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人才”,还是“奴才”?

前几天,在《杂文》上看到一篇关于谈“人才”于“奴才”的文章,感触颇深。

二战时,驻守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将军放走了手下爱将艾森豪威尔回国参战,他明知道艾森豪威尔是个人才却放走了他,原因就是麦克阿瑟认为,“不能甘当奴才的人才有用不好用,何必强留”。这用人之道,连一向刚愎自负的麦克阿瑟用起来,也是信手拈来,炉火纯青啊!

“人才”,“奴才”,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中国人向来骨子里是有奴性的,既想奴役别人,拳头不够硬的时候又能寄人篱下,甘为人奴。不知何人,为了揭开这块遮羞布,又不想伤了大多数人的自尊,委婉的总结成“官本位”思想,大批特批。哎呀,这话总结的好,真是喊出了大伙儿的心声,于是乎,一拥而上,前所未有的认同。

为什么呀?因为这个词用的好呀,台上的人也可以喊,台下的人也可以喊。台上的喊的时候不会不自在,总比对着话筒讲“你小子给我好好当奴才,不听话撸了你”强吧,台下的人想呐喊,想表达不满,又不能指名道姓,在表达意见的时候总得有个话吧。这样说,一般能过。

“领导啊,我建议有一个现象要抓一下,你看,有的问题您在会上三番五次强调,可是效果还不够,上头吹大风,下头不起浪啊,什么原因,是官本位这个思想在作祟,您说是吧,下步要抓一抓才行,不然,我们这下面的人不好办事啊。”这话领导听了对头,但不会“上头”。细细捋一下,从古至今,没有奴性的人才,是要遭殃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纣王的叔叔——比干,“亘古忠臣”啊,就是有点不听纣王的话,为国为民,说了很多中用不中听的话,纣王不自在,怎么着,只能强撸了,剖肚挖心啊;白起厉害吧,征战一生,没有败绩,史称“战神”,奴性不够,也在杜邮被秦昭襄王给撸了;北宋王安石,既有文采也有干才,一代名相啊,可把宗亲贵族得罪的够呛,那些个七王八爷很不乐意,“你王安石再有本事,都是姓赵的奴才不是?不行,得撸了你!”

悲哉!惜哉!

可也有能人当奴才当得很成功的。你比如说,千古第一贪:和珅。看人家,20多岁进入中枢,30多岁纵横朝堂,虽然最后没得好死,但那是嘉庆皇帝干的,人家在乾隆哪里可是吃香了一辈子的。抛开他的贪不说,和珅还是很有本事的。

虽然没考过功名,但自小也是苦读了圣贤书的,精通满蒙汗三种语言,才气虽没有纪晓岚那么响但还是有的,最重要的是人家办事的能力厉害。20多岁,就出手查办了山东巡抚贪腐案,手段强硬,雷厉风行,一鸣惊人。乾隆看后,脸都笑烂了,这犊子好用,整回来给我当内务府总管,这一当当了好几十年。你当乾隆不知道和珅这老小子贪,肯定知道,可是这小子是个好奴才啊,听话啊,你贪点也好,等那一天抹不开面子要撸你也好下手。这和珅真是人才兼奴才的典范。

一个有点本事的人既要干点事又要把“奴才”当好,那真需要好手艺才行。要不你遇到一个英明的领导,有能力,有胸怀,真正儿的把你当根葱;要是你没有一点奴性,率性自我,那肯定要遭殃的,“郁郁不得志”,自然要步岳飞、范仲淹之辈后尘。

人无非就三种:一是人才兼奴才,而是人才,三是奴才。

一个是人才又有奴性的人,自己有本事,也听领导的话,善于按照领导的意图发挥自己的才能,依图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风生水起是自然的。

一个是人才而少奴性的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但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总觉得领导那思路不行,那决策有问题,不顾及领导的感受,被撸也是迟早的事。如果遇到一个厉害有才的领导,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能够驾驭他,就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华;如果遇到一个昏庸的领导,结果就是要么明哲保身、得过且过,要么锋芒毕露,让领导颜面扫地,最后被撸。

一个只有奴性而无才情的人,很多都赢得信任,甚至成了心腹。这样的人领导容易驾驭,也好忽悠;你只要当好了奴才,领导能放心,也从另一方面抬高了领导的形象啊,可能好不到那里去,但定然不会被撸的。

领导也是人,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没有私心的领导不存在。人与人因为思想、学识、胸怀等原因而境界不同。领导无非也是两种:一是公心大于私心,这样的领导会有全局性思维,能从大局出发做出决策,甘为人梯,发挥人才的作用,可谓人才之伯乐;另一种是私心大于公心的领导,不管是人才还是奴才,都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听话就给你机会,不听话就直接撸了你,真是生杀由我,让你不当奴才都不行。人才遇到伯乐固然好,没遇到伯乐也能过,事情总归是要有人干的,好歹不管是人才,还是奴才,人家都有饭吃。所以,也不要执着于天天批判这,批判那,你扯着嗓子喊,“官本位”也好,风气不行也罢,不管啥样的领导不都还在那个地方,埋头学本事才是正经事啊,如果你既没有才,也无奴性,连奴才都没得当,饭都没得吃,怎么得了,不就成了人渣,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到底是“人才”,还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