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读完本文约需50分钟

大家好,我们今天是在北京回龙观的樊登书店,为大家录制本期的新书。这本书非常漂亮,叫作《妈妈知道怎么办》。我为大家请来了我的同事王小骞老师。

王小骞:您好,樊登老师!大家好!

樊登:小骞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了,原来做生活服务类的节目特别多。后来怎么去读了心理学呢?

王小骞:这真还说来话长了。就是因为我有了小孩。我有了小孩之后,我就在她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慌张,我觉得我好像教育不了她。我一教育她,我就觉得我一身一身地出冷汗。好多人可能会觉得说你可真够矫情的,一岁的孩子你都教育不了。确实是。我在书里也写了。

樊登:对,哪个妈妈不慌张。

王小骞:对,就是比如那种例子,小孩在那儿搭积木,她那个精细动作发展不那么好的时候,她搭不好,就“啪”就摔了,然后嚎啕大哭,那脸憋得猪肝色。我这个时候就会特别本能地去开始“教育”她。我把这个“教育”打上引号。我去“教育”她,我跟她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想想办法。

有的时候这种时刻多了,我就激灵一下,我在干嘛呢?我其实是在输出价值观:遇事不要用情绪解决问题而要用方法。

我一看,我自己做得好不好?不好。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用情绪去掌控别人的人。我以前是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一个人,然后我就想,我去教育我的孩子脱口而出的这些东西,我自己做得并不好,那么未来,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她会怎么看我呢?她会怎么跟她的好朋友评价我呢?

樊登:换句话说,就是既然这些方法在您身上无效,那么在孩子身上也依然会无效。

王小骞:是的。

樊登: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份反思。大量的家长就没有这个反思,他就觉得说,以前他们那样对我,我就习惯性地这样对他,所以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王小骞: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我当时看了一本书,是黑泽明的自传,叫《蛤蟆的油》。他在那个序里面就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在日本的深山里有一个传说,有一种特别丑的蛤蟆,比癞蛤蟆还丑,它不是四条腿,它五条腿,浑身长满了疙疙瘩瘩的东西,然后就有人专门到深山里去抓这种蛤蟆。

抓来之后,把它放到一个镜箱里。那个镜箱面面都是镜子,蛤蟆通过镜子一照自己,被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吓出一身的冷汗。其实那个冷汗是一种油质的东西,那些抓它的农夫就会小心翼翼地拿一个小木板,把那个油刮下来,收到小瓶瓶里。这个是日本民间治疗烧伤和烫伤的特别珍贵的药材。

樊登:有点像林蛙油那种感觉。

王小骞:对。我当时就想,这个真的是大师级的这种认识水平。他是用此来隐喻说,一个人是需要反观自省,看到自己的丑。

樊登:蛤蟆都知道出冷汗,但是人不会。

王小骞:所以我看到我女儿,我跟她教育完了之后,我一身身的冷汗,我想,癞蛤蟆出油了。

樊登:所以去读了两年心理学的课程以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王小骞: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养育道路上的那个光在牵引着我往前走,而不是以前浑浑噩噩的、东一句西一句、片段式的那种养育的碎片化的所谓经验,也不是代际传递下来的那些东西,在错误中反复,在错误中循环。

我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感受生出来,叫使命感。以前要是有人曾经跟我讲,说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真的要笑出声来。我心里的潜台词:你是谁呀?

樊登:你把命使到哪儿啊?

王小骞:对呀,你还使命感。但是我学完之后,我真的有使命感。我觉得我学到了这些东西,应用、实践、然后去总结,在我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明显的那种不一样。那么应该对所有的家长,在困扰中的家长也是有帮助的吧,他们还不知道而已,所以我愿意为此去使上命。

樊登:而且我看了王小骞老师的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跟我预料的完全不一样。我过去以为说,我给你写个推荐就算了,结果一翻这个书,发现写得很专业,有很多学术的这个名词,很深入,所以我决定请她来做这个《作者光临》。

分了六个模块。第一个叫作亲子沟通,第二个叫作暗理性,然后增强回路、人的塑造、还有内驱萌芽以及角色觉醒。

第一个问题我就没看懂。什么叫55387定律?

王小骞:我之前也不知道,但是当我知道了55387定律,也琢磨它了之后,我真的是太受益了。这是一个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提出来的,这个人叫阿尔伯特。55%+38%+7%=100%,55387。它是一个人际沟通最最基础的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被这个人给找出来了。

55%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际沟通的时候,它决定你沟通效果的是你的仪表。比如说你面试的时候,你穿的得体不得体。然后还有你的态度,你是傲慢的,还是谦逊的,你是友好的,还是冷漠的,这个就是人际沟通效果的55%。没张嘴说话,就是一个样子。

樊登:看了一眼不喜欢。

王小骞:对。就跟李健那歌一样,我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连话都没说。

樊登:55%特强大的这种。那38呢?

王小骞:口气,口吻。同样的一句话,宝宝吃饭了,这是温和的、平稳的、正常的。宝宝吃饭了!你看。就是这个语气和口吻,决定着人际沟通的这个38%的效果。

语言的内容只占7%。如果55和38都没管理好,那个7根本输出不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表面上的温和,你的那个肢体语言早就已经泄露了内心的秘密。比如我拿本书,宝贝看书了!是吧,孩子马上就抓到了,你又来了,所以孩子会马上就进入对抗。

樊登:我看这里边还有一个设计很有意思,就是每一章都拆一个字。这个《有效沟通》这一章,拆的是繁体字“听”这个字,这有什么讲头呢?

王小骞:繁体字的那个听真的是听的要义。左边十目一心,用耳为王,左右结构的。

樊登:那个四是横过来的目。

王小骞:对。人都不长十只眼睛,指的是要看着,用眼睛看着孩子,用一心一意的这样的一种态度去用耳朵听,这才是听之王者。我们很多家长不会听,觉得我没必要听你说,我是你爸你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不多了去了,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就听我的就行了,我是爱你的,我都是为你好呀。于是他就不听了,耳朵闭上了。

樊登:实际上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讲了那么多书,关于孩子沟通的,永远都是说倾听是第一位。

王小骞:对,听大于说。

樊登:你也得能够理解,得能够反映情感。你这书里边写道,如果孩子就比如让父母抓狂,父母忍不住就会大喊大叫,这个怎么解决呢?就是怎么能够克服这个想要大喊大叫的这种感觉?

王小骞:这个在第二章当中,就是关于情绪管理,主要是写给父母的。因为很多的家长跟我提问的时候都是说,道理我都懂,但我就做不到,我到那裉节上我就是一下子原地爆破了,我忍不了。那这时候其实就是说,对自己情绪的一个识别,然后接纳,疏导。这里面有很多的细节的东西,从心理学里面对于情绪的认知以及管理上的可以说是操作层面的事情,家长他不太知道。

樊登:咱就把这操作层面讲讲。就比如说现在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然后一回家一股火就冲到脑门后边,要发脾气了。这时候操作层面我应该怎么做?

王小骞:那这时候外面有一个刺激,就是这个脏乱差的这个样子,然后他有一个反应,他这个反应就是要炸了。那一般人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砰一下就炸了:怎么回事啊,说一万遍了,你这么懒!就是这样。

那如果想要有一个很好的这个情绪管理,就是要把这个刺激和反应之间拉开,变成一个有意识地去自动化,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动作特别重要,叫积极地拍下暂停键。你如果就是觉得你要炸了,你可以逃离现场,反正在家里,你可以进入卫生间时间。你去想一下,我要怎么跟孩子说这个事,然后我要认识一下我的这个愤怒,等于我自己给自己发来一个情绪信号,叫愤怒、生气。

我们通常对于这些负向的情绪是非常厌恶的,排斥的,会躲。那么其实真正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就是它没有好坏,它只要来的都是客,都是你内心深处给你发来的信号,你要接住它,打开它看看。

我愤怒了,我看一看我这个愤怒是什么,是因为我今天在单位不顺心了,我本来就有邪火,正好这个场面触发了我,那么这个愤怒我就不是要对着我的孩子,我是要知道说这是我今天自己不痛快,是负情绪链条在传递。或者由于看到了这样的脏乱差,是因为自己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要想到去给他收拾,而带来的这种恼怒等等,它就要拆一下。

樊登: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感受爱》。那本书里就讲,一个人感受不到爱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压力巨大。无论是身体的问题,还是工作上的压力。所以如果一个父母,不懂得照顾自己的情绪,关照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也不懂得关照自己的孩子。

王小骞:对,一定要先把自己料理好了。

樊登:还包括这书里边写,孩子说脏话怎么办?孩子有一个这个喜欢说脏话的时期,凡是跟那些下三路有关系的,他就特开心,一说就很开心。

王小骞:是,屎尿屁系列。

樊登:这种应该怎么处理呢?

王小骞:孩子说脏话要看他的年龄阶段。如果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属于诅咒期,又叫脏语气期。那这时候的孩子他就是用高能量语言去探索这个世界,看看效果怎么样。

唉呀,我那段经常被我们家女儿花式搞“死”,我踢“死”你、戳“死”你妈妈,我要扎“死”你。她就是这样特定的一种心理需求,这个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所以如果是在这个时期里,又是在家里说的话,就是消退处理,不管他,就不要给他任何的强化。

但如果孩子大了,他有意识地说脏话,这是另一回事。我在书里主要就是在讲脏语气期家长的处理:不要出现过激,不要过度解读。

樊登:这个是探索。就是孩子觉得说这种话的时候,别人的反应特别大,所以就哈哈哈地笑。这个反应不断地激荡,如果父母再把他强化,这就成了他的武器。

王小骞:对,有的家长是笑,一个小孩说了一句过分的话的时候,笑得就不行了,孩子觉得太满足了,也觉得很好玩,很成就感。有的是打压,是训,那么孩子也觉得这个语言是有能量的。

我在书里面写了一个例子。我觉得特别逗,我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想笑。我女儿有一天我和她一起坐电梯,电梯门开,里面站着一个陌生的男人,我们都不认识,也不是邻居,可能是谁家访客。早早进去之后,站定,瞪着大眼睛:“你长得可真丑呀!”那空间里就我们两大一小,仨人。那个男的脸就变色了。哎呀,我就石化了!那我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正常的脏语气期,我不可以去强化她,训她也不行,怎么都不行,就应该消退处理。可是这个人的内心感受我要顾及,这是人的基本教养,所以我就赶紧跟人家道歉,对不起,孩子在这个时期里头,您多包含,实在对不起。

樊登:我要是您,我就说其实我觉得您长得挺好看,就是冲兑一下。

王小骞:就让孩子知道,你讲这种能量的话,妈妈也不会理你,但是会让我跟别人道歉,就好了。

樊登:对,不用过度地夸大它。这个第二个板块的名字起得特别酷,叫暗理性。什么叫暗理性?

王小骞:这个是来自于我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过程中,我又去学了萨提亚的个人成长,以及她的那个萨提亚模式的专业课。那里面我就觉得有一个特别生动而伟大的隐喻,叫冰山隐喻,这你肯定知道。冰山上只是一点点的我们的行为,下面有很大的东西是隐藏在水平面之下的。

樊登:对。潜意识、家庭结构、历史渊源。

王小骞:对。您讲的这个是排序,家排。那它那里头也包含,比如说我们的应对方式,然后我们的感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期待,我们的深度渴望以及最核心的自我。这些东西都是隐藏在底下的。很多人一辈子只活上面的行为,住什么房,开什么车,赚多少钱,孩子在哪儿上学,这都是行为,其实仅占我们人的一小部分而已。那隐藏在底下的这些暗暗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深度挖掘和去好好地探索的,所以就叫暗理性。它是非常深层的一种理性的思考。

樊登:我看这一章主要是讲控制自己情绪的。就只有理解了冰山以下的这个暗理性的部分,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王小骞:是的,我们才能有路径去探索自我。

樊登:我特别喜欢您这里边提的一个建议,叫一致性表达。这个值得跟所有的家长好好说,因为大量的家长就是学不会一致性表达。您给大家讲讲什么叫一致性表达。

王小骞:就是一致性表达它对应的是什么呢,是那个述情障碍,就情绪表达障碍。比如说让孩子穿衣服吧,其实是怕他感冒,是一种担心和关怀,结果话横着就出来:“不穿衣服冻死你啊!”;他过马路,你是怕他人身意外什么的,也是关心,(结果变成)“过马路就这样过撞不死你!”

这个其实主要源于原生家庭对于这个孩子本身的感受,就是不鼓励表达的。一个孩子哭,这不太正常了,孩子不哭才吓人呢。他哭是在表达感受,家长不让他表达,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表达感受是不需要的,然后他就切断了跟感受的连接,自己这个自我跟感受之间一刀切断了。

切断之后就不会表达了,也不会识别了。可是一个人的感受如果被切断的话,他是难受的,他经年累月在身体里面进行这样的组合幻化,盘根错节,他就变成了一种表达,叫愤怒。

樊登:我们曾经讲过这个关于述情障碍的话题。所有的感情他识别出来都是愤怒,所有有压力的,比如说恐惧、担心、难过,在他这儿表达出来全是愤怒,这就导致了表达的不一致。

王小骞:我听过你的那个课 ,就是述情障碍就在家庭里太普遍了,所以孩子深受其害。你本来是爱孩子的一个表达,你本来的意愿是爱孩子的,但是你表达完了之后,孩子认为,完了,我又挨训了,然后他也很愤怒,他也很烦躁、委屈,这又成了一个代际传递。

所以,如果真的想一致性表达的话,首先家长要做功课,识别情绪。如果想要做称职父母,那就要改,就看你的意愿。

樊登:那咱们先说,如果改了的话有什么好处呢?

王小骞:幸福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提升会辐射给身边的人,于是你最爱的那些重要的人也都感受到了,他们开始给你正反馈,我再给正反馈,他再给正反馈,那你看,越来越好。

樊登:那以后就是在书里边要提醒大家,当你想要表达一个情绪的时候,也是要按下暂停键,识别一下情绪,再想想自己到底想说啥,然后从正向好好说出来。

王小骞:对。你先识别了感受,你要说一个话,你不得先知道说什么,先组织组织。这都是一个去自动化的过程,外部刺激来了,你要产生一个反应,叫拉开它。

樊登:我在我们家习惯了跟孩子是这样用正向的方式讲话,所以孩子在我跟他提建议,提要求的时候,他不会反弹,他不会跟你硬杠,因为他不觉得这是欺负。

王小骞:这个就是刚才那个答案之一吧,(一致性表达)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您成为了一个高影响力父母。你的孩子认为你的话特别有价值,他愿意去好好地听,他愿意去参考。

樊登:我们很多人过了青春期以后就发现,父母教育了我们那么多东西,都没听,我们只是让他不会发现,然后变得就是你什么都不知道我。这就是那些家长喊的声很大,打人打得很凶,但其实没有影响力。

王小骞:对。真的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所以孩子也不把你的话当个事,他只是想着怎么躲过你这一劫。

樊登:我也经常跟其他书友聊,我说要是看你的这个影响力,就看你儿子在家里边,有没有说我们老师说的。就是你面对一个低影响力家长,这个孩子经常拿老师出来压他,但是我们家就不会,我儿子经常会说,爸爸你觉得我们老师说的对吗?

王小骞:哎,你看他从你这儿求证。

樊登:对,他会觉得爸爸说的东西可能更对,然后去跟学校里的这个状况来做对比。

王小骞:是的,那特别好,这真的特别好。

樊登:还有一个话题我觉得特别有价值,就是怎么放弃打孩子有效的这种执念。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家庭在用暴力的方式打孩子,您给大家从原理上讲讲为什么不对。

王小骞:我觉得有一件事情我是有挫败感的,就是我在那个短视频平台上发了一条打孩子的这个视频,我说打孩子是一种暴力,然后竟然有一些用户粉丝说,打孩子不是暴力。

打孩子怎么不是暴力呢?你打一个成人,你扇一巴掌都是暴力。这种差别化对待是让我非常不能理解的。打孩子有效的执念,我觉得和以前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什么不打不成才都是挂着的,它属于遗留下来的,代代相传的代际传递。

打孩子首先它是一个人身的侵害,而且打孩子它带来的不是教育,是恐惧。孩子是因为恐惧才屈从于你。但马上他就会进入到一种暗暗地反抗,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他心里的门一扇一扇给你关上,你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被孩子排斥在千里之外的。这样的一些说法,你真的磨破了嘴皮子有的时候跟家长讲,他不相信。

樊登:借着这个节目的机会再强调一下,咱俩一块儿说,就告诉大家不能打孩子。

王小骞:这个也不光是说我们俩这样讲,咱们拿点数据说说,我这(书)里面有。

樊登:孩子可能会变傻。

王小骞:一是变傻,然后还有就是常年的是处于那种,像在战场上士兵似的恐惧状态以及应激状态。

樊登:我念一下。打孩子的五个严重后果,第一个是孩子可能会变傻;第二个孩子可能爱撒谎;第三个孩子可能会学习父母打人的暴力方式;第四个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巨大伤害,会变得不自信;第五个孩子可能会形成易怒的性格。

王小骞:对,是这样的。跟激素水平有关,另外也跟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有关。父母老打他,那肯定他就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否定的,然后自我价值感就特别低。自我价值感低了之后,就形成一个信念,叫作“我不好,我不行,我不值得被爱”。这种感觉常年存在孩子的心里头变成内化的一种潜意识,他是非常不舒适的,所以特别容易炸毛。

樊登:所以暗理性这块,我觉得可能卡尔·荣格原来说那句话挺对的,他说:“如果你的潜意识没有能够进入你的意识,那就是你的命运。”就是因为你的暗理性你根本没有了解过。

王小骞:枉来一生。

樊登:这章很有意思。接下来这一章好像是专门讲一些方法的,叫增强回路。增强回路这名词听起来挺玄乎的,实际上是不是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正面反馈?

王小骞:差不多是这意思。这章主要是讲那个品格养成的,就是家长如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品格。它就是通过赞赏、认可、一致性表达达成的,而不是通过训斥、贬低、挖苦、讽刺、羞辱完成的。

樊登:但是为什么咱们的家长养成的习惯,孩子做对的一件事,第一反应就是你别翘尾巴,你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这个事强,你为什么不看那个事呢?就为什么有的家长这么喜欢挑孩子的毛病呢?

王小骞:我觉得还是代际传递。很多人非常笃信用反向激励,这个反向激励倒不是不存在,可是反向激励里绝对不存在的是羞辱、贬低。那个反向激励也要看孩子,也要看那个家庭环境塑造出来的那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不是已经在一定水准了,这个时候你反向激励一下也许有用,但是真正推荐的还是正向激励。

樊登:这里边还有一个原理,就是孩子对于父母的语言是有认同性的。他特别相信父母说的话,所以尽管他嘴上跟你不断地抗衡,他说我不是,他心里相信。所以孩子慢慢地就会长成父母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

王小骞:所以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对,我们上学的时候也反复地讨论这句话,叫作“你想让你的孩子长成什么样,你就去跟他说你想让他长成的样的那个话”。咱们的很多家长是反过来了,结果就把孩子生生地塑造成了,比如说懒、笨等等。

樊登:现在看的最多的就是没有意志力,没有自制力。

王小骞:对,自控差。

樊登:你就控制不了自己,你就管不住你自己,所以这孩子真的管不住。只要给他一个手机 他就能够一直玩。这里边有一章我很感兴趣,叫作哭泣免疫法和情话陪哭法,是解决孩子总哭闹的问题,这怎么用呢?

王小骞:哭泣免疫法是华生提出来的,将近一百年了。但是哭泣免疫法应该说是到后来他晚年自己也承认错了。哭泣免疫法核心简单地讲就是说,当一个婴儿哭了的时候不要去回应他,因为就怕让这个孩子以后就黏人,不好带了等等。那怎么样呢,你就让他哭,什么时候不哭你再抱他。你看这算是一种反向激励。

可是华生的孩子一共有三个,老大自杀了,老二是自杀未遂,老三是终生流浪,靠华生的接济过活。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说哭泣免疫法就造就了这三个孩子,但是必须要看到0~3岁的时候,尤其在孩子更小的这个婴儿期,他的安全感的形成与破坏都是最最重要的那个时期。一个孩子哭,他就是基本生存需求,没有大人的关照、照顾,他是活不了的。他哭你不去管他,孩子就很恐惧,我要危及到我的生命了,他后来是不哭了,可是他也很失望,甚至会很绝望,安全感被破坏得特别厉害。

樊登:那所以是要把它改成情话陪哭法吗?

王小骞:是。因为很多中国家长,现在有的时候还会用哭泣免疫法,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我觉得有必要讲一下。那情话陪哭法是我自己的一个方法,这样起的名。情话是共情的话,就比如说孩子在那儿哇哇大哭,那家长也是被哭得头都要炸了,那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第一个就是要共情。其实共情没有那么复杂,共情就是说一下他当时的那个状态就行,如果你知道原因,当然说原因更好,那你要时间来不及,不知道原因,你就直接把他的状态说出来:宝贝不高兴了,哭了?共情了就够了,孩子马上就觉得,我爸我妈看到我的状态了,他这时候邪火就这么神奇地被抽掉了,就是说出来,很简单。

樊登:而且这个招不光是对小孩有用,对成年人一样有用,对恐怖分子都一样。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掌控谈话》,那个作者是FBI谈判高手。他每次去跟那帮恐怖分子谈判,他的办法全都是讲出对方此刻的状态:我知道你现在觉得很不安全,你也不知道外边这个人是谁,你会怀疑有枪瞄准你的头......讲着讲着,里边人说,我觉得你是个好人。

王小骞:对,因为他被理解了。

樊登:就你能够标注出对方此刻的情绪。就这么简单的生活智慧,就能够让一个家庭里边和睦开心,然后少很多鸡飞狗跳。

王小骞:是,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看到孩子哭会说什么?你哭什么哭!哭不解决问题!其实就是把这句话置换成,唉呦不高兴了,哭了,好了,这沟通的第一句就向着良性那儿去走了。这是情话,共情的话。

那陪哭是什么呢?不是说他哭你也跟着哇哇大哭,而是说你陪伴着他,让他去把自己的负情绪释放掉:想哭一会儿是不是?想哭一会儿妈妈就陪你哭一会儿吧!就这样,特别神奇。我的小孩在就是 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的时候,还有个horrible three(恐怖的三岁),这两年,只要一说这句话你就会发现,过一两分钟她就(说):妈妈,我哭好了。就好了,然后你接下来你想再说什么,你想再怎样,都是通的。

樊登: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增强回路,正向反馈。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最有效的时机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而不是在做错事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是跟他建立感情,建立链接的机会,塑造行为最有效的机会是做对的时候。

那第四章叫人的塑造,就是这里边又拆了一个字“塑”,这塑字是怎么拆呢?

王小骞:上面那个朔是初一,下面一个土是大地,你看上面是天时,下面是地利,就差人和了。如果加上父母,他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改变的意愿,那我们就真的是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去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孩子。

樊登:对。这里边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说成长型思维很重要,我们的书友都知道什么叫成长型思维。但是想要塑造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是不容易的。孩子天生就喜欢比,他就是我几分,你几分,然后我第一,你第几。那怎么能够让孩子更多地在意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跟别人比较?

王小骞:如果你想塑造一个孩子,就是说家长首先要知道塑造的这样的一个物料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思维方式是什么,叫“功夫在诗外”,跟孩子去沟通。

有的时候我就会跟我的孩子去讲。因为她现在的年龄就特别在意输赢,只能赢不能输。有的时候我会夸一个什么书里面的人物或者某个人的时候,她就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夸我?你就知道夸奖别人,你不夸我!”那我就会跟她在平常聊天的时候就跟她讲,有三种快乐,最低等的叫竞争性快乐,比出来的;第二种快乐厉害了,非竞争性快乐,你可以跟谁比呢,跟你自己比,你别跟别人去比;第三种快乐那就是无条件快乐,那就比较灵性一点的东西了。

我就把这三个都说了,但是重点就在第二个。那这些物料等于就输入孩子的脑子,所以如果她现在有的时候再跟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夸我?我就说不要搞这种竞争性快乐,她就没事了,就是要给孩子这样的一些灌输。包括绘本。她有很优质的绘本,都是在讲输赢观的。赢没有问题,是值得高兴的,赢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不能输不起。赢高兴没有问题 ,输了沮丧这件事我们要跟孩子说说清楚。

樊登:而且永远赢是一种低水平重复,没输过那说明你没遇到高手。不过您说的这个无条件快乐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像咱们年纪这么大的时候,无条件快乐的能力是在衰减。小时候他拿一个小玩意能高兴一天,这大人就不明白,高兴啥呢能高兴一天,无条件快乐。

王小骞:是,这个我觉得外界施加的这种引导、教育、塑造要反思。

樊登:所以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我们最后能不能复归于婴儿那个状态,你的那种无条件快乐的能力就出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很好奇,就是这里边叫两面派悖论。为什么要在家庭里边不断地去检视家庭成员的一致性呢?

王小骞:如果不检视家庭成员在教育上的一致性,那么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小两面派。就是人的人性就是这样,趋利避害。那么打比方说,妈妈是一个相对比较严格一点的母亲,爸爸是一个非常放松的,就是说没有什么规则底线的。

那么这样的(家庭)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按妈妈的那一套来,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就按爸爸的那一套来,他趋利避害。跟妈妈在一起他要不守相应的规则,他可能就要被,比如说惩罚、训;那他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可以放飞,因为可以,他探出来了爸爸没什么规则和底线,我只是举例子。所以这个孩子他就会慢慢地就形成这样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做人的方式,就真叫看人下菜碟了

樊登:这可能是人格的一种分裂。

王小骞:有一点,接近于。

樊登: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就是,就全家人都知道这孩子就怕他妈,就等于只要他妈不在家,他连他外婆都敢打,就是上手都敢打,东西乱扔这样,然后只要听到他妈的车在门口停车,那个乖巧的那个样子,妈妈你的拖鞋,妈妈你累不累。然后全家人的反应就跟您这一样,就觉得好笑,说这孩子太好玩了,怎么这样你看,每次都拿他妈回家这事吓唬他。这就是您说的这种状态,就这个孩子已经慢慢地习惯了这种两面派的生活方式了。

王小骞:对 ,他长大了他马上进入人际关系之后他就开始琢磨了,谁我得对他要好一点,要不然我要吃亏。

樊登:很多家庭遇到这种情况没当回事儿,就是包括我们家那亲戚,那妈妈也知道,但是她就觉得,你看多好玩,这小子就是怕我。然后全家人就认为,反正只要有个人怕就行了。好多家庭都有这个观念,说一个孩子在家里边得有一个人镇得住。就这种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导致的结果是两面派,是割裂的生活方式。

王小骞:就是天然带出来的差别化对待。

樊登:这怎么矫正呢?如果他今天知道这件事,在家里边应该怎么矫正这件事?

王小骞:就首先还是要自己的意愿。比如说你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吧,他就不信, 他就不把这个事当个事,那就拉倒。

樊登:他现在信了,他现在听咱这书他信了,然后他怎么改呢?

王小骞: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成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了。我们就一定要保持一致。你比如说刚才您讲的那个例子,妈妈不在家,敢动手打姥姥,姥姥的态度是决定着孩子的行为的。

樊登:那姥姥态度是等你妈回来收拾你。

王小骞:姥姥这态度就有问题。他打了你,你是长辈,并且他给你动粗了,那这个时候你要如何应对呢?这个问题不属于你闺女,属于你自己,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行不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了,可能家庭成员之间就要开始沟通开会了,从生活里筛选出几个比较重要的那种事儿,先从这几个事儿上去下手,比如打姥姥,姥姥要怎么做,妈妈帮助姥姥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的流程,一致起来。孩子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呀。

樊登:这话题太重要了,可以再写一本书,《打造一致性家庭》,又一本书,太重要了。所以这樊登读书不能一个人听,得夫妻双方一块儿听,才能够达成一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甚至家里的老人都一样。

王小骞:没错,一定得。

樊登:你看我们随便从这书里边摘出一个话题来都这么重要。我觉得这东西它不知道多大的风险,但是很多家庭的教育就是在裸奔,就是完全没有理论的支持。

第五章叫内驱萌芽,就是怎么引导孩子爱学习,这个话题更重要了。就是现在孩子都不爱写作业,好多都不爱写作业,这怎么整啊,尤其是现在都上网课,这更是鸡飞狗跳。怎么塑造孩子爱写作业这事?

王小骞:我觉得你要是说来得及,你就是从一开始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开始,那你说已经开始就到刚才这样的程度了,那就是一个纠错,那要纠错你就要拿出更大的耐心,所以有一句话叫“十天养习惯,十年改习惯”。写作业在这里面是最长篇幅的一篇文章。

我在这里面是从两个角度去说,第一个就是从家长养生的角度去说,因为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不光是上火,血压都起来了,血管要爆了。就是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出错率,他不可能是百分百的正确率,这是一个奢望。这个百分百正确的预设是对家长的深度折磨。有的家长说我没有,我没有想让他全对,但是只要孩子写错一点,算错一点他就急了,那这就是一个问题。你一急孩子就更加地不爱写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绪情感体验。

那么作业和糟糕的情绪情感体验一旦给它勾连在一起,孩子不敢恨你,他就恨上了作业,然后继而他又移情,他又扩大化,他就恨上了学业,你看,这事就越来越大了,就像扫雷一样 点开一个出来一片。所以首先是预设一个出错率,这个很重要。这里面就说了有差不多六点,比如家长如何在陪写作业的时候能够安抚到自己的情绪,保持不炸,同时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帮助到孩子,能够让他调动起写作业的积极性。

在教育心理学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学习效果和什么相关,其中有一个就是和情绪情感体验相关。如果你给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正向的情绪情感体验,他感到高兴,他感到愉快,感到有成就感,他就对作业会产生深一步的兴趣,反之,很反感。

樊登:太有道理了,就是你看牛顿的成长,牛顿他妈是个文盲,他爸也不认识字,然后牛顿从小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他妈没有任何反馈,没有任何反馈都好过陪他写作业。

王小骞:对,它没有反作用力。

樊登:就等于你只要不破坏他,这个孩子自己就觉得真好玩,牛顿自己搞一个小发明,真好玩,全村的人过来夸奖说这孩子真聪明,结果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大科学家。但是我们今天是因为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盯着看,不出错不用说,就是正向反馈可以不说,出错了妈妈就觉得有责任感了,就跳出来讲。所以导致孩子把所有的写作业的过程都跟不愉快的事联系起来。

王小骞:是,特别可怕。我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家是这样的,她学习特别好,我的同学,高中同学,考97分她都紧张地手心冒汗,我们说97分你都已经前五了,你为什么紧张呢?他们家的家长看成绩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独到的观点,叫实事求是。什么叫实事求是呢在他们家,丢的那3分怎么丢的你跟我说说,来,实事求是一点,你是不是丢了3分,那么你说说你这3分到底怎么丢的,拿出来,开始,把这些题重新做几遍。

那我想问了,得到的97分不是事实吗?所以她总是非常紧张,只要要报成绩了,拿成绩单了,她就特别紧张。后来这个女生就高考的时候严重发挥失常,她成绩特别好,绝对名校,最后上了大专。

樊登:我们公司有一个同事,学霸,他妈是学校的老师。她的要求就是考第二名今天不给吃饭,然后这孩子后来上了很好的大学,现在在我们这工作干得也很好,但是焦虑症。就是工作干得再好,掉头发,掉光,然后每天都焦虑,觉得完了完了,要完了。所以很多家长都是把这个情感的反馈这一块儿给搞错了,所以让孩子不喜欢这个东西。

王小骞:蛮拧。

樊登:你就想想孩子为什么那么爱打游戏,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因为打游戏全是愉快的,又打中了一个,又吃鸡了,高兴。所以人的情绪跟高兴的情绪结合起来他就容易上瘾,容易喜欢。反思来反思去,学牛顿的妈妈。

王小骞:孩子的问题在家长,家长的问题在童年。

樊登:但您知道,因为我做这方面的这个问答特别多了,我每次听到很多人说樊老师你说那个东西不适合我们家,我们这儿都得盯死,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孩子成绩好,我们孩子不行,别人家全都盯死,都报班,我都不算盯得死的了。

王小骞:他不相信。

樊登:对,那你说遇到已经进入到这种循环当中的,已经开始报班,已经开始使劲盯着的,孩子已经不爱学习的,如果他真的能听进去咱们说这话,怎么改?

王小骞:先从夸奖和认可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优点的,不存在。我做过一个节目,在现场那个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已经僵到不行了,那孩子已经青春期了,当时就提议说让爸爸夸儿子一下,找个优点夸一夸。爸爸就木在那儿了,木在那儿了好几分钟之后,全场出奇安静,木那儿之后说,我的儿子十几岁了,我怎么找不到他的优点呀。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优点的,你缺少的是发现。就是从夸奖孩子开始,比如说孩子屁股上跟长了刺儿一样,就坐不住,他总会坐住10秒钟,夸他坐住的10秒钟,可以吗,他满篇写的都是螃蟹爬、蚂蚁爬,总有一个字写得端正,就算没有一个字写得端正,总有一个横是平的,竖是直的,夸奖他,去找到那个值得夸奖的点。他总会乐于助人吗,他是不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爱不爱笑,他是不是愿意帮助妈妈做一点什么事情,总会有的呀,夸他!

樊登:你让他找到了一点点认同感,一点点价值感,这个生命就会往出长。

王小骞:对,有好多家长他是怕说,我夸了他,他翘尾巴,他飘了。这个就是因为,就倒回去说那个暗理性里面,在这个冰山底下有一个叫深度渴望,深度渴望是全人类每个人的,不管肤色、国别、种族,每个人都有的深度渴望,包括什么呢,被理解、被认可、被赞赏、被接纳、被爱,这深度渴望里一定不存在被批评、被贬低、被否定、被挖苦、被羞辱、被恐吓,绝对没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夸赞孩子,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深度渴望。

樊登:太重要了,我理解了你的使命感。你不传播这些东西你会觉得,那些家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探索。我们小时候,您书里边也写到了,小时候你的父母也吵架,每当那个吵架的声音特别大的时候,做孩子的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你没地躲。

实际上咱们现在这么大了,你想想看他俩吵他俩的,关你啥事,但是孩子不行。孩子一定会被吓得胆战心惊,所以很多家庭就依然是在这个暗黑的森林里边痛苦摸索,让很多孩子一波一波地长成心理扭曲的父母,然后再对待他的孩子。

最后一个字叫爱,就是角色觉醒。“爱”这个字怎么拆呢?也是繁体字。

王小骞:我们繁体到简体挺有意思。繁体字里的爱中间是个心,那后来为了简单就把心拿掉了。但是爱是一定要走心的,爱不走心它是没有办法传递出有健康度的、优质的爱的,所以就是很多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他痛苦挣扎。

我记得在一个挺有名的演讲节目当中,那个选手就跟自己的父母说,你们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这是很好的一句话。就是家长是一颗赤诚之心去爱孩子,但是他输出的爱到了孩子那儿没有接收到,只看到了狰狞的面孔,就两股道上了,所以爱没有送达。那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检视自己的爱是由心出发的吗,特别容易上头吗,很多的家长的爱是很容易上头的,看到这个景象,一下炸了,天天就像爆杖一样。所以你要把爱地走心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到。

樊登:头脑要冷静,心要热。

王小骞:心要软而热,但同时也要走脑,就像电脑一样是双核运转的。那这个脑子是什么呢,就是理念、思维方式,这是在脑子里的,它是解决问题的路径。我特别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很多的就是想法,那个思维方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今天我们家有这么个现象,你告诉我,我怎么办。这不好使,好使一时,不好使一世。

樊登:我们家孩子不爱语文有什么办法,他想听的就是报哪个班,告诉我报哪个班语文能好,就解决了,你要跟他讲说去梳理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我的妈呀。

这个书最后讲罗森塔尔效应,这个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罗森塔尔效应。

王小骞:罗森塔尔效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学了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好多的心理学家都特别有幽默感,他们老是用那个恶作剧的方式,有的时候就进行了一个伟大的论证。罗森塔尔这个也是,他去到美国的一个学校,找了班级,然后假模假式的发放问卷给孩子们,填完了之后他连看都没看就随便勾了几个名字,然后助理就郑重其事地交给了老师和校长,这些孩子天赋好,好苗子,好好培养。八个月之后再回到这个学校,所有被随意勾出来的孩子的成绩以及性格,成绩上升,性格阳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就是说老师接受到了强烈的心理学家的暗示之后,就对孩子投入了很多期待的目光,赞赏等等,于是孩子们被看到了,被鼓励到了。

樊登:这也被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所有的家长不能够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养活孩子的人,你是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必须得掌握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通过科学实验,通过长期跟踪被发现出来的有效的教育规律。

王小骞:特别对。如果想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个意义上的父母的话就得有这些知识储备。

樊登:我觉得您从这个传媒圈跳出来做这个教育工作真的是找对了使命,而且您特别适合干这事。

王小骞:为什么?

樊登:你讲东西绘声绘色,很多很棒的老师,他讲出来不好听,人听着容易睡着,所以像您这样表达又好又愿意潜心去研究的人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今天我会发现我们从这书里边随便摘出一些东西来,都是那么的重要。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个书从头到尾认真地去读一遍,去发掘这里边的亮点,我觉得对于所有的家长来讲都是有好处的。书名虽然叫《妈妈知道怎么办》,爸爸同样可以看。谢谢小骞老师,谢谢大家。

王小骞: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