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和朋友出去吃饭,要点菜,我不愿意点,好友问我想吃什么,我说“随便”。
有需求就提出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却发现自己很难做到。
不但自己很难开口,而且当别人向我提需求的时候,我会想,这人怎么会这样?
有一次,老婆亲戚过来度假,老婆就说了对方的一些需求,比如早点想吃什么,晚上想吃什么。
他们是南方人,到这边未必适应。了解了对方特点和需求,我作为东道主,应该更有针对性,这样对双方其实都很方便,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但当时,最大的感觉是内心很不舒服——觉得提需求很不好。
生活中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
求职时,谈到薪水,就会很难受。每年年终考核,会有固定的一个表格,要求我们写下对新一年薪资的期望。写薪资时,我也常常感觉到别扭。
职位晋级申请,加薪要求,让我说出来,就相当费劲。而一些同事会非常自然,会认为理所应当。
比如H就直接跟领导Z说,“领导,我生了个小儿子,想换大一点的房子,工资一定要跟上啊。”我从Z那听到这事时,内心就非常不舒服——怎么可以这样?
好在自从进公司至今,每年工资都在涨,虽然涨得不多。就算我不跟领导提,领导照样给我涨。
问题是,我为什么不能和领导提涨工资?
为什么别人提,自己还不舒服?
为什么自己要说出需求,就很吃力?
(二)成年人所有的秘密都与童年有关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成年人所有的秘密都与童年有关。
当理解不了现在时,就回头看看过去,回头看看童年。
为了找到答案,我开始回忆。
我的童年和千千万万人的童年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没有父母离异,没有家道沦落,相反日子越过越好。
爷爷离开农村,靠做兽医在小镇立足。后来,我跟着爷爷奶奶来到镇上念书,接下来大概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也来到小镇,和爷爷一起开了小店卖兽药。
一切很平常,但让我回忆过去,从出生到初中毕业,和父母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竟然一片模糊。
唯一让我感到温暖的事,与彩色铅笔有关。
记不得是不是小学二年级了,那次爸爸带着我去镇上的百货大楼买东西,买什么记不得了。
只记得路过一个文具柜台,看到柜台里面的彩色铅笔,好像是12支,有米老鼠的包装,我蹲了下来,看了又看。
爸爸走到了前面,一看孩子不见了,再回头看到了我,走到我跟前,停顿了有2分钟,然后笑着对我说,“是不是想要啊?”我低着头,很费劲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爸爸立刻把彩色铅笔买了下来。
想要的不得了,就是开不了口,直到爸爸问起来,我才勉强点头。
还有几件事印象深刻。
一件是和衬衫有关。上初一时吧,妈妈陪我一起去买了一件衬衫,暗红色的,不喜欢,非常不喜欢。但妈妈说要买的时候,我却没能说不要。结果后来,红衬衫一直没穿。
一件说的是布鞋。上初中时,脚长得很快,妈妈做的布鞋穿着穿着就小了,但我还是坚持穿,直到实在不能穿,似乎从没想过要告诉妈妈,这鞋子我不想穿。
还有一件是关于炒饭。上初中,每天上晚自习,晚饭印象中只有油炒饭。为什么呢?家里开店,家人要照应店里的生意,而我6点多要上自习,准备晚饭的时间就很紧,而炒饭很方便。所以很多年之后,奶奶还会说我小时候就喜欢吃炒饭,其实我已经对炒饭厌恶透顶了。以致工作以后很多年都不吃炒饭。
这些记忆片段,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不愿意表达自己。
想要的不敢说,不想要的也不说。
(三)为什么不敢表达呢?
因为说出来,内心就会有羞耻感,很浓很浓。
为什么有羞耻感呢?
因为觉得自己不好,觉得自己不配得。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回想起来,可能还是因为从小接受了太多的负面评价。
念小学的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爷爷控制欲非常强,而且要求苛刻。我是咱们宗族第一个男孩,爷爷封建思想比较浓,所以寄托很大的希望,希望我能有一番作为。因此他从方方面面作出要求。比如吃饭注意怎么端碗,比如走路不能八字脚……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直到初中毕业,我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几名,但是爷爷从来就没有满意过。
100分卷子,考了95分,他会说,还有5分要争取;考了100分,他会说,你不要骄傲……
其实,喜欢批评的不只是爷爷,当时的家庭就是一个完全负面评价的氛围。
现在能记起来的一件事,还是小学四五年级时,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奶奶狠狠说了一顿,奶奶说了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我大哭,哭着说,我还不如死掉算了。
妈妈也喜欢批评。上中学时,我的个子比较高,别的父母遇到妈妈会说,你儿子个真高。妈妈每次都是这样回答:个高有什么用啊,山大无柴。
爸爸也喜欢批评,性格就是如此,关注每一个细节,喜欢从消极的一面看问题。
批评太多后果是什么呢?是我太在意外部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总担心被别人关注,然后就拼命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晚上经常停电,家里只有煤油灯,凑着煤油灯,我照样看书写字。上初中了,每个周末都要把上过的课看了又看,然后再做习题。
我现在终于明白,当时为什么用功了,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价值,为了能得到爷爷的夸奖。
可是,一直没有,直到他去世。
我现在总想能有所成就,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看了一些心理学书,我深深怀疑,是不是在潜意识里面,我还是希望能得到爷爷的肯定?
接着说批评。一方面,批评太多;另一方面,就算我提想法,也没有人会在意。
小学一年级,六一活动有个合唱表演,老师一再叮嘱:回去和父母说,演出当天,要穿统一的袜子。应该是统一短裤、衬衫,但我记忆里似乎只有袜子。
回来我就跟爷爷说了,希望他能去买一下。夏天比较热,我也不穿袜子。当时奶奶还在农村,爷爷一个大男人,那时可能也比较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等到演出那天,还没有袜子,不行啊,家里有双厚厚的棉袜,黄色的,套上它,穿着凉鞋,上了舞台。黄色的袜子,在一群同学当中,异常醒目。
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多了,我就不敢提要求了。
小学时,学校集中培训鼓手,班主任指派我和另一个男生去学。在一个办公室里,几个学生围在一起,一个老师反复示范正确的姿势。教了几遍,老师问,还有不会的吗?不会的就直接说,我再教一下。几个同学又让老师做示范了。
老师和我之间隔着同去的同学,同学说不会,然后老师握着他的手,说这样这样,手要注意这个这个。
我看得清楚,可还是不会,但就是不敢开口,明明老师就在跟前,明明其他几个同学老师都单独辅导了,我说不会也没啥丢人的,为什么我就是不敢说话呢?
可能我的思维里,当时已经形成一个模式,反正我说了,也没有人听,所以干脆不说。或者说,我感觉自己太差劲了,根本不配说,就算说出来也是不对的。
(四)回想过去,是为了看清现在
往事一件又一件像电影片段一般,从眼前接连浮现。
站在现在,看过去,可能看得很清晰,有可能看到的也还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局限性。
我们的父辈、祖辈,由于文化程度有限,由于阅历眼界有限,不管是家庭氛围,还是教育理念,都刻下了时代的烙印。
但正是他们靠着善良勤奋,靠着吃苦耐劳,为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付出了他们的所有,我也才能走到今天,从农村到乡镇、到县城、再到二线城市,实现家族命运的彻底改变。
回想过去,是为了看清现在。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印记,这需要用自己反复觉察,然后让时间慢慢去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