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唐山大地震》新的一年学会和自己和解

该影片突出了人心的走向注重现实主义的一般表达,采取了大框架小角度的创作方法,说它是大主题,是因为它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大的灾难性事件尽人皆知,但在影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渲染地震造成的灾难场景,也没有告知地震造成了多大损失,又有多少人参加抗震救灾,出现了多少英雄人物,而仅仅在开头的10分钟之内,展现了地震的场景之后,导演便把镜头给了方登、方达、母亲元妮,来展现他们的生活情感变化。

缘起

图片

所有的灾难来临之前都是有征兆。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大群蜻蜓飞过,但是看到这景象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来临。电影采用了平民化的叙事方式,人物不是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富有鲜明个性的形象。导演抛弃了传统和先锋作品的概念性的东西,情感自然而然流露,一切看起来那么朴实无华、而又自然贴切。爸爸给方登六分钱买冰棒,姐弟俩吹着的老式摆头电扇,还有买印着长城和天安门图案的两个小书包,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写照。姐姐对弟弟的保护,也是亲情的最早体现。

图片

亲情的救赎

1

一个母亲的抉择

“一个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是文学的起点,也是电影的起点,给母亲李元妮出了难题。“撬闺女这边就压住了儿子那边,撬儿子那边就压住闺女这边”,“只能救一个”,母亲被迫无奈无奈选择了救弟弟,就是这个决定,造成了女儿方登32年的怨恨,就是这可怕的23秒地震,造成了母女32年的心灵余震。“地震不可怕,而心灵的余震更可怕”。尽管女儿的抱怨、躲避长达32年之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方登自己有了孩子,尤其是汶川地震中所受的触动,使她逐渐理解母爱,与弟弟方达的偶然相遇,促成了母女的相见,坚冰融化,怨恨消逝,亲人终归是亲人,“他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啊”,是她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

影片中,方登与方达都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方达是大声呼救,而方登发现自己出不了声时,拾起一块石头,击打出声,以此来告诉别人,她还活着,这一片段,能看出方登强烈的求生欲。直到方登听到自己母亲说出“救弟弟”的话,留下了绝望的眼泪。

图片

2

比灾难更重要的是灾难之后

尽管沧海桑田,科技日新月异,物质富裕,思想观念多元化,但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亲情还是最安全可靠的、不可改变的,是永远不能被抛弃的,这一点,在王德清跟方登说了两次“亲人,永远是亲人”可以看出来。

看完影片后,好多人感动得都哭了,人们的心灵得以满足,借助于影院提供的大气场,可以酣畅淋漓地、无遮无掩地大哭一场,使情感得以宣泄。“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是情理之必然。

图片

李元妮32年来的坚守,对丈夫和女儿的惦念过,搬了一次家之后就不愿意再搬了。理由就是怕丈夫和女儿的灵活找不到家,“唠叨了他们二十多年”,惦念着他们能顺利回家,亲情是无法被忘记的。母亲也没有再嫁,“我要是过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为了心灵的救赎,她忍耐了多少的苦楚、寂寞和孤单。

“我也不是没人要,他拿命换的我,哪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啊?”

在方达询问母亲李元妮为什么不再找个伴的时候,李元妮说出了这句话。在方达独自一人去杭州打拼时,独留李元妮一个人生活在佛山,这个时候,李元妮下岗了,独自一个人开了一家小小的裁缝店,旁边有一家维修店,是个离异的男人老牛,对李元妮心生爱意,可李元妮却拒绝了他。

图片

这是大爱,李元妮感受到的大爱,她同样会用大爱来回报。

母女见面时,捏饺子的双手颤抖着,是内疚、忏悔、激动、希望,也预示着内心伤痛释然之后的重生。在墓地,当方登看到了李元妮给自己买的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妈妈,对不起,对不起”,母女终于相拥而泣,前嫌尽释。

影片是讲述23秒地震之后,长达32年的故事。

大地震的发生前的下午,方登抱着新电风扇回到家里,这里有一个细节,跟在后面的方达,顺手就拿了一个西红柿吃了起来,而盆中也只有两个西红柿,到了晚上,方登俩姐弟争着要吃西红柿,而盆里却只有一个了,李元妮偏心弟弟方达一些,要方登让给弟弟,说明天再去买西红柿,但方登很生气,并说妈妈“骗人”。

图片

这里算是一个伏笔,在32年后,弟弟方达带着姐姐方登回到佛山家中,李元妮还在厨房做饭,方达则带着方登进了屋里,墙上供着父亲方大强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着一盆泡着水的西红柿。这个时候,李元妮走了进来,“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妈没有骗你。”

看似单薄的轻描淡写,实则重过泰山,此处的情感宣泄甚至比母亲对女儿的一跪还要来得汹涌。这也正好呼应了开片,前后照应。两次洗西红柿,却因为一场地震,使母女相隔了32年,内里包含着母女多少酸甜苦辣。

3

亲情的救赎

“千金难买我愿意”——在地震时,方大强拦住李元妮,独自一人闯进家里,去营救自己的孩子。难道方大强就不怕死吗?他怕死,那他为什么还义无反顾去送死呢?他就不后悔吗?不,他不后悔,这是他心甘情愿。

全剧在几个不同的历史时间段内分成了两个叙述方向,即两条线索,他们齐头并进,交互穿插。一条是母亲李元妮,这条线索相对静一些,可以集中于重点关节上尽情书写。如婆婆索要孩子,母子差点分离;另一条线索,是女儿方登,这条线则头绪比较纷乱、遭际更加曲折,影片进行了必要的枝蔓修剪和跳跃性叙事,以确保双线并行的均衡性和整体感。这样一来,方登时隐时现,出现时吸引众人的眼球,当她消失时又留下大量的伏笔。

图片

女儿方登,与养父、养母的关系很微妙,尽管养父母对她很好,但他们彼此之间还是有点“恩怨”,养母嫉妒养父与女儿的近距离接触,养父也讨厌养母的管束。养父对女儿的性骚扰,存在于养母的猜疑中,但并非事实。尽管如此,方登还是选择了逃离,到外地求学。

方登到了杭州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养父母家了,直到养母生病住院,养父亲自来杭州来请她回去,方登这才回到养母身边,此刻的养母已经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说出了这么多年的心结,也将自己和养父王德清的这些年为方登存下的钱给了方登。

处理完养母的后事,方登就回了学校,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是研究生杨志的,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前程,杨志想要方登打掉孩子,而方登选择了生命。

图片

“我是唐山人,我是在拉尸体的车上醒过来的,我爸就躺在我旁边。”——这是那个在地震中死里逃生,倔强的方登在告诉男朋友杨志自己怀孕时说的一句话,正因为这句话,她毅然放弃了医大的学业,做了单身妈妈!

——对于一个因母亲的抛弃而怨恨的准妈妈来说,她绝不会放弃自己肚子里的小生命。

看到这里,方登一遇到困难,就是选择的逃避,没有跟养父王德清商量,独自一人选择了退学,独自一个人离开所有人的视线,去生下肚子里的宝宝,独自一个人养大自己的女儿点点。

而方达在杭州也打拼出了一番事业,也有了妻子小河。方达在带女友小河回家见自己母亲李元妮前,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妈不喜欢你,那我们俩这事就要黄。”方达这态度,哪怕是到了跟小河已经结婚生了儿子点点后,也坚决的站在母亲这一边,不退让一步。

图片

4

释怀

方登的女儿也逐渐长大,过年时,她回家看望养父,给养父买了一件羽绒服,穿上后才发现袖子有点长,“在我的印象中,您特别高,袖子怎么就长了呢?”——年轻的儿女们只顾着自己长大,却忘了父母也会衰老!当养父问起他为什么这么多年连个信儿也没有时,她说怕养父担心,养父王德清愤怒而激动地说,“我天天都在担心......”

方登也终于跟养父王德清说出了这么多年,压在心里的结,“救弟弟,这三个字就写在我耳朵边上,我不是不记得,而是忘不掉”,养父王德清说,“亲人终究是亲人”,显示了养父的宽容和豁达。

图片

该电影有三首歌曲,穿插其中,勾连情节,交代背景。

电影是视听艺术,电影音乐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主题曲《23秒,32年》,由尚雯婕演唱,是对主题思想内容的诠释,也展示母女由怨恨到释怀的感情起伏变化。23秒的灾难,却让人用了32年来释怀。

插曲《英雄赞歌》是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不久,一名解放军叔叔把方登带回部队,在影院放映时听到的,这里的含义一方面是对人民军队抗震救灾、保家卫国的精神的歌颂,另一方面也有勾连故事情节的作用。

片尾曲《心经》,是由王菲用她特有的空灵声音所演唱的,伴随片尾处一位老者对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喃喃自语的画面唱响,用这悲悯的歌声,来超度地震中冤死的亡灵,以纪念那些地震中逝去的人们。

图片

用看电影的方式,悟人生。

我们说每个人都喜欢新的开始,其实人生每一秒都是新的开始,就像我们的时空,有过去、现在、未来,但我们只能活在现在,可有无数的人背着昨天的包袱,还透支明天的烦恼,所以在新的这一天,新的这一月,新的这一年,我们要有新的开始,我们首先就要学会和解,只有跟自己和解以后,我们才会真正的学会心理的四个步骤: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踏上新的旅程。

我们很多中国人包括管理者,特别喜欢搞厚黑学:我们是外科医生。

那什么叫“外科医生”呢?

三元在战场上中了一箭,然后去找军医,军医就很简单,咔嚓一剪刀将体外的箭枝剪掉,就对三元说:治好了。三元连忙说:箭头还在里面呢。军医说:那是内科,找内科医生,我是外科医生。

这就是我们很多员工和管理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要我做什么事,我就做什么事。其实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一个人的成就由他的格局决定。

他的格局越大,他的成就越大。但不管怎么样,在职场中,你的格局必须大于你所在的位置。举例:作为员工必须站在部门经理的角度去思考,才知道整个部门对你的要求;作为部门经理你必须要站在老板的角度上去思考,才知道整个公司对你整个部门的要求;而作为老板你则要跳出企业,去看企业,站在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整个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而今天的员工,更多的是知识性工作者,而作为知识型工作者,我们需要保证我们的长处被别人能够收到,并且使用,这样才有用。而不是用95后的话说: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我觉得爽就行。

你想怎样就怎样,会碰一脑袋的包。

任何事情都需要系统的去解决。特别是在危机中,一定要知道,比生理伤害更可怕的是心理伤害。

唐山大地震离我们现在有点久远,就说说离我们近一些的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的重建已经完成了,但很多心理的重建我们很多师兄师姐还在那里,因为真正的心理问题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解读《唐山大地震》新的一年学会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