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二章 除奸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二章 除奸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通过“节持”治理官吏。韩非子用非常精炼的三个字表述“质、镇、固”,能够让君主用此三法的臣子已是“大任者”,朝廷重臣,直接参与朝政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在韩非子看来,朝臣的危害远大于地方官吏,地方官吏贪腐危害一方,而朝臣成奸则祸国殃民。

具体来说,韩非子治臣之法还是依据人性而定。法律无外乎人情,这里的“人情”不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指人性,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都要因人性而定,不能讲私情。人类情感中亲情是最重要的,亲情就是人对直系亲属的情感,比如丈夫对妻儿的情感。韩非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提出了“质”策,“亲戚妻子,质也”将朝臣的妻儿当做人质,但表现为厚待并严加看管。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一办法,而不能单纯地认为残酷。我更容易接受为厚待和教育,这一点很重要,中国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维,所以从朝臣的家人亲戚开始设立防腐墙,自然朝臣就能拒腐防奸。

赏罚“厚而必”是“镇”策的施实方案。身居朝堂高位,臣子关心的是自己的势位,只要势位在,就有一切。所以君主要对朝臣的赏罚不仅在财物上,更在地位名誉上,而且要厚赏重罚,只有这样的才能从内心里“镇”住朝臣,让他们只能内斗,不能欺君,更不能结党营私一致对君。“镇”住朝臣的并不是赏罚本身,而是君主通过厚赏重罚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与权威。所以说法家依法治国是最好的治国之策,于君于民都是最好的的。

最后就是“固”策,实行策略就是“参伍责怒”,监察督查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现在的“巡视”,同时还有持续不断的教育与学习。国家律法与政策规则是没有问题的,“参伍责怒”就是君主派人到地方上看地方官吏的作法与结果是否与国家律法与政策规则相符。其实,用最简单的办法就能看到臣子对君主朝廷的态度,实事与政策、指示、批复不符,自然是在渎职,自然有不可告人的“猫腻”。何为纯洁性,就是看你对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行动证明了一切。

韩非子接着讲“质、镇、固”的深意,他认为“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意思是:贤者因有人质抵押而不敢妄自行动,贪婪的人因受奖赏抚慰而消除野心,奸邪的人因有种种约束而无计可施。这是“质、镇、固”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贤者最讲亲情,他不可能因为自己的贪腐为奸而让亲人受苦掉命。对于爱财惜名的人,依法奖赏,给他就好了,相对于国家君位来说,爵禄又算得了什么,君主要有这样的胸怀与理念。制度与程序是正义的,有了各项制度与程序,臣子奸计就无法执行,种种制度的约束与限制,奸计根本就实施不了。

韩非子也讲了君主“慈悲坏事”,他认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意思是:宽容而不予制裁,臣下就会侵犯君主;小的奸邪不除掉,势必要导致大的诛罚。我曾经说过公司的省区销售经理不能把老板的包容当做宽容,现在我说后一句老板也不能把自己的宽容当成纵容。对于臣子的不法之为只讲宽容不讲法治制裁,结果臣子会犯上。对于臣子的小错不追究,结果成大祸。

对于奸臣的处罚,韩非子认为“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意思是:可见罪名和罪行相符时就该严加处置。留着这些人要坏事,杀掉又会败坏名声,就通过饮食毒死他,否则就交给他的仇敌杀掉他。这叫做除阴奸。看看韩非子替君主真是为难,当然我们希望君主依法论处,而不是为了名声犹豫不决,或是通过其它的方式,这是有违依法治国的精神。看来韩非子对于正大光明的依法除奸有些顾虑,但除奸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手段的问题。

【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

君主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讲人情世故。如要真正像韩非子所说要成就一番伟业,实现国富民强的抱负,就要依法治国,用法无情,所以才叫“孤家寡人”。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做到“孤家寡人”的君主不多。其实,君主最大最多的亲人是人民,真正的君主并不孤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二章 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