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

1938年,将近300名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历时68天,从长沙到昆明,徒步3000里,历尽千辛万苦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

2018年,记者杨潇历时40天左右,重走西南联大西迁之路,在探寻前人的脚步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2022年,我用2个星期,跟着杨潇,神游在书中,在1938年和2018年之间穿梭。感受着时间与空间的变换。自己仿佛也得到片刻间的成长。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接纳与感恩。

接纳生活赐予的一切,感恩所有人对于今天这个世界的付出。

1938年,那个年代离我们仅仅过了80多年,却像隔了几个世纪。

那时的中国,被战乱,贫穷,混乱,愚昧等等负向的东西包围。人民流离失所,东躲西藏。

今天,我们高楼大厦,吃穿不愁,人们彬彬有礼。

这么大的反差,都是几十年来老一辈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换来的。

在1938年时,那些青年求知若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忧国忧民。那些战士们、同胞们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换回家国统一,人民幸福。

如今,我们可以随时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和平年代带来的安逸。但是我又在做些什么?

我经常觉得自己的日子太难熬了,怎么这么苦、这么累?

可和几十年前的人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几十年前那些人想都不敢想的天堂。

我也终于理解奶奶的喜悦,那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人。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就像做梦一样,没想到能过的这么好。

我在反思,我们无条件的享受前人们创建的美好生活,我能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或许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养育孩子,赡养父母就是对前人不懈努力、拼命奋斗最好的报答。

杨潇重走西南联大西迁之路找到人生意义,我跟着杨潇的书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那便是好好活着,做好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