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备考分享(材料重点精炼)——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

      嘉文老师昨天将自己的讲义内容的第一章部分内容已经分享给大家了,但是由于昨天的网络问题,有部分图片没有上传成功,因此今天将内容重新与大家分享下

       昨天的文章一次性与大家分享到第一章前四小节,因为内容太多看起来比较凌乱,所以在以后的分享中如果章节重点内容过多,先和大家按每一小节一篇文章,本篇文章先于大家分享第一章的第小节。

                                                    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1.1.1信息的基本概念

1、信息的质量属性:

(1)精确性,对事务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对事务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含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

(5)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2、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技术主要为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繁荣发展。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的传输模型,如图

(1)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

(2)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

(3)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4)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

(5)译码器: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

(6)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

3、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就是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可靠性是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

1.1.2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无重要考点

1. 1.3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2)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 社会生活信息化。

2、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 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3、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4、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

(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2)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

(3)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5)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1.1. 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为了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如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4个典型的阶段。

(1)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2)系统分祈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3)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可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子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篇文章先分享到这里,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会陆续将所有的讲义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通过我的分享自己能够少走弯路,顺利通过考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备考分享(材料重点精炼)——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