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No.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记录于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
继续用“见感思行”的模型来学习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如下。

文章结尾处附有“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相应章节的全文免费分享,仅限40份,可以保存图片,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领取。

见:

重生:

重生就好像大病初愈的感觉,身体虚弱又元气十足。一些迹象表明你已经是全新的人了,终于可以带着全新的身体,重新出发。本质是心理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人生重组的过程。

褚时健种橙的例子就是一个重生的故事。

心理弹性

指得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心理弹性的核心就是培养容纳变化的思维。

重生的两个要素

1.重生的第一要素:偶然和意外
生活不是机械,没有说明书。重生依靠的是生命本身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会和你所在的生活现实相结合,产生一些奇妙的变化。重生的故事,经常充满了很多的偶然和意外。你不会提前知道答案,但是当它出现的时候,你又能认得它。它和你以前的生命经历,会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让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命中注定。

重生的过程就好像,原先你身上存在着很多个自我,其中某个最主要的自我,因为他自身的限制被剥离了,而另一个原来你觉得微不足道的自我,却成长了起来。因为他符合外界的价值观,也符合你的需要。忽然有一天,它就变成了你的主要身份。

2.重生的第二要素: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的意思就是要跟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既不想着避开伤痛,也不想着弥补损失。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开始。有时候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如果你一直惦记着弥补损失,你就没有办法结束,重新开始。如果不放下原先的东西,就看不到新的可能性。

在结束阶段,我们从原先的环境、身份和目标中脱离。

在迷茫阶段,我们会跟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

在重生阶段,我们获得了一种新的目标,一种认知结构,一种新的意义感。

相比于原先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会变得更有智慧、更能容纳损失和变动,也更能适应新的现实。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我们重新出发变得更灵活和坚韧,直到下一次转变的到来。

感思:

这一章的内容是重生,感觉重生就像一个氢气球,如果总有来自过去的线牵着它,它就一直不能飞走,一直不能到新的地方去。“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过去总让人意犹未尽,或是心怀怨恨,或是心怀愧疚,都已经过去了,我们不想承认自己对过去的错误无能为力,于是就把过去记在心里,同时也把自己拴在了地面上。也许正如舒祺老师在“复工后效率低,重启工作状态,怎么办?”的得到直播里面讲得那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向别人证明自己有多厉害,多优秀,很多职场人的焦虑和压力其实就是来自于此……其实优秀的人有的不是“巧办法”而是“笨功夫”,日拱一卒的“笨功夫”。这样的日拱一卒背后的心态是专注的精进自己,把每一次经历、危机都当做成长和学习,这样的心态会更平和,也会更从容地面对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内心的安定。

行:

无需证明自己,只要精进和进步。

WechatIMG1380.jpeg

你可能感兴趣的:(No.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