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最近《三十而已》这部剧里,各位男主均被冠上了一个外号。大家根据剧中的表现叫他们“陈养鱼”、“许放炮”、和“梁海王”。而此时此刻的我也想给自己取一个外号—“侯拖拉”!

    为什么叫我拖拉呢?那是因为我每次在我们这个叙事者小团队打卡交作业都要等到最后一个十二点。群里的老师建议新加入的小伙伴本周写一篇讲述,那我便想自嘲一番。 我是今年五月在学校张老师的带领下加入叙事者团队的,而我们学校几个参与的老师又有一个小团队。开始,我以为这是爱好写作的张老师自己组队带领我们几个年轻人成长的地方,但后来才发现叙事者团队有很多人,来自天南地北,甚至还有很多牛逼的老师。大家之所以聚在一起,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写”。 

    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我的感情生活。因为第一次没有经验,恰巧那几天我和孩子爸爸有点儿小矛盾,就以此为题宣泄了一番。后来,跟张老师交谈中,他提到叙事的主题可以更多的朝着我们工作的方向,后来我叙事的主角大部分成了学生。

    我加入叙事者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和妈妈。这种对于我来说交作业式的读书写作是一次次进步,但这个过程多少有点儿头疼欲裂。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像我开始的时候说的,交作业总是要等到最后一个十二点。我给张老师也就是张队长解释的原因是没有时间,但其实我自己知道,我还是抱着交作业的心态,没有跟上团队的步伐。

     我期待着自己的蜕变,然而只是期待,没有蜕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读书。我记得我加入的五月阅读书籍是《终身成长》,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把它放在背包里往返于家和学校,但一直没找机会翻开。到了月末写读后感我就慌了,拣了两页草草读了完成了任务。六月,七月我依然是这种状态,白白浪费了几本好书。我总想以后我有时间去弥补,但时间已不是那时那刻。每次看团队里的张老师在群里分享他读书,我就会鞭策自己,但那一下子效果不是那么好。

     二十一天就会养成一个习惯,但明显快三个周期也没让我养成。因为拖拖拉拉这个习惯确实伴随着我某些方面,特别是生活。

     前几天放假收拾的时候,我准备把《南渡北归》带回家。三本书沉沉的,但我还是放进了口袋里。我老公不乐意了,嘲笑道:“每次都是我搬,明明你又不会看。”我反驳道:“你怎么知道我不会看,不带走的话想看的时候都没有。”几番争执,我便只带走了第一部,心想:“罢了,罢了,看完看好第一部都已经很不错了。”

     最近几次写作,张老师都夸我有进步,但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哪里呢?我可以用空余时间按时追剧,甚至熬夜追剧,却把该做的抛之脑后。就继续这种状态,距离我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的路就很长很长,甚至不能做一个合格妈妈。

     暑假的这一个多月,我成了一个全职妈妈,专职带娃的。我的女儿刚满两岁,最近迷上了小猪佩奇,但我尽量在控制让她少看。说来惭愧,她养成这个习惯多多少少跟我有关系。有时候忙,有时候累,有时候需要时间做一点儿事,我都会让她找佩奇。但是,除了必要的时间,我每天都拿着一本书的话,我的女儿肯定就会每天跟我嚷嚷教她读书。因为之前有一段时间里,她天天念着的就是“乌鸦喝水”“小猫钓鱼”“乌龟爬啊”之类的四字短语。

     如果想孩子过得幸福,我们父母就该有幸福的样子;如果想孩子变得优秀,就应该自己优秀;如果想女儿爱读书写作,就应该自己爱读书写作。

    拒绝拖拉,学会坚持,不问结果,享受过程。

    加油!从骄阳似火的八月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