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在心理学中,感觉被定义成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知。相当马原的定义。

感觉的作用在与提供内外环境信息,维持内外信息平衡,构成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一切心理现象就全都是扯淡,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感觉的来源是刺激,而刺激有两种。其一是远刺激,来自事物本身的刺激,或者说是事物的性质本身,是属于物体的,相对稳定,只随着物体本身发生变化,当然物体也会和环境产生互动进而发生变化。其二是近刺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类似于声音或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之后发生变化,最后才进入我们的眼睛或者耳朵,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近刺激,看到的是光线,听到的是声波,这些都是近刺激,而对应的远刺激则是事物表面的物理状态、事物的振动。再比如物体时三维的,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二维图像合成的三维印象。

感受到的刺激需要进行编码才会转变成感觉信息。感觉编码有两种理论。其一是特异化理论,不同神经元传递不同感觉,神经元在感觉编码中是特异化的,也就是专门化的。其二是模式理论,认为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才是感觉编码的本质,感觉编码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而最新研究则证实神经系统当了一次老好人,同时采用了这两种相互排斥的模式,主要是在不同层次中分别采用这两种模式进行编码。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人感受微弱刺激的能力,或者说是指人能感受到多么微弱的刺激,使用绝对感觉阈限进行衡量,也就是指能引起人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因此,绝对感受性这个概念描述的是人的感受能力,也是绝对感觉阈限的意义所在;而绝对感觉阈限则是人类感觉的最小值,是人类感觉的内容,也是绝对感受性的内容。感受性是对人类感觉能力的主观描述和解释,而感觉阈限则是对人类感觉能力的客观描述和衡量,也是人类感觉能力的意义所在。阈限就像是宇宙,而感受性则是人看到的世界。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阈限,而最后产生结论并推广、应用的时候,使用的则是感受性。阈限和感受性这两个概念具有非常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也是早期心理学概念的某种通病,是旧时代学术规范未形成时的畸形遗产,是积重难返的原始BUG。多么喜欢心理学的发展能够像物理学那样,革命性的变革能够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的定义和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基于同样的逻辑,所以是一样的,只不过差别感觉阈限即受到刺激物该变量的影响,也受到原刺激量的影响。因此,如果说绝对感觉阈限是函数,那么差别感觉阈限就是导数,至少在数学表达式上,二者之间是存在这样的关系的。

具体感觉:视觉

人类视网膜上有1.2亿个视杆细胞和600万个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细长,负责夜视,感受明、按,分布于中央凹外,且越远离中央凹数量越多;视锥细胞短矮,负责昼视,感受细节、颜色,主要分布于中央凹里,离开中央凹后数量减少。

因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数量远超位于视网膜第三层的视神经节细胞,所以这两种细胞会通过双极细胞聚合作用将兴奋传递给视神经节细胞,聚合作用就是指多个第一层细胞的兴奋汇聚到一个第三层细胞上。视觉系统的传导机制中还存在另一种作用机制,即侧抑制作用,指相邻感受器之间相互抑制的现象。侧抑制作用导致一个感受器细胞的输出不仅取决于本身的输入与处理,还取决于相邻感受器细胞的输出。这两个作用会导致一些宏观现象,如马赫带的形成。

由于汇聚作用,视网膜上的一块面积成为外侧膝状体上一个细胞的感受野;再一次通过汇聚作用,多个外侧膝状体上的细胞汇聚到一个大脑皮层细胞上,因此,一个大脑皮层的感受野是视网膜上一块较大的区域,两者之间通过两次汇聚作用发生关联。而视觉感受野,则是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这块区域与各级神经细胞通过汇聚作用发生关联。外侧膝状体的感受野是圆的,内外对抗;皮层细胞的感受野左右对抗,分别成为开区和关区。皮层细胞分为简单细胞、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之间存在聚合作用。

特征觉察器是视觉系统中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视网膜上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一种特征觉察器只对应一种特性,已经包括的特性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角度,其中,与运动方向相关的特征觉察器更是在视神经节的感受野中就已经存在了。特征觉察器的特性和功能本质上已经超越感觉,达到知觉的层面了,是对属性的抽象与综合,是一种知觉过程,但是却在感觉的过程就发生了,甚至运动方向的分析在聚合过程——感觉过程中的初级过程中就发生了,这应该是感觉与知觉的定义混乱造成的。

色觉理论再一次是两种早期理论的综合。三色理论认为视网膜上存在对特定波长敏感的不同种类的感受器,颜色经验由多种感受器聚合而成。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上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光会使黑白视素异化产生白色体验,红光会使红绿色素异化,黄光会使黄蓝色素异化。本质上,一对视素就是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在接收到两种特定的刺激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并且在长时间表现出一种特性(由于受到对应的刺激)后,在受到另一种刺激时,反应会更强烈,这一点是符合一个细胞的活动规律的。而最后,现代的色觉理论认为,在视网膜水平上视觉的组织规律符合三色原理,而在更高级水平上则符合对立过程理论,存在功能对立的细胞,信息加工也表现为拮抗过程。这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与发展,和早期闹学说中定位说、整体说、机能说的发展轨迹很相似。

宏观效应

视觉对比指物体明度和颜色受到周围环境明度和颜色的影响而在本身明度和颜色的基础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完美解释。

马赫带现象为明暗变化的边界上会在较亮一层出现亮边而较暗一侧出现暗边,原因是侧抑制。亮区边缘受到侧抑制,来自暗区的侧抑制弱于亮区,所以边缘会表现的更亮,暗侧同样会更暗。

视觉掩蔽指后出现的闪光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会影响对先出现的闪光的觉察,即掩蔽了前闪光。

声音掩蔽则指一种声音受另一种声音的影响而提高了自身的听觉阈限的现象。两音频率越接近作用越大,且低频掩蔽效果优于高频掩蔽。

嗅觉理论

嗅觉遵从“锁和钥匙理论”,某种嗅觉感受器接受某种气味产生某种嗅觉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觉)