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這「人手一機」為常態的時代,到處可見低頭族出沒。

餐廳、超市、巴士站…… 可能稍微一不小心,便會與人來個肌膚之親。

然而,更糟糕的是,微信、微博、QQ、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好像不只再限制於年輕人的玩意兒。

可能某一天你去菜市場買菜,老闆娘還會要求你用微信或是支付寶掃一掃支付。

這不,已經有國家推行全AI自動化的餐廳服務概念了嗎?

再過幾年,人工智能也許就能在某些特定領域上完完全全取代人類。


網絡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有人說,社交軟件的出現,恰好優化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進了與世界的關係。

公司在委派任務及溝通上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還節省了時間、金錢、人力,確實不失一個好的社交平台。

商家在發布消息也更為迅速、有效率,傳播率也更為廣闊。

跨國的視頻聊天讓感情不再是距離的犧牲品。

但是——

當隨意拿起一個人的手機(如果那人願意),又或是稍微放慢腳步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發現,許多人的手指好像從沒停下過。

點開小紅點,數十個會話框紛紛推搡著吸引注意力,再點開好友圈,刷不完的動態看得暈頭轉向。

大家的工作真的那麽多嗎?

大家的生活真的都那麽精彩嗎?

朋友圈可見的種種打卡,有健身的、熬夜唸書加班的、旅遊的、約會的、吃飯的,也有純粹記錄每一天生活的。

包括我自己,在一開始也沉醉於這類的分享模式中,害怕別人看不見我有多努力生活。

以上所提到的,確實是好友圈被發明出來的用意——「記錄生活」。

可是,有多少人是真的在手機後認真努力的呢?


我見過有些人,在吃飯之前先拍照打卡,然後那麽多精緻的美食,卻只有三分之一下肚;

我見過有些人,在健身房打卡說第X天的努力健身,轉眼就坐在一旁與朋友說八卦,跑步機調的是最慢的頻率;

我見過有些人,揣著書本到處走,到了某個地方就拍照打卡,證明自己的文藝氣息,然而半年間都是同一本書;

我還見過有些人,每天九宮格的自拍,配上那些看似對生活充滿熱忱的caption,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是連房子也不願打掃的人。

放下手機,他們是否還是同樣的一個人?

離開手機,他們是否還會如此認真對待生活?

答案,也許,是否。

能夠走點心嗎?不,這些人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每天都在積極擁抱與熱愛生活。

他們想要營造一種讓別人羨慕的狀態,去滿足自己內心的遐想。

想法的確很好,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堅持下去。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這句話,套在他們身上,也許也不為過。

可能你問他們:那天看見你打卡了那本書,裏頭說的是什麽呀?

他們也許還會尷尬的看著你,不知所措不知該怎麽回答。

可能你問他們:曼谷的7-11東西好多樣化,都有些什麼特別的食物啊?

他們也許會搖頭,說只喝了杯奶茶。

可是你不能說他們不努力,因為他們確實有努力,在每天拍攝、修圖、打卡上嘔心瀝血的努力。

好友圈的打卡好像成為他們回憶過往的一種方式,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祭奠在好友圈中,等待人隨時點開懷念。

他們把自己的時間、精力,都化為了一張張的照片與贊數。

回到現實生活中,依然是那個需要早起上班、熬夜改文案的上班族

依然是那個吃一頓就要省好幾星期錢的人;

依然是那個苦惱今天吃多又胖了的人;

依然是那個需要為明天而苦惱的,普通人。

生活的軌道,並不會因為這些看似很努力的打卡,而變得更好

身材並不會因為每天的拍照打卡而忽然突飛猛進有了曲線。

那些堅持發朋友圈的人,也許某部分談不上對生活有多麽熱愛,但至少對世界,還是抱有一絲渴望。

渴望被關注、被看見、被認可。


別再以工作為借口滑手機了。

別再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

別再義憤填膺地發飆觀點來證明自己的博學。

別再消耗自己所剩無幾的青春了。

你要知道,那些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此時此刻正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在健身房努力的揮灑汗水,汗水流過他們塑性成功的肌膚;

在自己的小屋里流淌著柔和的音樂,翻閱自己喜歡的書籍;

他們的好友圈,是安靜的。

因為熱鬧的已經在身邊,用心去感受即可。


別再讓自己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應該真正身體力行地去努力。

你的生活,不該是這樣的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