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离婚?如果结婚仅仅是为了找一个拉不长,团不圆,推不动的男人,为什么还要去承担沉重的婚姻?
在今天,大多数的中国男人,还在心安理得地盘算,花几万块钱讨个老婆,生孩持家,服侍爸妈,是个造福一辈子的买卖。
而今天大数据表明,女人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婚内出轨越来越多,而绝大多数的离婚,都是女人要求的。
8岁时,憧憬婚姻;18岁,质疑婚姻;28岁,抵触婚姻;38岁,拒绝婚姻。婚姻,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是很多中国女人的心路。
只是,48岁以上还未婚的女人,在今天是极少的,尚并不能得到一个有说服性的结论:
是不是不婚的女人,会更加美好和幸福的度过自己一生?
女人不婚成了一浪比一浪的更响亮的呐喊,可是问题在于,女人不婚的后面,其实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
因为绝大多数标榜不婚或者已婚后悔的女人,她们主张的“不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第一选择,而是一种心灰意冷的防御!男人都是这种提不起来的狗熊样,凭什么我还要付出?
这是几千年一直身处劣势的女性们,对于自身思考,也是一种反抗,更是一场在男女两性势力之间,由女人发起的有攻击性革命。
曾经很多次在文章中看过婚姻作为一种人为制定的父系社会制度,对于女人的压迫和束缚。
在我做大龄剩女的期间,我也不止一次的深思过,既然人们的婚姻都这样不幸福,是不是应该废除婚姻制度?
“为什么女作家写自己的婚姻,都只有阳光灿烂的美好。这是真的吗?还是你在粉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当年读三毛、尤今、席慕容、龙应台,真的个个都是婚姻美满,茶米油盐经营的活色生香。当年我其实也想过类似的问题,她们写的真的吗?还是写出来给人看的?
事实上,作为一个未婚女人,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婚姻非常幸福,如果打分的话,只能算成马马虎虎。婚姻改变了男人,也改变了女人。每个人都有过一种心理体验:
离开家一段时间之后,从踏上归程的那一分钟开始,心中就有一点点隐隐的兴奋,拼命地往家赶,离家越近越激动,兴奋指数在奔进了家门的那一刻,达到顶峰。
进了家之后,长松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其实,家还是那个乱七八糟的家,人还是那些争端不断的人,也许第二秒钟的第一句话就是指责:你为什么没有收拾房间?你怎么还在看手机?
可是那口悠然自得,松下来气,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放心”。放心是来自彼此关系的亲密。
对我而言,今天的问题,并不是结不结婚。因为婚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而独立。然而,经济富裕,生活舒适,物质无法解决的却是每个人孤独的内心。
而今天越是衣食无忧的年轻人,越感觉孤独!
人生中,其实最珍贵的不是钱,而是不可再生的时间。而所有必须用时间来浇灌和累积的东西,才是无价的。
两个人在一起,不用听名字看脸,仅凭着彼此的味道,手摸过去的皮肤质感,外人看不明白的微表情,在一起走过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往昔……
这些都会培养起,一种熟悉万分的默契。就是这种熟悉的亲密感,才是心中最空虚的慰藉和要求,用来驱逐面对孤独的恐惧。
虽然每个人都需要一定范围的孤独,但是无尽化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酷刑!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主要矛盾都是主观和客观矛盾。主观会导致孤独,客观会开解孤独。
在很多时候,客观代表着冷漠的现实,接受客观,并不总是阳春三月如浴春风的舒适。
人总是会越活越主观,越活越固执,如果拥有无法摆脱的,甚者会导致痛苦的两性关系,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调整自己,必须做出一部分的妥协和让步,把自己变得更加有社会属性,学会尊重另外的个体。
我认为,无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婚姻制度,还有婚姻中的男女,会讲持续纠正自我,找到更加契合彼此的形式。但说实话,我不认为人类的婚姻制度会在近几个世纪内,瓦解。
每个人,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需要一种长久的,稳定的,充满熟悉感的亲密关系,成为自己的牵挂,让自己放心而安心,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这种关系可以不叫婚姻,我们有权各自定义,但是没有人能够孤独一辈子。
图文来自网络
整理者:一个热爱阅读与分享的90后姑娘。
VX:13607865567
期待与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