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通感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下)


邱士舰  著 

五、通感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我们把收录在初中课本里两篇课文拿出来对比一下,其效果便一目了然了。

朱自清在他的经典散文作品《春》中描写春风图时,这样写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各种气味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这是从嗅觉的角度去写。

然而,《紫藤萝瀑布》里让我们对味觉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文章写到“我”伫立凝望着眼前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无形的“香气”化作可见的“浅紫色”,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不仅仅写出了紫藤萝淡雅的香气,还巧妙地把人带入一种被浅紫色包围的梦幻的境地,就像文中后面写到让“我”有了“梦幻”的错觉,“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朱自清也在他的作品中做过这种尝试,《荷塘月色》就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摹声的。

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

通过进一步了解通感这一艺术手法,我们中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时,就能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更贴切地去体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特点和作者的审美情怀。

当然,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此为鉴,善于想象和联想,巧用通感,点亮语言,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和意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通感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