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24小时:做产品要具备政治敏感度...

07:30

还在睡梦中,BD同事发来了微信语音邀请:

公司卖给客户的商品详情页在微信里享受到了支付宝的待遇

解决不了客户肯定都跑去竞品服务了

08:00

虽然负责此块的开发同事正好请假,而CTO正好出差,大家还是很给力的On Call了。紧急通过微信开发工具排查,发现有一个invalid signature的签名错误。

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昨天并没有发版,跟开发同事再三确认,一个hotfix也没有发。而跟多位BD同事再五确认,同一个页面,昨天没有问题,今天才被屏蔽。

09:30

大批开发同事抵达现场,问题依旧存在

10:50

在场的开发同事修复了签名问题,页面依旧被屏蔽

11:00

跟BD和开发同事多次确认情况,并经多次尝试复现问题后,发现了一些共性特征:

  1. 并不是所有详情页被屏蔽,有的始终可以正常访问,有的则不能

  2. 新创建一个内容完整的页面,刚打开的时候一切正常,过不了1分钟就会被屏蔽,在手机浏览器中可以仍可以正常打开

  3. 新创建一个空白的页面,始终可以在微信中正常访问

  4. 修改被屏蔽的页面富文本内容,包括清空,没有任何作用,仍旧被微信屏蔽

  5. 新创建一个空白的页面,并将被屏蔽的URL链接指向该页面,仍旧被微信屏蔽

  6. 将可以正常访问的URL指向被屏蔽的页面,刚打开时一切正常,过一会儿还是被屏蔽

这个时候基本可以推断出问题的原因了:

网页的内容中包含有敏的感词汇,该词汇导致页面的URL被微信列入黑名单并且缓存到微信应用本地,只要URL在该名单中,直接屏蔽,不向URL对应的服务器发起任何请求。简言之,页面内容导致URL被屏蔽

赶紧去排查被屏蔽页面的共性内容,发现了一段令人无语凝噎的文字:

重点自己划吧……真是哔了哔了。赶紧删了测试一下,验证推断正确与否。把被屏蔽页面复制一份,删掉这段内容,并启用一条新的URL,10分钟过去了依旧可以在微信内正常访问。Bingo!

微信肯定大家都还睡觉的时候,更新了一批内容审查策略。

11:30

原因是找到了,问题依旧解决不了,只能先给遭遇此问题的客户回复说明情况,稳定情绪。而对于已经分发出去的URL链接和二维码,回天乏力。

14:00

把正式站上的测试数据清除之后,安排开发同事导出了一份含有类似词汇的商品详情页列表,发给BD同事自查。

查看竞品网站上,含有同样的词汇,但可以在微信中正常访问。看样子要么是监控等级不一样,要么是友商举报

15:00

明天还有重要客户的合作,该客户的URL已经并屏蔽,并且已经分发了!

怎么办,拿更优质的资源去沟通下吧。

准备小程序的关联操作文档,在客户的公众号推文里直接嵌入小程序卡片,直接跳转小程序商品详情。

17:00

心存侥幸的让开发同事试了下URL重定向,微信屏蔽之后一点余地都没有,没有向服务器发起请求,重定向也解决不了问题。

其他的只能寄希望与微信屏蔽缓存短于一天了。

The Second Day

缓存更新了!URL从被屏蔽列表里出来了!后面的麻烦事都没有了!这回算是“虚”惊一场了。

复盘总结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做出来的产品给千千万万用户使用,连接那么多的人,是要有政治敏感度的

产品中的【内容】部分有两条线,PGC和UGC部分。PGC部分都是内部产出,质量比较高,内容可控性也很强。而UGC部分由于内容不可控,往往坑和雷都出现在这里。

如果把UGC理解为用户产出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会过于具体了。事实上,页面上所有由于用户的操作而会发生变化的部分,都需要特别注意。我们平常可能单单注意了用户产出的文章、评论这类内容,而忽略了对于用户名、用户昵称、简介等部分的关注。

内容审查,在发生前就采取措施躲过去了的时候,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产品数据不好看的地方照样不好看,没有什么提升,好像我们做的工作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只有在躲不过去的时候,恶果才会显现出来,而且往往是生死存亡的大劫。百度、淘宝这类搜索流量入口,以及社交平台如微信、今日头条、知乎这类,当成为产品主要的流量入口时而过于依赖时,一个简单的撇开责任的内容审查,可能就会引发断崖式下跌,进而要了产品的命。前有暴走大事件差一点因为PGC内容销声匿迹,后有头脑王者小程序因UGC永久封禁不得不借壳重生。

相比之下,什么开发没有按UI实现,什么用户体验差,什么产品逻辑不顺畅,什么有各种各样的程序BUG,都不算事儿啦。

最后放张图,对产品来说同样有参考价值:

纪念下Abraham Maslow,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放张老人家的像片保平安:

Abraham Maslow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死24小时:做产品要具备政治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