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你是正确的?

我是对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知道吗?班上王小明和李小红在谈恋爱。”
“真假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他们在一起玩秋千,好像还挺开心的。”
“不会吧,小红是班花,小明成绩那么差,又调皮,他俩怎么可能在一起。”
“嗯,可能我想多了。”
后来发现,他俩真的在谈恋爱。。。

你看吧,如果我能早点知道男生和女生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那么我就会有很大的概率坚持我的观点,最终得到印证。

正确的价值

最近读到李笑来的一篇文章,大体上讲了这么个事儿。

如果你正确,别人也正确,那么正确毫无价值。
如果你不正确,别人还是正确,那么这很可怕。
如果你正确,别人不正确,那么正确价值千金。
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你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而大部分人不认同你,恭喜你,机会来了!
而很多人对此表现出痛苦,因为他们依靠别人的认同衡量自己的正确。

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从众随大流嘛,当然不可取了。可是,从众真的一点不可取吗?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当别人不认同他的时候会觉得恐惧不舒服,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观点不是那么的肯定,对自己做出的判断的正确性不是那么的认同,他没有办法判断自己说的话,自己想的事情是不是一定正确,这才是真正令人痛苦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你想独立判断,你凭什么来保证自己判断的正确性呢?

你怎么知道你是正确的?

当你确定自己正确,别人不认同你,李笑来老师称之为“特立独行的正确”,他还举了一些例子:

他通过统计发现托福考试其实在中学英语基础上只需再搞定2142个单词,于是出了一本单词书,畅销!
他发现时间并不可管理,能管理的是自己或团队里的人,于是又出了一本书,畅销!

我们当然要为这些成功的典范鼓掌,可我们是在已经知道这两本书畅销的情况下去评估特立独行的正确的价值,可回到决策的那一刻呢?

写书这还没什么,压力没那么大,大不了就是写着自己看,可如果放到更大的层面,比如你是公司的董事长,看好一个项目要投资一笔巨款,身边所有董事都反对,跟你列举出一连串的理由,听着还挺有道理,你又该如何决策呢?力排众议吗?赔了可能地位不保,自己被扫地出门;顺势而为吗?你可能错失一次成为首富的可能,你该怎么办?

正确与否是你能决定的吗?

小王看中了一只股票,毫无涨势,邻居们笑笑不说话,老人看不下去了赶紧劝不要买啊不要买,小王买了。
当月下旬,该股突然飙升,一路涨停,妖风四起,邻居们争相称赞,老人说:小伙子眼光独到,不随大流,好好好。
后来行情下行,这支绩优股开始暴跌,邻居们四相而散,老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所谓的正确,对了就是阳春白雪,错了就是下里巴人,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你的判断是否正确,这岂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呢?明白了这一点,那再想要做出特立独行的正确,这就需要相当的勇气了。

当世界给你正面的反馈,你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趾高气昂;
当世界给你负面的反馈,你依然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
这不就是勇气吗?

“特立独行地正确”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价值所以很难做到。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不必知道我是正确的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既然我们没法知道自己是否正确,那也就不必知道自己是否正确。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认知来尽可能提高自己判断通往正确之路的可能性,尽可能做出赢面较大的判断。但是任何选择都有代价,我们要用自己的勇气去承受这份代价而且是坦然承受。

李笑来在文章中引用了这么一句话我想可以作为你独立判断的一条不错的原则: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当然上述所谓的独立判断是建立在你有一定知识储配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如果你还不具备相当判断力和洞察力,就不应该轻易地做决定,否则就是自大了

如果非要做决定,最稳妥的做法还是随大流吧,从众并不是一定不可取。还是以股市为例,从长期来看,那些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而盲目相信自己眼光和小聪明的人,最终都成为了市场的养料,反而是那些代表性最为广泛的股票指数和相关的成本最低,成交量最大的股票债券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当你没有足够决策能力时,最好的办法是放弃择股放弃择时放弃自己的眼光,把命运交给市场而不是自己的博弈能力。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

承认代价,提升自己;不问是非,只争朝夕。

这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

不要相信我说的,千万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怎么知道你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