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经营惨淡,只用一招,转亏为盈

话说小明开了一家餐馆,经营山西面食为主。小明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后厨工艺,这面做出来特别筋道,口味还好。这不,张罗着就开业了,小明心想,我这面馆一开,怕是整条街的其他面馆都要关门大吉了。

可事与愿违,开业的几个月里,几乎没有回头客,最多来两次,就再也不来了。这可把小明着急坏了,整条街的面馆他都尝了个遍,确实没有他做的好吃呀,可为什么人就不愿意再来呢?

直到有一天,小明的一个高中同学狗子,去他面馆吃了面,一语道破天机。

这个狗子呀,在高中是个学霸,后来学了社会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去了北京做心理咨询师,几年下来再圈里也混的小有名气。这不,国庆放假回了老家,听说老同学小明开了面馆,得过去捧个场。这一捧不要紧,还帮小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心理学和经营面馆有什么关系?你别说,这里面还真有相关性。

狗子点了最爱吃的牛肉面,风卷残云之后,打着饱嗝对老同学小明夸赞连连:“老同学,这面地道!真好吃。”小明先是高兴,马上又皱起了眉头,唉声叹气道:“狗子,你是不知道,我面做的这么好吃,又这么实惠,可就是没有回头客,再这么下去,迟早药丸。”

狗子不愧机灵,眼珠转了转,便问道:“你这是照顾我给我这碗下了这么多面?”小明摇头“这个还真没有,你要不够我再给你加点去。”狗子连忙摆手道:“不要了,你看我这都没吃完。”随即鬼魅一笑“明老板呀,我大概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狗子咽了口吐沫,接着说道:“你知道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框架效应吗?简单的说就是同样一个问题,你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和展现,得到的效果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放到你的这个事上,你的面没问题,就餐环境也没问题,问题就是出在你给顾客营造的心理体验上。“

小明连忙问道“什么心理体验?别卖关子了,赶紧说。”狗子哈哈一笑“我这么能吃,面都吃不完,我下次一定不会来了。因为我觉得要了一碗面,没吃完,等于是我损失了。你把面量给到现在的一半,我下次肯定还来。这么好吃的面,还没吃够,不再来等什么?”

小明恍然大悟,于是就按狗子说的减少了面的供给量。果不其然,面馆生意火的不得了,从此转亏为盈。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框架效应”呢,其实在我们生活工作当中很常见,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个神秘的“框架效应”。

心理学的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的三个角度

一、收益&损失框架

强调收益比强调损失更容易受人青睐。

电脑城商户标价广告,A:最新超薄笔记本售价8400元,现金付款减400元。B:笔记本售价8000元,信用卡支付加收400元。一定是A选项卖的更好。因为在消费者看来,用现金可以省400元。

销售车险,5000元送贴膜送脚垫,4700元什么也不送,一定是前者的价格描述更容易让消费者掏腰包。

同样一件事,如果让对方的关注点放在了自己损失了什么上,一定不如让对方关注自己有什么收益来的效果好。

二、积极&消极框架

同样的一件事,同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截然相反的。

同样肥瘦比的两块肉,右边贴“70%瘦肉”标签,左边贴“30%肥肉”标签,一定是右边比左边卖的好。

一场手术,医生描述“90%的概率成功”和“有10%概率死亡”一定是后者更容易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接受。

从积极的角度去描述事物,人们才更愿意接受。

三、风险选择框架

在收益的状态下,人们是风险厌恶的;在亏损状态下,人们又是风险偏好的。

就像和朋友打麻将,打了两圈你赢钱了,那么肯定想入袋为安,早点结束。输钱的人一定想加注,把亏掉的快速赢回来。

也就是说在盈利状态下,人们更需要确定性,收手,退出。在亏损状态下,人们更需要不确定性,希望利用高风险高回报的杠杆来弥补损失。

在不同的状态下选择运用不同的风险框架,更容易事半功倍。


好了,以上就是框架效应的三个角度,希望小伙伴们灵活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馆经营惨淡,只用一招,转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