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永远的老师》之辑三

【子师】

一、共教、共学、共做

教孩子,最大的改变是自己

施教者要“为了教育的好处”而彼此学习,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也就是: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交。

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成长机会,不应该限定于哪一种课程中才能进行,而母亲,是最方便,也最全面的机会提供者。

父母应该了解,回家之后的“教”,是一种最紧密的亲师合作,是接续双方对学习应有的关怀。如果再“易子而教”,等于请人代当父母,而不是代为教学。

二、妈妈教好好说话

亲子人生最有目标的第一课,就是“说话”,而天下所有的妈妈也都知道,“说话”是带孩子的基本工具,一用就是一辈子的事儿,除了好好掌握语言的用法和弥漫在话语之间的气氛之外,每一位母亲说话的耐心,也随着孩子的成长,受着生活严格的考验。

教稚子必“简而无傲”。

“简”的意思,并不是要父母权威霸道,而是不要父母忘记自己的指导位置与应有的主见。孩子的确会带来可爱、愉快与欢笑,但孩子一样会带来许多让人恼怒的混乱,如果在愤怒的时候忘了自己应该保持的可敬,就会说出不顾孩子自尊的话,而自尊是人格健全成长的基础。

父母无需认为自己不能跟孩子“好好说下去”,就是没有爱心或失去耐心的表现,我们应该把力气省下来,寻找如何发展谈话的内容,宁愿更有原则或表达看法的简,也不要自以为是无穷应付下去之后再失控。

当父母或带孩子都不是儿戏,但如果我们在不失严谨中,也真正享受跟孩子交谈的乐趣,往往就会见到他们非常可爱机灵的一面。

我们发觉孩子们说话不好听,或者说了不好听的话,一不该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如此,二不该光生气,反被问题拖着走,忘了应该要教导他们好好说话的工作。

有问有答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礼貌,千万不要纵容孩子,以自己心情的好坏来决定他们回不回答的自由。

三、妈妈教稳稳走路

紧跟着儿语之后,妈妈教会孩子的第二课是“走路”

孩子只能当宝贝一样的珍惜与挂念,却绝对不能像财产一样的管控收藏。

教导身体的管理比教导说话要难得多,毕竟“说话”偏向启发,而肢体的管理大多得从“约束”做起,而又有谁喜欢被约束呢?哪些约束属于必要,哪些可以放松,社会不再像过去那么的看法一致。所以,只有父母的想法与坚持,才是这一课最重要的老师。

我们眼中特别有风度的人,往往不只在于他的发言,而在于他的肢体语言,是否处处自然散发出尊重他人的意念。如果妈妈能把这一课放在心上,温和谨慎的教导,等同于直接给孩子一份美感的礼物

四、妈妈教好好吃饭

精致的食物的确需要制作的时间或材料上的花费,但是美好的饮食形式,却只需要对生活的了解与尊重。

吃饭的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充满了不同的机会,教会我们各种品尝的能力:品尝食物、品尝气氛,也品尝共餐里交流的谈话内容。

从今天普遍的物质生活条件来看,一个美丽快乐的家庭餐桌跟富有已没有绝对的关系,它更上升到一位母亲的眼界与日常的行动力。

快乐餐桌应该保持者美妙的平衡。自然的餐桌上还应有另一种收获:养成“随和”的孩子。

孩子吃一餐所涉及的美学,不是只有料理的摆盘,营养的知识,还可以教会孩子感谢他人劳力的付出,并以随和的接受来鼓舞制作者。

五、妈妈教读书识字

父母亲自教孩子拼音识字,不会错过孩子建立知识的方法。

关心孩子的课业,与其说是为了孩子的某一种必达进步,还不如说是当妈妈的一种需要。我们需要有真正的内容,来寄托自己的那份随着日月还在增长的爱意。

透过学习,培养一个静的下心与自己相处的人。

学习路上,与孩子同行。

六、时间、信任、判断力、自尊心

不被催促,不受责备,使我体会到自尊心的美好,有推动我要表现得更有自尊心。

客观、诚恳、平心静气的一起检讨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的方法,这种教育的养成,使我在面对任何责任时都习惯对事不对人,习惯要求自己胜过要求他人。

眼光可以是“欣赏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己从处世的经验里慢慢设定的“标准值”。

妈妈通常不会在美好的事物之前,忘记要教导孩子用心欣赏,但妈妈容易忘记自己应该借由日常生活发生的事情中,教给孩子判断力的“眼光”。

交友是一种眼光,守纪律是一种眼光,负责是一种眼光,看成绩与看分数,也是一种眼光

分数显现出的三种意义:了解、勤奋和答题时的态度;有些分数即使拿到正确度上的一百分,也不算够好;有些分数即使没有拿到本来该得的那几分,也不必去在意。

分数不是以“重不重要”作为讨论基础的,分数不理想,有些是不懂,有些是缺工,有些是临场的表现问题。如果能从分数里建立孩子看待成果的眼光,那孩子就有机会知道,分数并不只是从0到9的数字组合,也不是写在一旁的成绩统计表。

分数是“挣”来的,不是被“扣掉的”。

一百分代表的是做事的完整性和精确度。要提升成都或使相处者愉快,名次并没有太好的作用,但是满分却可以是引发一起努力向前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是永远的老师》之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