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鉴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职业生涯五大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类似)来源:知乎
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人生阶段论”有5个阶段!
对人生职业发展阶段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美国的舒伯(D.E.Super),他是世界职业规划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舒伯对人的生命发展过程,提出了以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为中心的职业生涯五大发展阶段目标。这五个阶段也称为“大循环”。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和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一样,可分为连续不断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目标,如果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从而导致职业上的障碍。也就是说,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是否顺利。所谓发展各阶段的课题,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按阶段必然会经历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并形成一个系列。
这几个阶段包括成长期(0-14岁左右)、探索期(15-24岁左右)建立期(25-44岁左右)、维持期(45-65岁左右)和衰退期(65岁左右至人生终点)。在这五个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若干小阶段,详见下图。图中虚线部分表示阶段之间有重叠的现象,并不完全受年龄区分的限制。
1.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左右)
根据家庭或学校的主要人物(家长、教师等)的状况发展自我概念。在欲望与空想占支配地位的同时,逐步产生社会的参与感,并开始认识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性。成长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空想期(4-10岁左右):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
兴趣期(11-12岁左右):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做职业选择。比如。我想做什么?
能力期(13-14岁左右):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合,有意识地进行能力培养。
2.探索阶段(15-24岁左右)
人在进行自我推敲与职业方面的探索中,体会职业的作用,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主要通过学校学习、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因此该阶段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探索阶段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暂定期(15-17岁左右):通过学业与课余生活,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注意升学或就业的一切机会,并在思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过程中,重视现实的因素。
转移期(18-21岁左右):正式进人职业领域,或者接受专门的教育,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有某种职业倾向。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开始考虑,这个职业是否是值得我一生奋斗的职业。
试行期(22-24岁左右):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的可能性。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时,便把已开始的工作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端。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这个阶段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学习方向、教育机会的选择;二是职业方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除了家族性因素外,探索阶段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有多高。是选择职业学校还是读大学?在哪里读什么样的专业?在读期间是否准备好了今后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如果发现不专业、不适合是否及时调整?这一系列问题都至关重要。从10年前开始至今,每一个阶段的数据都表明:在寻求职业规划咨询帮助的社会成人中,超过85%的问题都是因为探索阶段没处理好而引起的。
在转移期和试行期,如何加快这两个阶段的进程,尽早选定职业方向,是本阶段职业规划的目标之一。
3.确立阶段(25-44岁左右)
在这一阶段,人们一般已经获得了与自己相适应的职业,并为能终身从事而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的核心部分。在本阶段的后期,确立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修正期(25-30岁左右):个人在所选的职业中安顿下来,重点是寻求职业及生活上的稳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
作为一个特别的界点,30岁是评估个人发展状态的一个重要依据。30岁的时候,学业的根基已经确立,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安定期(31-44岁左右):随着自我职业发展方向的明确化,进入了职业上的自我安定期。这阶段会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并为确立与保持地位而竭尽所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阶段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4.维持阶段(45-64岁左右)
由于个人的地位在职业社会已经确立,个人对职业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保持自己已经达到的地位和有利的现状,同时对开拓新的职业领域的兴趣逐步下降。人们会开发新的技能,维护已获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维持家庭和工作两者间的和谐关系,寻找接替人选。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随着个人身体、精神方面能力的下降,对职业上的活动慢慢开始力不从心,并逐步从参加者转变为旁观者。衰退阶段也可分两个时期,即减速期(65-70岁左右)和隐退期(71岁以上)。减速期是职业退休的时期,也可以划入维持阶段的最后期,这时人的活动节奏变得缓慢,原来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均减少,以与自己的身体、能力相适应。
至于隐退期阶段,因为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什么时候完全停止职业活动我们无法断言,对有的人来说工作可能依然是人生的乐趣,但对有的人来说,工作巳成为压力与负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维持阶段及衰退阶段的年龄段在不同国家会因国情而有所差异,主要受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如法定60岁退休,那么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60岁就进入衰退阶段了。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的进步,个体的生存时间巳经跨过了“人生60年”、“人生70年”,已迈向"人生90年"的新时代。45岁以后的人生,完全可以有职业创新与发明,而如果维持现状不愿在职业上继续向上开拓,反而可能无法维持现状。当40-45岁的过渡调整期处于向上状态时,很有可能再出现一个向上的波峰。
在这个阶段该如何选择一份“好工作"呢?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各自的追求,不同阶段对职业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好工作的标准也不同。通常,在探索阶段,对自己锻炼最大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在建立阶段,收人最多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在维持阶段,最有利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当然,所谓“好”是因人而异的,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三、职业流动
劳动者变换劳动角色,从某一到另一单位、职业、或职位的变更过程。
比如:跳槽,通常感受是迷惘和困惑。倾听师需要理清来电者的目标是什么,再根据目标往前推。
四、职业倦怠
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比如,对工作丧失热情(如上班如上坟)
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态度恶劣等)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无所谓考勤,想跳槽等)
倾听师需要了解来电者长远目标是什么,当下需要做到什么,把不确定变成确定。
五、行为治疗(行为主义流派)
更注重表现出来的结果,不关心人心理是怎么想的。
行为治疗的关键是训练以及矫正。比如,巴布诺夫条件反射、强化刺激
行为治疗的观点:没有病人,只有症状
目标:改变人的行为。(学习条件反射理论)
六、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
1、确定来电者是否带耳机或者是否适合公放
2、四个字或五个字说话来引导来电者。
七、目标倒推法(切忌一蹴而就)
1、设定目标以及实现时间
2、设置关键时间点
3、设置关键时间点
4、进行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