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袭秋色,登临

着一袭秋色,登临大别山 。

国庆小长假,挺进大别山。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参加过户外登山的菜鸟来说,充满无限诱惑。

试试?试试。

忐忑中报了名,临行前,准备装备的过程,莫名激动。

一、“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要背包负重登山,两瓶水一升,这是必须的。午餐在山路上,自带餐精简到一块牛肉干,一个苹果,这已经是最少的了。还有,带什么在背包里,带怎样的包,能带多少,显然都是一个初次遇到的课题。

一个人,什么都不背,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山,若负重,还能登山?我对自己深表怀疑。为了减轻登山的负担,于是,准备装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过程。买登山包,问客服的问题是:这个包包自重多少?买隔睡袋(以前从来不知道有这个东西),问客服自重多少, 收纳起来占多少体积?

把电子托盘秤找出来,一样一样地比较称重。一件速干衣重169克,一条裤子就有219克,考虑再三,裤子不另带了,一件穿三天,只要不破脏一点没关系,总不会破吧。睡衣要不要?纠结了两天,既然有了隔睡袋,那就带件真丝连衣裙睡衣吧,这是我最轻的睡衣,放进托盘上一称,89克……

还有护膝,手套,登山杖……最后,我的登山包总重6.4kg,12.8斤。哈哈,其实也就是一个百日婴儿的份量。

背起装得鼓鼓囊囊的登山包,在家里来回走了几圈,够呛!还要背着它登山?能行吗?不管了,既然已经做出决定,那就继续前行。想想以前红军爬雪山时,不是还有许多伤员吗,不是还要负重更多吗?和他们比,我这个包包的重量算什么?

二、星,还是灯

下午4点出发,原本说大约6个小时能到,结果六小时后才刚走上弯弯曲曲的山路,此刻已是夜晚10点之后,路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丝灯光。好不容易经过一个小镇,镇上也已经很安静。 

我们的车在大别山区盘山公路上行驶,不敢快速。车窗外,一面悬崖峭壁陡立着,黑乎乎地往后退,另一面或许就是山崖。前方有星星在闪烁,星星好像就在前方。李太白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太白一向以夸张入诗,他站在高楼上,就觉得可以摘星星了。如今,我们车子的前方就有星星在指引着我们,似乎盘过一座山岭,就可以触碰到星星一般。绕过一座山,恍然发现,原来其中最亮的那颗星是农家乐前高挂的一盏灯。

星,还是灯?黑夜,在大别山路上驱车,灯如星星在闪烁,照亮前方的路。

到达目的地,看到“欢乐农家乐”那几个霓虹闪亮的字,特别激动。下车,吃饭。

不经意一抬头,不禁惊呼:哇,太美了,星空!好像全世界的钻石集中起来,随意地洒在黑幕上, 璀璨!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就是这个感觉。然而,词汇贫乏的我,说不出星空实际美感的千万分之一。

美艳绝伦的星空,一下子扫去了长途坐车的疲惫。看到这样的星空,这次冒险试试已经值了。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美的星空了,20年,30年?唯有在黑黢黢的群山里,又正是秋高气爽的农历8月下旬,才会有如此迷人的星空。赶上了最美的星夜。

三、别样装饰别样景

走进农家乐,随即被墙上花花绿绿的旗帜所吸引,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奇葩的装饰墙。第二天发现,这里每户农家乐家里挂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旗帜。

就像锦旗一样,来自天南海北,无所不有,户外旗帜上,各种签名,看似零乱,可正是因为原创,因为随意而各有风格,在四面墙上骄傲地占领着一席之地。

这么一个小小的山村, 藏在深山里的农家, 居然有那么多的户外组织,不远千里而来,留下他们的足迹,包括我的初次徒步登山。而我居然才发现户外活动已成燎原之势,蜷缩在“单位——家”小小的天地里,孤陋寡闻不说,身体也提出抗议。

发现,来这里的都是自找虐徒步登山的。这里没有索道,没有盘山公路,只有靠双脚走上去,除了山顶,除了2号线有几个瀑布飞流直下外,其余也真的没有什么惊艳的风景。可是一车一车的人,全副武装(登山杖,登山鞋,登山包……)进山。第二天早上进山一辆大卡车,一车着运动装迷彩服的登山爱好者,真有点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气势。

这里没有店铺,唯有一家小超市;这里没有卖当地土特产的摊贩,连水果摊位也没有。这在其它景区几乎不可能。而来这里的人却很多,来自天南海北,都是户外登山徒步爱好者。从山上下来时,特别想吃的是新鲜水果,可惜都找不到。哎,他们真不懂挣钱,若是浙江人,早就在家门口摆上土特产,特别是当地水果,哪怕黄瓜,一根也至少可以售价3~5元钱。

猎猎队旗


大别山观日出

昨晚银汉星空,璀璨溢彩;早晨旭日东升,其道大光。眼见那颗红日从山岚中跃出,瞬间之美文字不能描其千万分之一。

眼前是群山绵延

这就是大别山,终于明白王家新的那首诗《在山的那边》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晒在外面的老玉米

四、找虐的2号线

6:30早饭,七点整装待发,全体意气风发,只待进山剿匪。等到向导,出发,龙井河2号线,浙江的哥们姐们来啦!

百度上说:“安徽有无数的驴道,有徽驴把2号线列为——省内难度第一、强度第二!可见其难度之大。徒步大别山2号线,要穿过密林、越过荆棘、涉过溪流、爬过高坡、攀越峭壁、下降陡崖等等。很多的时刻你不是只靠双脚在走,而是完全靠四肢攀爬。沿路都是瀑布美景,但是有点危险,不建议新手前往。”

如果之前先看到这样的建议,我一定不会来。毕竟我对自己的体力相当没有自信,因为爬个三层楼都觉得气喘吁吁,怎么爬300层楼高的山,而且还要手脚共爬?

无知者无畏。之前,我的印象中只有“挺进大别山,难度不大,适合徒步登山新手来挑战”,也没懒得做攻略,因此,一开始就紧跟向导走得还算沉着。

我们住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寨,现在居然要先下山,再从另座山的山脚登山,去看山那边的飞瀑。等到真正从另一座山开始爬坡,陡坡几乎在70度,除了前人走过的印迹,没有路。我爬了一小段,气喘如牛,明明无路可走,脚要搁在哪里,才能上去?我越来越落后,领队和大卫殿后,他们告诉我怎样踩实每一步,告诉我一定要先把登山杖牢牢抓地后再攀高, 遇到陡险之处,甩开登山杖,让登山杖挂在手腕处,用手攀住树根岩石,四肢并用名副其实爬山。

“后悔了吗?要么后退,要么跟上。后退无人陪你,只有跟上,一步一步走踏实,能行的。”领队见我体力、经验都是小白,鼓励我。

原来同行的队员此行目的专为挑战大别山2号线。据说在大别山目前开发的四条驴线中,以2号线强度最大,难度最高,风景最美。艰苦程度最甚。而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难度低,适合新驴友”其实是大别山1号线的情况。

到达一个制高点,回首望,崎岖陡峭的山崖在我的脚下,心中豪气陡生。有什么了不起,我不是上来了吗?同行者都是 

好不容易爬过了一座山,峰回路转,水声哗哗,随即眼前一亮。飞流直下三千尺,当然是太白的夸张。我们到达第一个瀑布,这个瀑布且称呼为“彩虹瀑布”,它在上午9点多,就会在瀑布下段,我们全体队员都为之惊讶。

魏武帝“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改前人的萧瑟悲秋之风,反而寄寓了一种豪迈慷慨之气。爬行于大别山2号线,各种艰险已经一一经历。

到山林里去,享受大自然的洗礼,为生活增添健康气息。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去山林里漫步,登高望远,远离城市的喧闹,沐浴山林的清新空气,不需要什么投资,却照样收获健康。让我们快乐地爬山,来一次健康的有氧运动,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眺望远远近近的绿色,实在是人生中难得的美事。

图片发自App


阳光公正阳光穿过重重山林照到山谷,一缕缕都是普照之爱。摄下这张照片,见证正大光明。
瀑布,岂是溪流

五、走一步,再走一步

找虐的2号线,过了一个岭又一个,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下午1点,终于下山回程了,路一样陡,危险却比上山更甚。

以为下山就好了,不会那么累,不会气喘吁吁,不会迈不动步子。可是,我错了。

我的腿一直在抖,不受我控制地抖。它似乎站不住,也没有力气可以扎稳。

“把登山杖撑稳了,再动脚。走好一步,再走下一步。”

“不要踩小石子上,会滑下去。”

“有树的地方,挂起登山杖,直接抓树杆,更安全。”

领队和老驴友好心地指导我,提醒我。

亏得有登山杖,两根登山杖放得最长,那是我手臂的延伸,其实我还是在用四肢爬下山啊。我感觉完全是靠重力在拖我下山,而我的登山杖起到了稳定我,限制惯性以免滚下去的作用。后来,感觉到两手臂大臂外侧酸痛厉害,恍然悟到就是用力撑手杖之故。


经过一处悬崖,需要攀着一根铁丝下来。那处悬崖大概也就是一二层楼高,如果下面是平地,可能没那么恐怖,可是下面依然是陡坡啊。一个一个下,同伴已经先攀下去,看着他手抓铁丝,脚踩悬崖上凹凸处,轻轻松松就下去了,那轻捷的样子看起来很酷。

轮到我下去。紧紧拉住铁丝,脚要往下寻找一个可以支撑的点,可是,下面无处安放我的脚啊,拉着铁丝,我恐惧地蹲在垭口上,上不去,也下不来。腿在抖,脚在抖,心咚咚跳,又是一身汗。忽然就想起莫顿.亨特,想起他小时候被抛弃在悬崖上的感受,他说:“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除了没有哭泣,此刻我真的理解了小亨特的恐惧。

往下看,光秃秃的岩石,根本没有可以踩脚处。

“别怕,移动右脚,往右下一点,有个缺口,对,再下一点点,踩住。”同伴在下面指点着。我照着做了。

“好,现在移动左脚,往下挪,往左边一点有个落脚点,踩住了。”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 跟着同伴的指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终于明白了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他人生的感悟。感谢同伴此刻扮演了莫顿.亨特父亲的角色,有朋友同行,真好!

有时,路确实并不那么平坦,人也并不那么强壮,但是依然有路存在,不恐慌,镇静、沉着,不急于求成,依然可以前行。何况,不是孤身一人,还有朋友的陪伴和帮助。

回程的最后一段,还要翻过一座小山,约一小时的路程。此刻体力用尽,浑身上下哪儿哪儿都在酸痛,真的已经寸步难行,好像上升一小步都要拼尽力气。此刻登山杖又担当起了重任,先把它插在前,然后靠在登山杖上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即便如此,走十几米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同行的丹(男)难以置信:回程怎么还有这么远的上山,好像早晨下山的路已经全然忘却。他也疲惫不堪,和我一样体力透支。

然而,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个10米,再一个10米,靠着团队互相打气、鼓励。终于翻过了最后的小山。

回到平坦山路时,那种幸福感无以言表,什么叫“如履平地”,什么是“闲庭信步”,终于懂得其中有着多么奢侈的幸福。没有登过山,没有爬过险峻的山,怎么能体会到平常走路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呢。

夕阳在山,回首向来萧瑟处,已无惊怖也无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着一袭秋色,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