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疯人说》读书笔记

 


《疯人说》是在微信读书中的推荐书,感觉名字有点意思,就随手点开,试读了第一章,很短小的一段故事“大提琴家”副标题“魅力会大于患者”。感觉蛮抓我神经的,里面很多内容对我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比如这名患者有很强烈的自杀倾向,但又不想自杀,担心自己杀掉自己所以要求住院管理,而医生的解读是他不可能自杀,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没有勇气,而是死了的遗体没有没敢会让患者受不了不能接受。虽然这种说法乍一听有些奇怪、有些不可理喻,但仔细一想是很有道理的,非常容易被接受,只是我们没有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或没有这样考虑过而已。这会让我对所谓的“精神病医生手记”产生强烈的一种阅读欲望。

作者是以精神病医院实习医生的身份和笔触开始此书的。最初我理解这本书的定位是看着书名的副标题“精神病医生手记”,我曾坚定地认为这是一本纪实性的手记。书的目录也确实给人这样的错觉。各章节目录是这样的:大提琴家、躁狂症、噩梦者、双重人格、犯罪妄想、阿尔兹海默症、戏剧治疗、猫女、红色恐怖症、纵火、木偶师、齐素(上、下)。我没有接触太多的精神疾病有关知识,也没有接触太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单纯从目录上看,很像是精神疾病的名称。但直到最后几章,我开始怀疑,这真的是本简单的手记么?是单纯的几个病例、案例的堆叠么?自然,形成一本书是需要艺术的处理,但处理的成分又有多少呢?内心似乎觉得它过于残忍不应该是真实的,但又觉得应该是真实的,虽然丑陋!现实往往是丑陋的,不是么。

看到第二章躁狂症时,于美娟的形象让我不自觉映射到生活中的某些管控欲望比较强烈的人身上,本来还在内心质疑“这也算精神疾病”么?但看到后面了解到病因产生的机理,试图共情那种积极进取和各种失败受挫之间的矛盾情绪,就连逃避都失败的时候,人就“疯了”。所以“疯了、病了是保护自己活着的一种机制”这种结论我第一时间就选择接受和理解。

第三章噩梦者是让我比较害怕的一章,曾一度怀疑作者的风格,是走悬疑风?恐怖风么?因为我的自我幻想能力还是一般偏上的,尤其是胡思乱想,所以基本不敢看那种恐怖电影、恐怖小说,阅读这个章节的时候感受到了很强烈紧张感,但实际故事的走向和我假想的差距还挺大。明白了疾病表现背后的成因以后,感慨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之大,也感慨家庭之外的态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之大。

至此我依然是把这里的故事当成真实实例来看待的,所以觉得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身边也没有看到这样的事情,但依然不妨碍我相信这些事情的真实性。我相信这些故事的真实性、相信笔者描述的患者的感受、所见所想。。。同时,也会偶尔抽出心神反思一下自己的共情能力,为什么这本书会那么吸引我?微信读书的免费章节结束了,后面章节收费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此之前还从未读过付费的内容,这对于我来讲是个态度问题。最后,我没有犹豫太久,超出我自己的预判,我付费了,我迫不及待地要阅读后面所有章节。结果证明,我觉得值得!

从第四章双重人格开始,后面的内容逐渐有了连贯性,当然这是后知后觉的。第一时间我还想着这个章节包括后面的猫女等案例更侧重孩子教育、家庭教育,同时介绍出相关的精神疾病相关概念,让普通大众更容易理解。但后来渐渐发现有个主线人物是一直在各章节出现的,随着作者的笔触,我渐渐了解到她想表达的内容:每个点都不是独立的点,是线、是面、是维度空间!住在医院里的这些精神病患者,他们比我们大多数平常人更正常!

最感动我的还是最后两章,齐素!这个以一己之力保护谢必、与社会绝大多数人对立的勇者形象,虽然他的结局让我感觉到一丝悲凉、也曾因谢必的困境感到心痛、为所谓的舆论导向感到无奈与无助。但作者的笔触、立意还是让我看到了些许光亮、些许温暖。。。具体故事我不想在这里做过多剧透,跟随作者的笔触,一点点揭开这个社会的一角,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它的丑陋、它的残忍,同时也能感受到那莫名的熟悉感,会不会也让你的灵魂为之一颤!

“精神科医生治疗不了精神病,医生救不了人”看着这句话,总能让我的思绪不知飘荡多远。。。“痛苦王子最后活成了快乐王子的样子”轻飘飘的一句话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快乐王子发生了什么付出了什么?痛苦王子的痛苦又是否真的引起了你的关注?他如何活成快乐王子的呢?每个人的情绪真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情绪么?。。。越发感觉到表达前是需要想明白的,一旦没有想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有些语无伦次,请大家谅解!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深到不太容易理解自己的所有想法,相信每个人看过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吧,强烈推荐大家阅读穆戈的《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9《疯人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