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孤独

图片发自App

在一个月朗星晞树静风止的夜晚,庭前花间,一桌一椅,桌上摆放樽酒一壶,一人独坐,杯酒交欢,独而唱饮。

清夜里一轮圆月的余晖洒向大地,山河俊影,花草重生,一人举杯独向明月,纶巾轻落,长衫微动。佳影翩翩。

一人歌唱,一人舞剑,月随人行,月影相伴。醒时交欢,醉后分散。与月相约,云汉相见。

上所描述,多认为是一幅唯美之画作,美景美图,然美图背后即有了各种的孤独,清冷,寂寥之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欢,影徒随我身。

哲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忽然理解了诗人在月夜一人独坐,一人独饮的悲凄与寂寞,无人理解的惆怅之感。

全诗构思奇巧,笔触细腻,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放不羁。

据史书记载,李白身高1.70米,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响亮,相貌堂堂,仙风道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而且家中非常有钱,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

李白的诗文里自称身高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二十岁时曾去拜见著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评价李白:有仙风道骨,气宇不凡,可以一同遨游云天宇宙。著名诗人贺知章曾惊叹他是一个“谪仙人”。

由于唐朝的官考等级制度,史学家分析有可能李白家中是以经商为业,没有参考资格。李白后来的官职是在他成名之后皇帝特批的。

李白活跃于唐天宝和开元年间,也就是李隆基执政年间,唐李隆基时由最初的开元盛世酿成后来的安史之乱。由盛到衰的政治背景,使处在此时的诗人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空有一身才情,却只能供宫廷赏乐。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李白传于世的诗存981首,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唐诗人之中还有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可以说都能配成不同的画作,那就是与孟浩然同称“王孟”的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佛”王摩诘(王维),他参禅悟理,精通诗、书、画、音乐。他的诗存于世的我们能看到400多首。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最喜欢王维的其中一首诗《山居秋暝》,完全是一幅绝美的山居秋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细思冥想,一场新雨过后,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的在石上缓缓流淌,竹林中传来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这首描写黄昏的诗令人迷恋,心驰神往。美情美景之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不留”,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无上追求和向往。

犹喜这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理想之中的亲近大自然的生活之美,这种洁白无瑕的素练,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段非一般人能及。

他不像李白出生在商贾之家而是出生在贵族之家,家庭条件优越,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二十一岁中进士,多年的官场不畅使他不得不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可见诗人心中的悲凉跟孤寂。

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品读当时诗人之作,拉近了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孤独,仿佛正在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理想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人们最求未来理想生活的共同缩影呢?

人类源于自然,最终归于自然。只是我们不能像古人一样只看到孤独的一面,我们在孤独的时候还能发现更广阔的无限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的孤独也是最美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美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