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新版)

[美]查尔斯·都希格

本书采用科学原理和大量趣闻逸事,详尽地阐述了建立习惯的步骤。

前言|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注:早晨起床是先刷牙还是先吃饭?去公司是先查邮件还是先打扫等等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焦点是习惯如何在个人生活中产生 ,即 如何养成新习惯、改掉老习惯和老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了成功公司和组织的习惯,。第三部分探讨的是社会习惯 。

如果弄清楚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第一章

思维习惯化,也就是跑直线、左转、吃巧克力的活动,靠的是大脑的基底核,随着老鼠跑得越来越快,大脑工作得越来越少,基底核这一微小、原始的神经结构似乎取代了大脑的工作。基底核是回忆行为模式以及依此行动的核心,换言之,基底核甚至在大脑其他部分沉睡时都在存储生物的习惯。

一开始,大脑在整个过程中都十分活跃。 图1.2一周之后,一旦老鼠熟悉了路线,急 速前进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老鼠在穿过迷宫时,大脑没有什么活动。 这个过程被称为“组块化”,也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而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 我们每天的生活靠的就是这些行为组块(数量没有几百,也有几十)。有些很简单——你在把牙刷放进嘴里之前会习惯性地抹牙膏上去;有些则复杂一些,比如穿衣服或者给孩子准备午餐。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么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本能是一大优势。 但保留脑力也是件麻烦的事,因为如果人的大脑在错误的时候停工,我们就可能错过重要的事情,比如没有发现躲在灌木丛中的食肉动物,或者上街的时候无法躲过超速的汽车。所以,人大脑的基底核发展出了一套聪明的系统,能够决定什么时候让习惯来取代其他活动模式,什么时候让组块行为开始或停止。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能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习惯并非确定不变,在后两个章节中可以看到,习惯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者替换的。但是,发现习惯回路太重要了,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在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习惯从来都不会消失,  但是你的大脑无法分别好习惯和坏习惯,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习惯,那么这个习惯会一直蛰伏在你的大脑内,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品的出现。”  这解释了为什么很难建立锻炼的习惯或者饮食习惯。

学会控制习惯回路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坏习惯压制到幕后,  大脑依赖自动化的惯常行为也是有风险的。习惯往往有利有弊。【 注:所以需要我们了解习惯回路,识别好坏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的力量(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