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海上钢琴师》影评

文 | 触角

刚放寒假回家的时候,我又开始整理起纸盒子里的“宝贝儿”们,那是本科和高中时期和朋友们往来的“信件”,也许只是隔着几个班级、隔着几个同学,甚至只是前后桌的距离,都会忍不住在纸条上写下满脑子的思绪,亦或是不可昭告天下的小秘密,传递给那个班级、那个位置、那个座位的她或他,你来我往的回复着彼此的小心思。一张随手撕下的反面写满数学计算步骤的草稿纸,一份精心收藏且准备已久的色彩缤纷的卡片,都可以是传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媒介。

翻出这些“你来我往”的小纸条,看到其中有个纸条上字迹清秀的写着:……我推荐你去看《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相信你会喜欢的。

也许是井然有序的高中生活让人来不及看一部电影,也许是繁忙的高中作业让人腾不出一部电影的时间,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部电影被我搁浅了,这一搁浅,七年就过去了。

七年后的某天,我再次翻开那张可爱的纸条,《海上钢琴师》这五个字依旧安静的躺在那张纸条的那个位置里,时光的威力再无穷,也无法模糊掉曾经的印记。我相信她的判断,好似比相信自己更甚。也许是因为,我觉得她懂我,比我懂我自己的更多。

我打开这部电影,戴上耳机,看着字幕缓缓流淌在屏幕上,里面的人物故事并不跌宕起伏,但平静的充满力量。

看完电影后,是的,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艘巨大的轮船上,一个叫1900的男子生于斯,长于斯,也死于斯。他在这艘巨大的游轮上,看了无数遍大海的颜色,也看了无数个游客的神情,迎来送往着这一切。他的所见所闻,最终都跳跃在他的琴键下,化成一段又一段动听的音符,让游轮上的每个人欢欣雀跃着载歌载舞。

能讲一个好的故事,同时能够拥有一个想听你故事的人,是如此的珍贵。马克斯见证了这一切,最重要的是,他见证了1900的人生,即便1900的名字从未被整个社会所记录,没有人记录他的出生,也没有人记录他的死亡,对这个世界来说,1900好似从不曾存在过,而马克斯却记得他的一切,不仅记得他的钢琴曲,还可以把他的故事完整的讲述给别人。

1900在有限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讲述了无数个故事。那八十八个琴键上跳出的音符,装饰了游客的窗子,也装点了1900的梦。

他记得那个在游轮上吻过的女孩,他抚摸着那张记录着爱慕的黑胶唱片,最终也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一样,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杰作”。

他似乎并不懂得“比较”的含义,才会不屑的和杰利做无意义的切磋。关于钢琴,他再清楚不过了;关于比赛,他一窍不通。

冥冥之中,他清楚的知道,总是在乎“比赛”的人,就总是害怕会输,所以总是会输。输赢只是某个时刻的结果,可能只是为了某段记忆加一个特别的标签,好让那段故事变得记忆深刻或刻骨铭心,而生活是棵长满了可能的树,未来充满了无限未知。那一刻,也许1900只是觉得,玩得足够开心罢了,结果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马克斯最后一次走上那艘锈迹斑斑的游轮,往日繁华今日成空,游轮上的游客早已散尽,只剩下待引爆的成吨的炸药。当然,游轮上还有那个从未离开的1900。即便全世界从他的身边走过,他还在那里。

马克斯告诉他:时代在变,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吧。1900拒绝了走向陆地的建议,他说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上帝的钢琴无法演奏,他要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从未走下游轮,但他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大海是不一样的,他只是想待在自己想待的地方而已。

有人说他懦弱至此,有人说他恐惧未知,有人说他安于现状,有人说他画地为牢……也许他只是给自己上了一把精神的枷锁,把陆地上的“不确定”关在了外面,而在里面,他仍然能够看到不同表情的面孔、随音乐起舞的游客、窗外看海的姑娘……

船头至船尾的距离可以测量,八十八个琴键也可以按下,但世界没有尽头,琴音也没有尽头……

全世界从他的身边走过,他也经历了全世界。在他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所看到的、经历的那一切,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走过的永远都是一个曲面,开始是结束,结束也是开始,内心的轮回,可以如履薄冰,也可以万丈深渊,是永远都走不完的。

就像,有的人活在现实,有的人活在幻想,有的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别人在莫比乌斯环中不停地走着,却不知自己也走在无尽轮回的莫比乌斯环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比乌斯——《海上钢琴师》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