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效应

托马斯·霍文是很难缠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他以高度的鉴赏力、察觉力以及自身在艺术判断方面不可动摇的自信心而闻名,但是他并不是一向都是如此充满自信心的。



他19岁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成绩不及格,他感到焦虑、自卑并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在辍学之前,霍文决定去上最后一门课,那是有关雕塑方面的高年级讲座。第一天上课,教授讲台上放了一件有细长管子的发亮金属物。

“诸位,”教授对8位普林斯顿的学生说,“请对此物件的美学优点特质提出意见。”

“圆滑的流动性。”长青联俱乐部的一位四年级学生说。

“球形和谐。”三年级的学生附和道。课堂里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喝彩,直到只剩下这个三年级的长着青春痘的霍文。

“嗯,这个东西磨得太光滑、太机械化、太冷、太流线型、太具功能性,这不是艺术品。”霍文道歉地喃喃而语。

这件物品是妇科用的子宫镜。

“从此以后,”霍文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我了。”



霍文转变的事件是正面的。打破儿时或青少年时期生活惯例的一项重要事件,不管好坏,可能会使孩子重新定义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价值,从而显著改变他们的悲观或乐观。

研究这种罕见事件极端困难,也正因为他们极为少见,所以霍文效应的证据比父母、老师或基因影响乐观的证据要弱。一项证明从研究悲剧事件得来,那就是母亲的死亡,因为这种不幸事件足以让我们做深入研究。

乔治·布朗是伦敦一位精力旺盛且有着奇特经历的社会学教授。30多年来,他研究伦敦贫穷主妇的抑郁前兆,发现那些在11岁前母亲去世的成年人中,一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性很高。母亲的过世是永久性的(她不会再回来)、普遍性的(孩子有许多事都依赖母亲)。从那时起,就成为他们看待损失的标准,所有的挫折很快被灾难化为永久及广泛的损失。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幼年失去母亲的妇人,得知她成年的儿子将移民去新西兰的消息,她不认为儿子离开是去创造新生活并且还会回来,而是将儿子视为死亡。在幼时遭受身体虐待或性虐待的成人,也会有悲观的解释风格。父母争吵、分居或离婚,是给孩子带来创伤的更常见的事件。父母之间常出现纷争,那么他们的孩子会较为悲观,甚至会患抑郁症。



相对的,一项意料之外的挑战所获得的掌控感可成为乐观一生的主要动力。以下是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童年故事:

“1950年,我15岁,我正在马铃薯田里做着成为布鲁克林道奇队内野手的白日梦。我很努力地提高自己不算太好的棒球技术。我也知道自己近视、太胖、跑得慢、笨拙,球时常从我的手套边飞过,或是从我伸出的球棒边飞过。我讲话女孩子们都听不懂,我很容易脸红,难怪我喜欢的女孩子从来都不正眼看我。

那个夏天,我遇到了响尾蛇。

它朝着我的右边看,虽然岔开的舌头在飞舞,但是它还没有发觉我。我走了几步后就停下来,我可不能错失这次机会,不能让这条蛇在我的后院横行。我有球棒,也有响尾蛇,所缺的只是结果。我们两个中,一定有一个得死。

当我挥棒时,我完全落空,棒子打到离目标还有好几寸的地上。“只用棒尖打”,正如爷爷警告我不要做的那样。它转过头来,好像在决定是否要咬我,但是它的眼睛闪着恨意,口里发出嘶嘶声。它正对着我,尾巴摇动作响,并朝我露出储存毒液的尖牙,它的嘴又白又宽。我弯下身一棒又一棒地挥击它,它终于在离我几英寸的地方停止前进了。

我等到它完全停止抖动后,用手从靠近它尾巴的地方把它拎起。我走向屋子,手臂向前直伸,蛇在我的面前摇晃。‘我的天呀,’爷爷说,‘这个小孩自己抓了条响尾蛇。’

那个夏天我瘦了12斤,秋天开学后,我体型匀称、走路姿势优美、跑得更快,并去参加学校的舞会,我也学会了与女孩聊天……

最近在父母家,我找到一张1950年照的黑白相片。相片中有个胖胖的戴眼镜的小勇士,手里握着一条三英尺半长刚被打死的响尾蛇。那个小男孩笑得很灿烂。”



相反的情形也一样是真实的。不寻常的无助与失败,例如母亲去世、身体上遭受的虐待、父母激烈的争吵,或是青春期在性爱方面被严厉地拒绝等,都可能使乐观崩溃。“我永远不能完成一件事情”、“世界不公平”或是“我没有值得别人爱我的地方”,自此发展的假说是不需外力协助就可自行完成的。

一旦悲观出现,就会得到强化。每一次拒绝与失败都会有一些永久及普遍的真实原因,发展中的悲观者抓住这些原因,并将它们视为唯一的而忽略其他较乐观的原因。发展中的悲观者只要打开电视或是阅读报纸,即可加强其悲观的想法,悲观就会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了。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干预?如何将悲观转变成乐观?如何加强并保持孩子的乐观?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是很大程度上基因决定了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父母可以改变自身的悲观,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掌控的经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霍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