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若不是一位资深咨询顾问再三郑重推荐,我这个从小在图书馆泡大的书虫,恐怕绝不会想到有一天会阅读这样一本书。

      商务印刷馆的译者在序言里感叹:一口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感受。一是羞愧,自己成日与书为伍,竟然到四十四岁才读到此书,得以重新认识阅读。二是庆幸,如果没有经历在出版业二十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感受不会如此深刻,收获不会如此丰富。

      我的感受亦是如此,一面羞愧,一面庆幸。

      按照书中的建议,作为一名主动阅读者,对于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如下四个主要的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回答。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1、这本书在说什么?

    2、这本书是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是否有道理?

    4、这本书与我何干?


    一、说什么?

      书如其名,全书都在讲如何运用不同的阅读层次,阅读不同种类的好书。


      二、怎么说?

      整本书内容架构清晰,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很多章节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即便我们随机翻开一章,亦能快速了解本书的全景概貌。同时,针对读者容易出现的误区,作者均会在相应章节澄清答疑。如同有一位看不见的老师在书中每一个关键节点指路,引导我们循序渐进地走完全程。

      具体来讲,作者主要解读了阅读的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渐进,高层次包含低层次:


      1、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熟练该层次的阅读者已经具备九年级的读写能力,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能够抛开老师在课堂的辅导,独立阅读书籍。

      2、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顾名思义,检视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系统化略读,快速扫视全书,抓出重点。该层次的阅读特别容易被书虫所忽略。 

      检视阅读的具体操作:

    (1)读关键信息:书名、标题、序言、目录、索引、出版者的介绍等;       

    (2)读关键章节,关注最后的两三页,这几页往往承载作者对自己重要观点的整理总结;

    (3)从头到尾快快读一遍。

      检视阅读的常见误区及建议:

      误区一:试图通过速读加快阅读速度。

      一方面速读不能解决理解力问题,另一方面,阅读速度不是阅读的重点,重点在于知道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读物,该用什么阅读速度。许多书连略读都不值得,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

      阅读速度的要诀是,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误区二:对于手里的每本书都认认真真细读。

      当我们不清楚手边的书是否值得细读时,必须先略读。即便是自己明确想仔细阅读的书也需要先略读,从全书架构上找到系统化的要点。

      误区三:头一次面对难读的书,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查询或思考。 

      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读得很肤浅,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要从头到尾快快读一遍,只注意我们能理解的部分。当我们再读第二次时,我们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3、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本书浓墨重彩用了七个章节介绍分析阅读。如果说检视阅读只是对全书进行一番快速扫视,那么分析阅读就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找出全书的骨架。         

      分析阅读的具体操作:

      阶段一: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的规则;(what)

      阶段二: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how)

      阶段三: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4、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不同的书。这个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一般针对论说性作品,不包括小说和诗歌等想象类作品。

      主题阅读的具体操作:

      阶段一:确定研究范围,为主题阅读做好准备。建议用主题工具书相助。       

      阶段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范围内的书籍,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建议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

      作者在介绍完分析阅读的方法后,专门拿出一篇,用七个章节讲解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不同读物阅读的关键点:

    1、阅读实用型书:

  (1)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2) 任何人要使用这样的书,一定要把这些规则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下,因此一定要练习特殊的判断力,而不是生搬硬套。

  (3) 无法让一本实用的书被实用地阅读,就是失败的阅读。

      2、阅读想象文学书:

    (1) 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而阅读故事时,则要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2)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两者完全不同。

    (3) 要把这些想象文学作品读通,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与体验。

    (4) 在西方传统作品中,最伟大的荣耀,也最少人阅读的就是史诗了。真正的困难似乎在于如何跟随作品逐步升高那种环绕着主题的追寻。

    (5) 阅读戏剧的要点是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如果你没有将剧本搬上心灵的舞台演出过,或许你还不能算是读过剧本了。同时,把剧本大声读出来经常是不错的方法。

    (6)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你会对这首诗打开心灵,让它对你的心灵发生作用——一如它应有的作用;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一遍又一遍地读,用不上作者及背景资料。

    (7) 阅读历史的要点是:第一,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因为一件历史的“事实”是世上最难捉摸的。第二,不要只关心在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3、阅读数学:

      如果任何人愿意花点力气来读数学,要领略数学之美永远不嫌晚。你可以从欧几里得开始,他的《几何原理》是所有这类作品中最清晰也最优美的作品。

      4、阅读哲学:

      哲学家在面对问题时,除了思考以外,什么也不能做。读者在面对哲学书时,除了在阅读中思考以外,什么也不能做。

      5、阅读社会科学:

      关于一个社会科学的主题,通常要读好几本书,需要用上主题阅读。因为我们在阅读社会科学时,主要着眼点在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


      此书最后一章,作者通过对书的金字塔的描述,简要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这个书虫的心。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书的金字塔分三层:

      1、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位于塔底百分之九十九的书籍只能当做娱乐消遣或接受资讯用,对我们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我们根本用不着对这些书做分析阅读,扫描一下就够了。

        2、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万分之一的书可以让我们学习。这些书所谈论的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些书不超过几千本,对读者的要求却很严苛,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

      3、在几千本这样的书里,只有更好的书,少于百本金字塔尖的书,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当你尽最大努力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时,你心中好像还有没弄清楚的事。你又重读一遍,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你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那是你以前没看到的东西。

        这时候你才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可说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作者在全书最后一段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一言概之,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阅读,是因为,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在附录页,作者附上了建议阅读书目和四种层次阅读练习测试。阅读书目是上文所提到金字塔尖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伟大的书。阅读练习测试则可以帮助读者清晰了解当前自己的阅读水平,并通过刻意练习逐步提升到更高阅读层次。


      三、这本书说得是否有道理?

      此书于我如同醍醐灌顶。


      四、这本书与我何干?

      读完这本书,我首先回顾了自己的阅读历史。学生时期,阅读理解是我的长项,不论阅读什么风格的文章,都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一目了然其要义。但阅读种类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想象文学类作品。

      参加工作之后,我的阅读种类扩展,加大了实用性作品的阅读量,然而,除了工作强相关作品付诸实践,对于其他工作不相关的作品,又陷入一个误区——看完即止,几乎没有时间付诸行动。

      这几年,由于个人时间的碎片化,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很多书读着读着就半途而废了。偏偏我又喜欢不断买书,旧书未看,新书又至。此时此刻,我的书桌上已经堆积了几十本待看完的书,几乎每本书都是翻了几下便搁置。书柜里还有很多阅读过的书,内容已经面目模糊。

      以至于我开始迷茫,如果读过的那么多书,在我头脑里都雁过无痕,那么阅读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谈理论头头是道,看实践无从下手,那么阅读的价值在哪里?如果对每本书都要像学生时代做阅读理解题目一样,剖析得清清楚楚,那么阅读的乐趣在哪里?我为什么要阅读?我为什么喜欢阅读?

      这些疑问,我都在此书中找到了答案。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就像是跟着一位看不见的老师完成一次关于阅读艺术的深度互动学习。最令我欣喜的是,在此书最后几段里,我重新找到了阅读旅程的方向,再也不会迷失在书籍的海洋。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付诸行动,践行本书理念。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然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