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最近写的四幅重字书书法《累》,两幅横着一排的“累”,和两幅竖着一溜的“累”。大家看到这些书法,第一感觉是很可笑,这些“累”都累成这样了,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了。
为什么这个“累”写得大家看了很累?就是我把这个“累”字本身的结构做了很大夸张,极端地拟人化。夸张以后,就把我想传达的这种现在人累的感受强化了。大家都有这种体会,这个“累”字写得很像一个站着的人,上边的“田”字写得非常大,有的是横着的,很宽;有的是竖着的,很长;有的往左歪,有的往右歪;有的是上边大下边小,重量都在这个“田”字上,下边在使劲撑着、拧着,要不就撑不住了;有往这边倒的,有往那边倒的;有的写得比较紧凑,尤其是下边写的那两个点,有点像人的两只脚,感觉快站不住了,使劲在那撑着。
这几幅字,线条写得也比较老辣、厚重、苍茫,有的还有一些飞白,这就能传达一种苦涩感,是受过苦、受过难的一种累,是一种身心痛苦、疲惫、烦恼粗重所造成的累。
横着一排的《累》,感觉是六七个不同的“累”的亮相和显像,每个“累”感觉都不一样,而且都很形象、生动。各种各样的“累”叠加在一起,又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比单独写一个“累”字的信息量大了,感受也强化了。有的“累”是快被压趴了;有的“累”是已经被压歪了;有的“累”都已经拧了,但都还使劲挺着、扛着;还有的“累”是非常苦恼。从上到下一溜儿的《累》,给人感觉是从远处走来一帮人,细看又非常可笑,每一个“累”都代表一个人,而且都很形象,一个比一个累,没有一个是轻松的。这群人为什么这么累?它们路都走不成了,歪歪斜斜的,感觉这么多人都这么累,这就把“累”的感受很强烈地传达出来了,这就会引起你的反省。所以横幅的《累》和竖幅的《累》传达的感受是有一定区别的。
重复地写,就又重复了“累”字本身的含义,不断地强调、强化,凸显累的这种状态。笔画苍茫有力,而且古拙,还有飞白,这就表达得比较深沉、深刻,不是普通肤浅的累,是一种内在的背负和沉重的负担。刚开始看到是觉得可笑,仔细观看过后,你会生起悲悯心、怜悯心,也会反省,为什么会这么累?实际上是对当代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观照。我主要从视觉上讲了“累”的感受。所以这种“累”你看完之后不感觉美好,内心感觉是苦涩的。尤其这幅横着一排的《累》,细看这些“累”都快到极限了,感觉快要撑不住了,每个人都累得不行在那儿诉苦呢,甚至还能看出每个人的表情。我能把“累”写出这个境界、这种状态,说明我自己对累有体会,对人内心深处的累有观照,如果对现代人没有这种深层的观照和体会,就不会写出这种感觉来。
人为什么这么累?主要是因为无明。现在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浮躁、焦虑,快乐都是表象的,社会节奏快,信息量也大,忙得人身心都超负荷了。就是因为迷得太深了。迷得越深,人的贪嗔痴慢疑就越重,追求外在的东西就越多,追求名利、贪着五欲六尘,才造成了人这么累。就像这幅竖幅的《累》,像一个个人背负很重的负担在走,更艰难,已经累得不行了,但还是身不由己地在走,不知道为什么,也停不下来,这就是无明。
我写的这些“累”主要代表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正因为写的字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你才能体会得更全面,包括了年龄大小,包括了男女,也包括了各行各业,是人类整体状态的表达,每个人看了都有启发。如果写的字大小都一样,那感觉就只是代表一种类型的生命状态。所以这里边传达的信息实际上人人都是累的,因为人不好好修行的话,都在无明烦恼状态里边,只是累的情况不一样而已。其实你细想想,刚生下来的小孩也带有他过去世的习气,每个小孩的性格都不太一样,只是相对来讲有的小孩天真一点,比较快乐。小孩也有无明,有的小孩贪吃,所以就使劲吃,最后都吃吐了;有的小孩贪玩,所以就使劲玩,最后把自己都累病了。所以通过“累”就可以观照累的根源是无明。
当时我在写“累”字上边的“田”时,感觉挺像电脑屏幕的,就是感觉现在人脑子太复杂了,不是用的真心,全是妄心、思虑心。人为什么累?就因为妄想纷飞,无明、妄心造成了所有扭曲。现在电脑上全是信息,有多少是真正的正知正见?都是妄心占多数。过去人是为了生存而辛苦、累,所以“累”字上边是一个“田”字,那种累是有限的。我现在看这个“累”上边的“田”就不完全是田了,感觉像电脑。我写的时候确实是有这种感受。
我写的这个“累”字,通过极度的夸张和变形,才能产生这种效果,非常强烈,深入人心。如果你没看我写的《累》,你不觉得自己那么累,看了之后,细想想,其实自己就这么累。平常我们都是伪装自己、欺骗自己,都不能正确、如实地认识自己。所以这个《累》能够帮助欣赏这幅作品的人认识到别人的累,同时也能观照自己也是那么累,这对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帮助认识自己,为什么这么累?怎么解决这个累?怎么样才能不累?难道生命状态就应该这么累?这个累正常不正常?所以我们写《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众生“不累”,我们就应该有悲心,事实也是这样,谁看都能感受到,马上就会引起思考,一个是想到自己,另一个就是想到周边的生活环境。所以看完我写的《累》,印象非常深刻,反省以后,你一下就清楚了。再回头一看,看自己的老婆也累,看自己的先生也累,看自己的孩子也累,想想自己的朋友也累,周围没有一个不累的,有些人写在脸上,愁眉苦脸、焦虑不安,有些人通过走路姿势就能体现出他的累,等等,没有一个真正超脱的,都是累得不行。
我们接着说说《歪》,现在展板上挂出的是五幅重字书《歪》。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歪”字?肯定是对这个字有一种感受、触动,所以写的当中,自然会表达自己内在的精神、感受以及“歪”字象征性的意义、内涵。中国字本身就很有意义,“歪”是由两个字结合在一起的,就是“不”“正”,“不正就歪”,这个很直白、很直接,但是你感觉又很深刻。所以写一个“歪”就等于写了两个字,“不”“正”,不正自然就歪了,正了就不歪了,就是这种感觉,很简单。所以我在写“歪”字的时候就更夸张了,“不”字快倒了,“正”也拧着,越不正,越歪,主要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幅《歪》跟那三幅《歪》有区别。这两幅《歪》是一个个“歪”字排着写出来,这个也歪,那个也歪,有大有小,全是歪。因为大小不一样,歪的程度也不一样,就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音符一样,声音有大小,有大鼓的声音、有小鼓的声音,产生一种了轰鸣感。它不是一个声音,所以就更强调这种画面的节奏感。那三幅摞起来的《歪》,更突出的是画面的形象感。当时写的时候就像垒墙一样,只要是你不正,垒多高早晚也得倒。摞起来也是歪,因为都不正,感觉都快倒了,怎么摆都是歪。
一切唯心造。大家能体会到心念不正、念头不正,你用机心、邪念做任何事情最后结果还是不正,还是要毁灭,根儿上不正了就不会有好果。所以正心、正意、正念,心正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讲,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一个人保持正念非常重要,有了正念才有正行,有了正行以后才有正果。
这个“歪”字表达的意象很直接,看了一下就提醒你了,所以我觉得“歪”这个字太有意思了。中国的文字非常有象征性,很有意义。而且这种摞起来的《歪》还有一种画面感,感觉书和画融为一体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猛一看像一幅画境,但细看都是由书法“歪”字组成的。“歪”字本身就有形象,全部组合起来又是一种画面的形象,这种形象一下就加大了,更生动了,意象也更多了。有几个“歪”字不是全的,写出去了,这种构图就很有画境、禅意,张力很大,表达深刻又意境深远,“歪”在画面之外,画面之外还有“歪”。
独字书法、重字书法实际上对书写者要求很高,笔道的多少、变化、味道都非常重要,你的性情也都要融到笔道里边、融到字形里边去。就这几个字,如果写得笔道味道、内涵不足,写出的字就感觉简单、不耐看了,所以这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
这几幅《歪》表达的内涵很清楚,不正就歪,反过来说,正了就不歪。我们看了这个“歪”字,就是要深刻认识,我们要做正人君子。想当正人君子、想当淑女,得在心上修,先把念头整正了,修行就是修心。
2021年1月26日(录)
申伟光先生简介
申伟光先生,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
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2007年,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超验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出版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出版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集》《申伟光书写圣号作品集》。出版写生作品集《申伟光写生作品集》。出版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纠结与超脱——申伟光油画作品评论集》《申伟光艺术精神评论集》《净行——一艺术家群落修学与生活纪实》。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申伟光谈话录(二)》《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
北京普慧美术馆简介
北京普慧美术馆,是长期展示、收藏和研究申伟光先生艺术作品及文献资料,长期关注具有信仰及精神性的艺术家,并致力于其艺术作品的展示、研究、收藏、教育和传播的非营利性私立美术馆。
北京普慧美术馆主馆位于著名的北京市昌平区上苑艺术家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对外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其前身为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最早成立于2012年,后与北京普慧艺术空间合并,于上苑艺术家村,以三个独立美术展馆院落和数个艺术家工作室院落为主体,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群落式美术馆形态,构成了艺术展示、学术研究、修学生活体验、文化交流、艺术教育、艺术品收藏、图书编辑出版等一体化独特的艺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