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布了一条我的阅读故事。
后台有很多朋友聊起自己的阅读故事,
我整理了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来看看,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mercury:《鲁迅全集》
读书时讨厌学鲁迅的文章,觉得实在难懂,去年开始阅读《鲁迅全集》,开始对鲁迅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对于男女平等的看法、对于压迫的反抗、对于教育甚至对于故乡与友人的怀念都向我展示了课本和老师没有触及的柔软的一面。
混合在他身上的敏感与强大,都让我更加觉得他是站在时代前面的呐喊者。我也在阅读中重新认识鲁迅并重新认识我自己的思想。
@飞鱼朋友:唐诗宋词
它们能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兴衰与人性深处的东西,其中的意象以及蕴含的情感,也让我得以成为更细腻的人。
@喜静自然:《小马过河》
我4、5岁时阅读的第一本绘本,是妈妈买来送我的第一本礼物,是一本完全由我自己阅读的书。对23岁的我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它告诉我,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凡事要通过自己去实践,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出最正确的评价。
它启蒙了我对读书的兴趣,阅读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将最简单的道理树苗栽种在心田,相信它们会长成搭建我内心宫殿的栋梁材。
@说乐子君:《生死疲劳》
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正是这本书,把我从困境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奋斗的勇气,并激发无穷的力量,最终成为优秀的自己。
@······:《生死疲劳》
刚刚读完《生死疲劳》,感悟良多,西门闹在经历了六道轮回后放下仇恨,我很羡慕他最终能够对往事释怀,同时又感到当代人类的弱点,无知又充满欲望。
人的杂念,使人无法摆脱疲劳,庆幸的是有的人可以通过文学来转移对欲望的执着,安抚人的灵魂,所以感谢这部伟大的作品。
@Dream instigator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就像书中的少年一样期盼远方,从这么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渐渐明白,充实自己的能力,用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才是生活的真谛。
和书中的少年一样,最后的宝藏在自己生长的地方,我的宝藏也将在我努力学习中获得。
@张俊:《鼠疫》
以记述历史的方式,写出了鼠疫下不同人的应对方式和感受。鼠疫即生活,一个从不屈服的人就在于不断地与鼠疫作斗争,对抗生活中的黑暗。
@冰凌消融:《平凡的世界》
让当时上中学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共情,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因为喜爱书中的田晓霞,所以立志长大后也要当新闻记者——然后,本是师范生的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省级媒体的新闻记者。
@章辛:《与大师约会》
最喜欢莫言老师的《与大师约会》,甚至不自量力模仿其中一篇《小说九段》,无奈写了三段就脑袋空空,遂名《小说三段》。
虽说读来可笑,但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写小说,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吧。
@梧桐:《西西弗神话》
越长大越看到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非理性,以及人与这个世界之间的裂痕。而这本书告诉我该如何带着破碎,充满激情地活下去:“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 :《强风吹拂》
在我生活最为困苦的时刻,《强风吹拂》闯进了我的世界,它关于理想,关于未来,像明珠一般璀璨。
留给我的感受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橙子小七:《冰川天女传》《飘》
第一本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打开了我对阅读和写作的认知,原来寒冰可以铸成宝剑,只要一个人在认真做一些情理中的事,哪怕其他的东西再不合理,都像是理所应当。
另一本《飘》,那时我已参加工作,也在为生活拼命和苦苦挣扎,当我读到结尾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时,当真是愁肠百结又充满希望,从此也开启了我外国小说的阅读之旅。
@小杨的星球:《飘》
是活在过去,还是重新去创造未来?
书里斯嘉丽为了更好的生活,打破各种束缚,勇敢的追求自我。她的行为处事,不惧他人眼光,面对困难的勇气,绝境逢生的力量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陌陌陌言:《地主的眼神》
我读了《地主的眼神》,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奇怪的细节忽然彻悟了,好像开窍了一样,身上有细细的电流通过,疑虑尘埃落定,豁然开朗。
@不考第一不改名:《基督山伯爵》
对我影响很大,它教会了我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也让我明白恨与饶恕的关系。恨是暂时的,爱才是永久的。
@哈雷:《英雄志》
大一时读《英雄志》,加固了理想主义的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莉莉:《简爱》《牛虻》
影响我一生的书,教会我在清平的生活里去追求精神上、心灵深处的高贵和宁静!
@松风雪阳:《青春之歌》
我读的影响我一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青春之歌》。书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成了我青年奋斗的楷模。
那时我小学毕业后就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
那三年几乎每个晚上,我都在昏黄的油灯下借助《新华字典》阅读了大量借来的文学书籍。
也许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读书习惯,让我后来抓住了恢复高考这个机会,考上了大学,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读书并没有让我成为统帅千军万马征战沙场的将军,但读书让我享受了人生最大的乐趣。
@老苏:《漫长的告别》
冷静却柔情的侦探送别朋友的心路历程,当时读的时候很受触动。后来发现了我们这一生的道路,也许可以称作漫长的学会告别之路,它也让我更加明白并且去珍惜那些能与他人“拥抱”的日子。
@god is:《月亮与六便士》
大学时是《月亮与六便士》,看后的感觉,不是纠结于所谓世俗挣钱或所谓高尚的理想,只是喜欢思特里克兰德的那种感觉,热烈的喜爱着,无所顾忌,而后活出来,让生命活出自己。
@羽文:《自私的基因》
读完此书,我不再迷信和仰视,也不再自轻和自卑,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人与世界。
@清晨风:《丰乳肥臀 》
曾因名字低俗排斥阅读,偶尔翻阅一发而不可收。
发现习惯了“听”说,是我们的通病,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要用“心”去阅读。
@百合香:《奇想之年》
这是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对于自己的一段奇想之年的特殊经历和心路的讲述,笔触细腻非常,如烛光冷照山壁,更是人们对于遭遇“丧恸”心理的探索和走出。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需要具备的,是重新定义开始的能力。
@Alexander:《青鸟》
很小的时候看的,里面的各种拟人化的“幸福”给当时幼小的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能活在世界上真的很幸福:即便遭受着苦难,未来也有野花可以闻,有朝阳可以看。
能成为人,活着,拥有复杂的感情和思考也是幸福的事。
@迩一:《窗边的小豆豆》
小学时代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初中时从同学那里借读到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从那之后我就爱上了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量也渐渐多了起来,但《窗边的小豆豆》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是我阅读的火种。
@觅母:《老人与海》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coco:《偷书贼》
它讲述了在二战时期一位德国女孩的成长故事,让我看到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泯灭的人性的善良与爱,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有温暖与爱陪伴,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幸福和平的生活。
@橙子小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小学读过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小时候作为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我恨不得像尼尔斯一样变成一个小小的人儿,骑着大鹅到处去玩。
这本书弥补了我内心的一处空白,读这本书就像见证了自己梦想成真的过程。虽然已经忘记了故事情节,但这本书永远是我一想到就感觉特别美好特别温暖的存在。
@且为卜居:《学习之道》
这本书中关于拖延症的部分,让我重新审视过去的生活,对于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对于过去,我可以回忆那种没有目标和意义的迷茫情绪,却不明白真正发生了什么。现在,我可以断言,至少部分的真相是由于拖延症而损伤了自信,失去了重新开始学习的勇气。
@白日梦想家:《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前天刚读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不是文学名著,更不是大部头,合上书的时候却也思绪繁多。
意识到同理心和共情在当下显得尤为可贵,因为痛苦总是不期而至,它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一劳永逸终结痛苦的良方,它伴随着你我的一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认识自己,也理解他人。
@清九:《亲密关系》
这本书让我沉思,让我思考我自己,我觉得我应该去改变: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至此,我现在所想的是把自己活成一个“固定”的样子。有着相对健康的生活状态,有着能让自己坚持并沉浸的兴趣爱好,有着一位能相互成长、相处快乐的伴侣。
普普通通,平平稳稳的度过这一生,也是挺好的吧?
我要去慢慢思索自己的意义甚至是生命的意义,感谢这本书让我成功的、主动的思考自我。
@病态小孩:《瓦尔登湖》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哲学思考,也从此爱上了阅读。
阅读可以穷尽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走出时代的偏见,让我们想问题不会陷入偏颇。
所以,非功利性的阅读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