经的西阳村改叫杜村,刘村了。叫西阳村时候如何区分呢?最大的可能是大西阳村,小西阳村。崔家村应该是大东阳村,段家村是小东阳村。至于朱家原就是崔家村该如何理解呢?应该是一个村落同时有两个名字罢了。
1950年崔家村,段家村约600口人。2020年户籍在册约1700口人,青壮年携家带口进城打工营商谋生计,老弱病残留守村落约300口人。
崔家村现有的王氏马氏都是晚崔氏到来的。段家村秦氏晚于段氏由北阳村迁入。
崔家村小地名有王家埝,周家岭,李家巷,刘家地,王家坟等。说明崔家村曾经是一个多姓氏村落。
起初,崔家村人住房屋,东西南北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巷套俨然。原木立架,一般都是垀圻砌墙,大户人家青砖砌墙,排列木椽,敷设荆笆,苫茅草或陶瓦造坡。民国到上世纪80年代间,人口增加,村落渐次外扩。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挖掘地坑院居住。上世纪90年代起,粮食产量增加,陶缸,砖仓充盈,村人陆续走出地坑院,红砖砌墙,钢筋混凝土造顶,建造平房居住。也有安装栏杆扶手,装饰相对讲究一点的楼房。近年来,不少人家栽植竹子,花卉美化居住环境。2010年以来,半数人家进城买房,2016年国家加大扶贫力度,启动精准扶贫,又有相当人家进城分房居住。不少地坑院腾空,回填。
村里瓦坡房,地坑院,平房,楼房分别代表着各个时期丰富多彩的民居风貌。
明清民国时期,大户人家青堂瓦舍。门楼,檐廊,砖雕,匾额炫耀着主人的富有和尊贵,房檐屋脊上的飞禽走兽标志着主人的身份地位。
村东村西各有一座祠堂,是举行祭祀祖先和婚丧嫁娶仪式的场所。
崔家村有大庙一座,座落在今学校校址上。三开间,分前后两殿。后殿中间是老天爷殿,两边是八大金刚。前殿是献殿,左右悬挂钟与鼓,中间是香案与供桌。前后殿山墙内绘鬼怪故事壁画,画功精湛。大庙院内有舞台,演出戏剧,男女观众分开看戏,各有位置。还有祖师庙,关爷庙。
大庙有水田5亩,旱地十数亩。住有和尚看庙。
村西还有火神庙,菩萨庙,娘娘庙。
村内还有一座不供奉任何神仙的没爷庙。爷就是神仙。庙是供奉神仙的场所。崔家村竟有不供奉任何神仙的没爷庙,如何解释呢?足够引起社会学界各门类专家学者关注研究。
崔氏族谱载崔儒秀,明隆庆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任户部郎中,兵部佥事,辽阳道台。先后任职云南,贵州,山东等地。殿试文章《岁寒松柏论》收入民国时期中学语文课本,有著述《百将传》传世。天启元年清兵南侵,镇守辽阳,率将士浴血奋战。寡不敌众,城池失守,自缢殉国。明熹宗追授大理寺卿;神宗建祠堂题额“昭忠”。
崔家人不无自豪地给崔儒秀叫辽阳道。辽阳道住的院子座北面南。东侧有一座10亩大的花园,园里建有观花楼,很高。上到楼顶能看见老陕州城南关,州官用灯跟辽阳道联系,不同的情况挂出不同颜色的灯。辽阳道看见灯,陕州城里有紧急事情,就骑马往陕州城里去,有专门通道,从北阳村南边过去,到杜村坡下去。不走大路,不穿村,不惊扰老百姓。
崔家村西侧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路槽,约1里长,村人都叫马套。说是辽阳道遛马,训马的场所。
还有人说在马套遛马,训马的另有其人,不是辽阳道。除了辽阳道,崔家村还出过武秀才。马套是武秀才遛马,训马的场所。
崔家村人才济济。
陕州地面把张卞原,张村原,莘野原等位置高,远离水源的原坂叫旱原。有民谣说:
小石头,红铃铛,
我爹卖我不商量。
乃我卖到旱原上,
东沟担水担不上,
西沟担水泪汪汪。
崔家村,段家村都是摇辘轳从井里汲水。
崔家村东西两条街,南北12条巷道,依街巷分布6口水井,深约60米,双下索汲水。村东村西各有一座圆形泊池,接纳并储存雨水,供人们洗衣服饮牲畜。为了防止渗漏,人们把红胶泥柔和均匀,搓成条,排列泊池,用杵夯实。夏日夜晚里,嘎哇嘎哇,此起彼伏的嘹亮清脆的蛙鸣是崔家村人恬适妙曼的催眠曲。
莘野原发端于响屏山西麓草地山,一路向西发育,东南高西北低。崔家村人说站在响屏山或者草地山顶看崔家村,两座泊池就是两只眼睛。
崔家村西与北阳村搭界,村人惋惜地说:崔家村上粪,北阳村扎囤。辽阳道发动村众在两村交界线上南北倒埝,逐年加高,阻挡水土流失。埝上栽植黄色野菊花,黏连土壤,加固地埝。年陈月久,形成满埝黄色野菊花,人都叫菊花埝。有时候也叫大埝或者高埝。进入金秋,金光灿烂,蔚为壮观。因为是辽阳道故里,伴随辽阳道声名远播,有山西人兼程陕州,爬上莘野原,专门寻访菊花埝。
经年累月,菊花埝越加固越高,水土淤积沉淀,越来越肥沃。菜园人品评最肥土壤,不是在青龙涧川道里,而是在青龙涧川道两侧的原坂上:崔家埝怀,赵原斜。崔家埝怀就是崔家村菊花埝以东的土地。菊花埝就像崔家村伸出的臂膀把村西边揽抱在村落的怀抱里。
莘野原夹裹在南北两条青龙涧支流川之间。崔家村东接东梁村,南连东凡村大东沟小东沟,西搭北阳村,北临原坡与西坳渠,东坳渠,吴家沟,杠庙为邻。自西向东分别是马家坡,衣家坡,担水沟,大寨,疙瘩坡,寨坡,西坡,东坡,杨树坡,大井坡,小井坡,西吴家坡,东吴家坡,杠庙沟,华丽沟。
崔家村在莘野原上有2800亩耕地,在沟坡还有700亩梯田,沟深坡陡,耕作艰难。多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地头埝边栽培柿树,保留酸枣树。防止地埝坍塌,土壤脱落。
担水沟沟底有水源,在如今人们的记忆里没有人下沟底担过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挖掘通道,敷设管道,安装锅驼机,三联泵往村北水塔送过水。只是时日不长就宣告失败。如今尚留输水管道线路,水塔遗迹,记载着那段艰难困苦岁月。
疙瘩坡顶有大寨一座,挖寨门洞上寨,关闭寨门洞,能在寨上与盗客对垒。只是大寨筑成就出现了能发射子弹的快枪,没有派上过用场,报废了。
寨坡有小寨,留存有夯土寨墙遗迹。为早年村人躲避盗客处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村民在小寨上开垦荒地,无意间挖出一枚元宝,村民老少动手深翻土地,却再也没有挖出任何值钱东西。
西坡面积最大,张茅乡小南原为屏,面对郑西高铁北青龙涧大桥,俯瞰北青龙涧,北青龙涧沿河公路及东坳渠村。村人看重地形地貌有起有伏,远看西坡及两侧势如凤凰展翅,近看西坡纯粹就是金线吊葫芦。平生住在原上,村人都以西坡作为最后归宿为蕴藉。
井坡有两孔窑洞遗存,传说曾经是井姓人家的居所。还有一孔龙骨洞,人们挖掘敲打下一些龙骨,刮下粉末用于创口止血。
1978年改革开放后,崔家村打机井1眼,彻底解除人畜饮水困难。2016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又打机井3眼,用于抗旱浇地。两座泊池完成历史使命,早被填埋,夷为平地。
崔儒秀兵败辽阳,以身殉国后,家人回到故里,为躲避清朝迫害,不能在崔家村老宅居住。迁居今湖滨区交口乡侯家沟村旁一条土沟里,取名朱亡村,意思是效忠大明朱家王朝逃亡居住。年陈月久都写成朱王村了。还迁居本乡东坳渠村,张茅乡西坡垴村,下岭后村。
崔氏族谱载,由崔家村析出的还有本乡桥洼村崔家,双庙河村崔家,卢氏县城周围崔家。
崔氏家族引崔儒秀为荣,重教化,修身养德,勤劳勇敢。学子芸芸,遍布各地各行各业,各有建树。
崔家村人说辽阳道幼时在鸿福寺读书,只有先生能看见,上学下学身边总伴着两盏灯。村上有人写休书休婆娘,不会写休字,问辽阳道。辽阳道嘴里不说,用脚在地下划了一个休字。先生看见两盏灯有一盏没有原来亮了。问辽阳道:“你是不是给人家写字了“?
辽阳道说:“我没写,脚在地下划了一下。”
先生问:“划了个啥?”
辽阳道说:“休。”
先生说:“脚划也是写。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识了字,只能往善处用,不能往恶处用。”
村人忙时以农为本,农闲兼顾他业。1956年农业生产集体化前,适应农耕生产的需要,多养骡马。进入冬季,百余匹骡马往返周游在偃师,洛阳,栾川,洛宁,灵宝,运城间,互通有无,赚取差价。甚至远足甘肃兰州。也有常年奔波,经商为业。
1980年以来,莘野原诸村落受南阳村影响,纷纷投身建筑行业,学习管理,学习技术,考取资格证书。组建自己的行业队伍,成立公司,承揽工程。
普通家庭收禾茆缚笤帚,也能做大做强。就近收购高粱茆,糜黍茆,还远赴东北,内蒙,陕西,甘肃大量收购高粱茆,江南收购水稻茆。销售几乎占领三门峡,运城,渭南全部市场,形成气候,远近有名。影响周边其他村落也有仿学从业的。
目前崔家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两个,有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多台,农用无人机一台,用于喷洒农药。农业生产耕种,管理,收获基本全程机械化。流转土地400亩,集约经营苹果,樱桃,提子等优质水果及奶牛养殖。告别传统农业生产繁重的体力劳动。青壮年或进城经商,或走南闯北务工。
华丽沟在段家村东侧,是崔家村最东端,沟底水源在崔家村北坡所有水源中最旺。
段家村原本坐西南面东北,坐落在华丽沟西沟沿上,凿窑洞居住。华丽沟沟尾巴上曾有过村落叫毛家沟。传说段家村南,东梁村西路边有鸿福寺,寺里和尚挖凿暗道,东通毛家沟,西通杜村。劫掠过路妇女,行淫作恶,乾隆皇帝吩咐陕州道台征集柴草,存满鸿福寺。夜深人静时,西北风急,乾隆皇帝命令亲兵包围鸿福寺,点燃柴草,烧死一干和尚,烧掉鸿福寺。大火钻进暗道,从毛家沟冒出,烧掉了毛家沟。人说烧掉鸿福寺,捎带毛家沟。
出段家村往东梁村去有乾隆皇帝斜路。传说是当年乾隆皇帝由张茅下了北崤古道往南去庙沟看木渣门,村人特意为皇帝提供的便道。
段家村段家寡妇20岁守节,雇佣长工短工数十名,深宅大院三进。建造贞节牌楼,从硖石定制青石条,超长超重,运抵张茅,张茅董达桥拒绝过载。惊动清朝皇帝,颁下圣旨,不得不放行。段家村段家寡妇贞节牌楼高,在牌楼上能看见陕州城。
段家村耕地里埋葬有毛家坟,杜家坟。毛家沟还遗留着居住窑洞遗迹。都印证着毛家沟的曾经存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段家村人陆续搬迁上崖头原上,红砖砌墙,钢筋混凝土浇筑平顶房居住。房舍排列整齐。
段佳村有3口水井,约60米深,双下索汲水。特殊时期里,下华丽沟汲水。
1942年夏天,遭遇长时间连阴雨,华丽沟东岸塌方,拥塞华丽沟,形成堰塞湖。人们俗称华丽沟水库。
1958年先后利用锅驼机,柴油机,电动机,三联泵,潜水泵提水上原,灌溉抗旱,供段家村崔家村人畜吃水。
2020年2月22日草于白土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