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课二——思维导图开启思维成长之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将这样的才能给隐藏起来,因为父母告诉我们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而婴儿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他们伤心就哭,高兴就笑,一下子就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成年之后,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越来越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将内在的思维呈现出来,开启你的思维崛起之路,帮助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让生命回归圆满。

一、神奇的大脑

     你真正了解你的大脑吗?经过现代大脑的研究,大脑主要是由脑神经元细胞构成的。

脑神经元细胞

长这样,长长的部分就是树突

      出生时人会有数以千亿计的脑细胞,当他们链接起来(也就是形成树突),才可以传导信息。如果这些神经元没有被链接,是会渐渐消失的。 所以,大脑的生长,大部分原因是树突数量和密度增加的结果。树突在大脑中是负责接受信息的角色,从出生到4岁前,树突的密集程度明显加大,树突越多说明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人也就越聪明。

         那么我们平时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增长树突,也就是不断地进行信息传递,形成思路轨迹和记忆,想法多次产生,阻力减少,形成了习惯。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我们发现一件事情我们多做后就越来越容易做,越容易做就越多做。而一些事情我们越少做就越难做,越难做就越少做。实际上,做就是练习的过程就是形成神经通路增加树突的过程,当神经元细胞产生新的连接,形成了肌肉记忆,那么习惯也就形成了。

如何有效地训练大脑使得我们的大脑可以更高效运用呢?这里又要隆重推出我们的思维导图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每天清晨,只要能上网,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将你覆盖。然而我们的脑力有限,在这样的时代,面对纷乱的信息你该如何整理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出现刚好顺应这个趋势。

     其实大家都有整理的经验,知道要想一个家被整理得井井有条,除了断舍离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类整理。导图不仅能帮你达到分类管理的目标,还能有效地将信息和你的记忆之间建立一个有效地联系,就好似你给家里的储物箱加了标签,能够帮你迅速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发散性思维


    当你品尝到熟透的梨、闻到妈妈做饭的香味、听到熟悉的旋律,看到海滩、抚摸宠物,或者仅仅抻面与回忆之时,你的大脑中会出现什么呢?答案既简单又复杂得令人惊奇。

   进入你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者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放射出几十、几百、几千、几百万只钩子。每只钩子代表一个联想,每个联想都有其自身无限多的连接及联系。

比如:

望梅止渴

三、大脑有无限的存储量

       你大脑的思维模式也许被看做是一个庞大的“分支关联机器”——一台超级生物电脑,它的思维线条从几乎无限数据节点发散开去。这个结构反映了构成大脑物理结构的神经元网络。它同样呈现了我们所见的自然世界——一片树叶的纹路、一棵树的质感,或者是浩荡的亚马逊河沿着无数支流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快速的计算可以揭示出,你大脑中已存在的信息条目的数据库,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联想,是由无穷多个数据关联而成的。

       神经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使你的大脑在100年的时间里,每秒钟输入10条数据(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或者图像),那仅仅占大脑存储量的不到十分之一。这种惊人的存储量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为构成我们新陈代谢过程的通路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新陈代谢通路的子项都复杂得令人惊叹——不管你已经存储了多少数据,也不管你已经进行了多少联想,生发新模式和思想组合的潜力都是它的无穷倍。你越以整合、发散性和有组织的方式学习和收集数据,你就越容易学习到更多。

四、思维成长之路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的教育都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而成绩一般都是以纸笔测试为主要测试方式。纸笔测试主要测试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语言、逻辑推理能力。而事实上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只需要运用到这两种能力呢?显然不是的,所以大家发现读书时读得最好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混得最好,除开运气、背景等因素,应该来说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大家的能力不是仅仅用纸笔测试来衡量了,这时候多元智能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激发大脑的潜能,达到多元智能的发展上能够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我们能使用好思维导图,那么一定能助力我们思维的成长。

感谢读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列课二——思维导图开启思维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