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漫谈

   

  群里发了五张图,图三是一张老图,我顺势读完了原文,对比一下这新图旧图,发现新图与课文内容更贴合。旧图中的人物脸是正面的,身体是前倾的,整个画面也比较模糊。新图中的人物神态自然神气又大方。人是直挺挺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更能衬起题目中“挺脱”一词,尤其是文章内容“裤脚用鸡肠子带子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老舍先生无疑用最细腻的笔触描写他所表达的现象,但这样的服装打扮对于新时代的孩子们来说不一定能想象到,离孩子们的生活有些远,新图中对这一句的描绘更非常细致真实,孩子一看就一目了然,想象是无限的,但所有的想象也是基于经验的积累,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基础是有所欠缺的,一个更为形象的插图,使之有了参考,同时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生活在底层人们的真实样子。图四的批注。批注中旁批的思考问题、段落的总结、圈画的关键词、不同颜色笔批注,从题目到课下注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圈画。这位同学都进行了细致的圈画,可以看出孩子对于文字的敏感,细致用心的标注也证明了孩子的课堂效率和学习习惯。为什么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不同的经历阅读的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就有着不同的思考。图四中的孩子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其中,用他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者、文章。在我看来老师不仅仅是带孩子们读书,更要引导孩子们如何去读,如何去想,想什么方向去想等这一系列的的工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价值。后来,我有一了个想法,何不尝试仿写一下这篇文章呢?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情节在我的笔触下有事什么样子?我一句句的写,写完改,改完后继续品读原文,更能深刻体会到老舍先生写文词句的妙。其实以前让孩子们写过不少的仿写,都是孩子们仿写后我批改完选出优秀作品大家欣赏就结束了。现在突然发现其实这还没有结束,落下关键的一步,应该再一次的回到经典上去品读,让孩子们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原因,经典里面的词句、精神几乎很难超越的,最好让孩子们对经典崇拜,引导孩子们对于经典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体会到经典的魅力。通过这一课的外貌描写,感受作者笔下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品味到祖国的历史,引导孩子们读整本书的兴趣以及挖掘相关资料的能力。当然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人物描写,还是要的把重心放在细细的品味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风格和功底上,体会作者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影响孩子们学会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因为从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二三四年级的作文,老师们已经讲过很多关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孩子们也运用到很熟悉练了,但是不够细腻,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和风格,从这一堂课上,训练孩子们更细腻的把握一个人的外貌神态,以及那样的神态下他应该有的心理活动,孩子们从这些所有的细节方面总结人物的特点,让读者有更深刻的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图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