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配谈情说爱,以结婚为目的也不行”

魔幻的2020,仿佛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苦恼和艰难,就像一个年度主题,跨越肤色和语言,为每个人都增设了一道关卡。

在分外艰险的大环境里,眼下我的那点苦恼,根本不值一提。

但它还是偷走了我的睡眠。当然……也可能是白天睡多了。

那是异地恋、远嫁和催婚压力三重叠加的烦恼。

平时不能想,一想就上头。

事情要从一场婚礼说起。

去年十一假期,我的好朋友在南方结婚,我很开心地跑过去当了个伴娘。

因为一些奇妙的缘分,我在婚礼上遇见一个干净、可爱的南方男孩——我们很快恋爱了 。

到现在为止,这段又快乐又磨人的异地恋,已经进行了300多天,但两个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20天。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直接打乱了我“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打算,把我们的见面时间推迟到了6月。

这一年时间,我们见面的天数不多,但“接头”的据点倒不少。上海、镇江、南京、北京、扬州……都曾见证我们的短暂相会和漫长离别。

这称得上一场浪漫的恋爱:一见钟情、穿山越岭,在不同的城市拥抱彼此,两颗心的距离在一步步靠近。

但这样的相处程度,离谈婚论嫁好像还略显遥远。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然而,因为年龄原因,双方父母觉得要抓紧考虑结婚的事了,要行赶紧结,不行赶紧散,“别耽误事。”

“万一没成,这一年时间就白费了”,这是很真实的焦虑,毕竟“年龄本来就不小了。”

这让我觉得,快30的人,似乎是没有资格谈情说爱的。哪怕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也是不被允许的。长辈们想要的是条件合适、迅速结婚。

父母的忧虑当然不难理解,在我们村和他们镇,我们小学同学的孩子,就快上小学了,时光流逝带来了这种可怕的循环。

更可怕的是,孩子不结婚,父母就不能安心。

这几年,我父母就在心里惦记我的婚事。但他们基本不会开口催,那是父母对我的理解和仁慈。

我爸唯一一次在我面前流露内心的惦念,是在前年春节。

在家人聚会的饭桌上,我大舅说我爸的日子相对好过,家庭和睦、老了有退休金,孩子也有技能、能独立。

那天我爸喝了点酒,笑呵呵地说,还有一件事压在他心里。

当然是我的终身大事。

小哥哥的父母表现得更加直接而强烈。

最近两年,他们开始感受到,原本体面的生活,正因儿子晚婚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原本被人羡慕的两口子,好像忽然有了一个抬不起头的理由。再加上家里老爷爷一心惦念、不断施压,焦急也就更添几分。

话是这么说,但他们真正忧虑的,无非是儿子能不能获得“稳稳的幸福”。一般来说,成家立业,当然是一个靠谱的通道——能不能通往幸福另说,但至少可以通往稳定。

这几天,小哥哥的父母对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某天晚上,我们两个心情不好的人,狠狠地干了一架。

其实小哥哥一直在努力承担父母的忧虑和情绪,不希望传递到我这头儿,怕我因此而徒增苦恼。但琐事压在心头,在我的百般刁难下,这位老兄不可避免地爆炸了。

我们认识一年,这样的事真的很少发生。他是脾气超级好的人,仿佛拥有过滤烦恼的功能,一直迁就着我的敏感和情绪化。

但耳边忽然同时响起父母和女票的唠叨,谁又能泰然自若、保持内心的平静呢?

父母一心为他好,却未必了解他心中所想。

父母考虑的事情,都是明面上的,就比如:女孩愿不愿意过来、女孩家能不能同意不立刻买房子、女孩是不是善良好相处。

但小哥哥要考虑的是,我过去后能不能继续从事喜欢的工作、能不能交到喜欢的朋友、能不能适应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能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就如同别人会考虑夜里的机票比高铁便宜,但他会想到我深夜抵达是否安全。

换句话说,以后要远离熟悉的环境、只身远嫁的人是我。

但此刻,进退两难的人是他。

我们在迟疑、在努力,无非希望尽量折中一下彼此的诉求,尽量不要让一个人放弃太多,那对我们俩来说,都太沉重了。

所以,他一边承受父母的焦虑,一边想给我一个值得远嫁的理由、让我相对安心地奔赴他的地方;我一边劝说父母,允许我嫁到南方,一边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希望到了那边,至少拥有过硬的技能。

想到我父母心中的不安,我有时候忽然就哭了。老两口那么爱我,他们总会担心,结婚以后,我到了陌生的地方,倘若没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圈子,就会过上了围着老公转的日子,万一吵架,连个去处也没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我和小哥哥之间,纵使顾虑颇多、麻烦缠身,江湖义气仍在。

或许在长辈们眼里,快30的人,仍在谈什么江湖义气,是很傻的事。他们会觉得,寻找结婚对象,更像一场博弈,涉及双方利益、有关杠杆原理,用最小的付出撬动最大的幸福才更好。

然而,两个相聚1200公里的家庭,要共同达成一件婚事,本来就需要双方的很多努力。这种困难,我从一开始就有心理准备。

也正因如此,倘若我们之间没有点深情和江湖义气,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艰难时光。留待日后,用我们宝贵的时光,为中国的离婚率做贡献,这件事不比婚前的慎重抉择、精心准备成本更高?

我不太灵光的脑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少,我从不觉得父母应该为成年的孩子付出什么、提供什么;但与此同时,我也很诚实地认为,我们不需要为了满足任何一方父母的期待而改变自己的节奏。

这是同一种观念的两面,它们必定同时存在。

但这两天,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些异样,从我小哥哥的苦恼中,敏感的我隐隐感觉到,他的父母或许正在劝说他离开我——因为担心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一个难题。恋爱总有不确定性,不管是在15岁、20岁,还是将近30岁。谁也不愿意承受这种不确定,父母不愿意,我和小哥哥也不愿意。但这一点,任凭焦虑和急切,也无法改变。

我相信这是我的男孩,但结局,终究不是掌握在我一个人手上。

有时候我会很无助地感觉到,在我们的感情里,劝分和催婚都很容易,难的是稍微体谅一下一对年轻人在做出重大改变之前的迟疑和忧虑。

我曾毫不迟疑地相信,纵使一生居无定所,也可以随时抬头看月亮。

好笑的是,一涉及到婚姻,月亮上就倒映着一地鸡毛。

只想知道,是只有奔向婚姻之前这么难,还是中国式婚姻,永远这么难?

对了,我还有一个未经考证的疑惑,中国的离婚率步步高升,除了要从当事人80、90后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也要问问60、70后们,他们有没有责任?中国有多少婚姻,是父母觉得我该结婚?是不是我们的时代已经变了,但时代里的人,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

可是不变又有什么错呢?

每个人的想法和忧虑,都值得被理解。这也是这个问题,真正让人崩溃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不配谈情说爱,以结婚为目的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