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游戏


一手扑克牌,半部人生曲。

小时候,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阶级斗争搞得还很激烈,我们还刚认得阿拉伯数字大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的纸牌是“小猫钓鱼”,比谁的点数大,谁大就通吃,管你的花色黑桃还是梅花。好比我的阶级成分比你好,你再娇娆都没用。

稍大一点的时候,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农村开始搞包干到户,身边大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干农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似乎都想把攒了一辈子的力气一夜间使出来。身边同学们纸牌的游戏就流行了“争上游”,谁手上的牌好,炸多,谁就是上游。这种玩法,拼的是“实力”,没有技术含量。

到了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兴起,光靠出蛮力也只能解决温饱,外面的花花世界可望不可及。脑子活的人就开始游走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边缘,打擦边球。人们开始钻寻各种资源、人脉和机会,积累自己的机会成本。于是,纸牌的游戏变成了“八十分升级”,只要你积累了八十分,就可以升级上更高的台阶,你就有了突破。

本世纪初,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分人果真富起来了,国企工人下岗,个体经济停滞不前,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则一直富起来了,并没有像以前预设的那样带动大部分人富起来。于是纸牌的游戏变成了“斗地主”。三个斗一个,上堵下拦,中门再痛揍。

十年前,贫富差距稍微改变,单靠机会成本已经很难再浑水摸鱼。人们得靠自己的脑力、机会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才能取的所谓的成功。于是纸牌的游戏就变成了“掼蛋”。

“掼蛋”讲究的是对自己手中牌实力的判断,讲究的是分析对手的性格,讲究配合,讲究大局观。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匹夫之勇。

而更重要的是你要揣摩对手和对家的本意。当上家一手牌发出,你若性急好斗者,电闪雷鸣,不放过对手的任何挑战,稀里哗啦把自己手中能用的牌全部抛出,不计后果,到最后你手中剩下的全是垃圾货。这种打法,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肯定会先被淘汰。

要是你性慢稳重者,见上家一手牌发出,左思右想,迟迟不决,急得对手直喊“快出,磨蹭啥?尿都憋出来了”。你则十之八九错失良机,被社会抛弃。

若是你有大局观者,和对家共进退,配合的天衣无缝,真要是牌不如人,则丢车保帅,抢的一线先机,虽不能满贯,也能分得市场一杯羹。

对于掼蛋,只有善于谋划者,牌局中虚虚实实,或避实就虚,或声东击西,善于抓住丝毫的机会和对手的破绽,你才能占得先机。若真这样,不按套路出牌说的就是你。

也只有到那时,当你一手牌发出后,给对方以严重威胁,窘住对方,这时的你才可以悠闲的啜一口茶,眼睛瞟着对方,看他抓耳挠腮,额头青筋暴露,或哭丧着脸作惨笑。这时候的你才能其领会掼蛋的乐趣,成功的奥妙。

怕就怕你遇见对手心机深厚,他面对惨淡的牌局,全然作不介意状,不生气,不着急,好像牌局于他无关痛痒。你的兴奋就像蹦到棉花球上,弹不出一点响,这时的你会索然无味,也会麻痹大意。所谓大意失荆州即如此。

这时的你,是最应该当心的,你在社会上混,碰到这种人,可得加倍小心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纸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