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是为了什么

在我曾经咨询过的一例青少年儿童的“游戏成瘾”的案例中,一位焦急的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昼夜颠倒,已经连续几天没去学校了。

学校对这个孩子也失望至极,毫不掩饰对这个他们口中已经废掉的孩子的鄙视和排斥,并希望家长把孩子带回去,说这样的孩子他们见的多了,是改不掉的。


父母也认为孩子彻底堕落了,是万恶的游戏毁了孩子,他们软磨硬泡,试着拿回手机。而孩子却倔强不屈,为了手机不让父母强制性的夺去,他一次次的来到窗前,打开窗户颤颤巍巍的站在上面,父母惊怒交加,在崩溃无助中心如死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对峙,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是这个初中男孩唯一能撼动父母的筹码——他的生命。

我记得我当时给那个几乎不再能听进去什么话的妈妈说了这样一句:“命要紧,只要人活着,事情可能才有转机。”

在这之前,我想起孩子母亲曾经给我念过的一张纸条,那是孩子又一次尝试自杀未果前写下的几句话:”我怎么做都不对,我怎么做他们都会骂我,我想我真的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我该怎么办?是不是我死掉大家就都好了?我到底该怎么办?谁能帮帮我?”

听着孩子母亲用没有太多情感的语调念完那些话,我的心一点一点的抽搐。我感受到一个脆弱的生命,面对着某些他不能描述,却也不再想继续忍受的无形力量,在不知如何应对的绝望里,一点一点的从精神内部崩塌着。

同时,我还感觉到他在艰难的求生着,只是没人听懂,没人愿意给他伸出一只手臂,甚至没人看到他需要那样一只手臂。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夺走孩子手里唯一攥住的那根藤条。

这个孩子用生命捍卫的真的只是手机吗?是手机里的那些游戏?或是游戏里那些虚拟角色和装备?

我们该如何理解孩子为了留住手机所付出的代价和表现出的坚决?

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游戏体验并不像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在一种成瘾式的快乐和享受中不愿意离开。恰恰相反,他内心历经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和冲突。他渴望回到现实中,他渴望被学校谅解,被父母接纳,他希望有人能帮他一下,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如此的绝望无助,所以面对不可逾越的现实高墙时,他只能一遍遍的退向由手机提供的那个,有反馈,有奖励,有肯定,有陪伴,有鼓励,有社群的虚拟世界。

他只是像一只被身边的同类厌弃、驱逐的受伤的小兽,除了退回到那个在大多数人看来虽然阴暗潮湿,却也绝对安全的地方——游戏里。他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在我和这位母亲的多次沟通后,她试着不再逼迫孩子,不再抢夺手机,她开始第一次真正主动关心孩子,关注他的内在。她试着对那个即使问询,也没有回答的孩子多了几分耐心。我对这位母亲说:“你们的关系冻结了太久了,别期望一下子就得到回应。但只要问询,本身就是态度,孩子已经识别了,即使他什么都不说。

而以前,母亲对孩子的耐心只有一次,只要孩子不作应答,不按照要求就行动,她就立刻暴怒,并且进入一种升级的相互较量。

被关注而不是被侵入,被在意而不是被苛求。这种体验,恰恰是孩子在虚拟世界里一直想要寻求的,尤其是对于那种在线多人游戏来说,孩子沉迷的永远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里的“关系”。他们的嚣张与懦弱,胜利与失败,骄傲与沮丧,只有在那些关系里时才有意义,才想继续停留。

孩子继续“堕落”着,昼夜颠倒,不去学校。有一次,那位母亲给我说她晚上煮饺子时,孩子主动跑过来说饺子还有没有。孩子的这句问话看起来很傻,因为他和母亲都知道白天才包了很多。但孩子这句话却在呈现一种主动亲近的意图,他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和母亲连接。

那位粗心的母亲依然没有识别孩子这句话背后的意图,但那不重要,因为那天母亲给他煮了饺子。我也为那块冻结已久的坚冰正在开始融化而感到开心。

在后来不久的日子里,孩子越来越主动,甚至会和母亲开一些很尴尬的玩笑,就好像他才开始学着与这位母亲真正交流,用一种坦露心灵的方式,用一种愿意分享的姿态。

后来有一天,孩子对母亲说:”我想去学校。“

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呢?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孩子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条通路,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虚幻和现实的交界处,始终站着一个人,那个人曾经对他冷脸相对,现在却默默守候——他的母亲。

后来在父母付出百般努力后,这位孩子终于回到了校园里,并且制订了复习追赶计划。虽然补落下课程的无比痛苦,挫败不断,但孩子却不再想回到游戏里。其实他从未想过要住进游戏里,大人们很难理解,他甚至厌恶自己只能呆在那里。

我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崩溃,也理解孩子的无助和绝望,当两者都在脆弱中企图让对方先屈服时,关系只会进一步走向恶化。冲突中停止较量的最好方式是先替对方止损。

游戏是人们借助想象满足胜任感、存在感、社群感、意义感的一种方式,就像孩子年幼时站在电视机前想象自己是蝙蝠侠时一样,他们通过佯装的角色扮演体验着他们渴望获得,但不曾具有的力量。

当现实破碎时,当身边的人都只因为自己考了好成绩,顺从了某些规矩而肯定自己时。当父母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这些而否定自己时,给予涉及尊严的评价时,那么孩子真实的心灵就会被遗落。总有一天,他要去找那么一处角落,一个能给予自己豁免,给予自己允许的地方。一个他能体验到自己的行为能对那个世界,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地方。一个他能感觉到自己被需要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沉迷手机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